司馬光的兒子是誰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司馬光的兒子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北宋名臣司馬光與其妻子張氏,一直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兩人結婚三十多年,但張氏一直沒有為司馬光產下一男半女,張氏心中一直很愧疚。但司馬光一直安慰張氏,最後兩人過繼了司馬光大哥司馬旦的次子,並取名為司馬康。

  司馬康生於公元1050年,其親生父親為司馬旦,後因其弟司馬光夫婦兩人一直未有子嗣,司馬旦將自己的次子司馬康過繼給司馬光。司馬康在司馬光的教導下,日益聰慧。司馬光為了勸勉自己的兒子司馬康,特地寫了《訓儉示康》一文。在文中,司馬光現身說法,告誡司馬康應該節儉持家。在司馬光的精心教育下,司馬康為人正直,溫良恭儉。入朝為官後,清正謙潔,奉公守法,是一代賢臣。

  司馬康在公元1070年即宋神宗熙寧三年,高中進士。在司馬光辭官回家主持編撰《資治通鑑》時,司馬康成為司馬光的助手,負責校對文字。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資治通鑑》能夠成功編撰,也有司馬康的一部分功勞。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對後世而言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它是後人進一步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資料。

  司馬康入仕以來,仕途順遂,先後擔任祕書省正字、校書郎等職,最後官至右諫議大夫。司馬康於公元1090年即元祐五年因病去世,他那時年僅四十一歲,可以算作是早逝了。

  司馬光的名言有哪些

  司馬光除了擁有極其出眾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學素養也是極其的高。司馬光一生筆耕不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這些名言在今天看來都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一句在現今的流傳較為廣泛,也是辯證才與德的關係。司馬光認為一個人如果他單單隻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養,那麼這個人即使擁有一顆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會成功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那個人光有才,沒有德的話,那麼他既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只看他自己怎麼想了。如果無德,而他的才能又較為出色的話,那麼他可能做得壞事的概率就會越大。才與德,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除了上面的這一句,這句“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現今看來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句話的大意就是與一個德行差的人交朋友,還不如跟一個沒有什麼天賦但積極努力的人交朋友。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德行差也會影響到身邊的朋友,兩人是相互影響的存在,所以選擇朋友時要擦亮眼睛。

  在司馬光所寫的《資治通鑑》中,有一句“善可為法。惡可為戒”,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司馬光認為要學習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即使不能學習到,也要借鑑一下。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一個人的缺點,同時告誡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

  南宋著名文學家朱熹曾寫過一本名為《三朝名臣言行錄》的書籍,裡面記錄了兩宋時期王侯將相的相關故事。在該書中,有一篇名為《司馬光好學》的文章,講述的是關於北宋時期司馬光的故事。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生的成就非常的高。他生於公元1019年,是陝州夏縣人,共輔佐過四任皇帝,是四朝元老。而《司馬光好學》講的則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朱熹有寥寥幾句就勾勒出司馬光在幼時勤奮好學的形象。

  司馬光在幼時跟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在書院中學習,年幼的司馬光十分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人。司馬光的兄弟已經完成了背誦,跑出去玩耍了,整個教室裡只剩下司馬光一人。司馬光獨自一人做在窗邊苦讀,就像古人孔子和董仲舒那樣的刻苦認真,直到自己能夠流利的背誦出來為止。

  由於司馬光在幼時便如此認真刻苦,所以到了晚年,司馬光還是記得自己曾經背誦過的文章,印象十分的深刻。司馬光曾經說過:“讀完一本書,就應該將它背誦下來,然後在各種時候都要想想自己背誦過的文章,想想這篇文章的內涵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這樣一來,就會發現自己又有關於這篇文章的新收穫。

  正是司馬光這種好學的態度,才讓他堅持了十五年去編寫一本《資治通鑑》。司馬光好學的態度值得我們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