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的結果
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是1287-1288年***元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元軍對安南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圖片
元朝簡介
元朝歷史通常可以分為兩個到三個階段,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立國漠北,定國號為大蒙古國;到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漢地,打敗南宋,金與西夏,將國號改為大元之際,共六十六年,稱為大蒙古國時期,又稱蒙古帝國。元世祖忽必烈定都漢地,將國號改為大元后,直到1368年元惠宗出亡為止,共九十八年,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元朝歷史。元惠宗出亡後依舊以大元為國號,至1402年鬼力赤殺順天帝坤帖木兒,改國號為韃靼為止,共三十四年,稱為北元時期。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上尊號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蒙古汗國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分裂為大汗之國和四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宗主權。
1218年蒙古滅西遼,1227年6月滅西夏,1234年滅金朝,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滅大理,1279年消滅南宋政權。
成吉思汗時,蒙古沒有固定的首都。1235年,太宗窩闊臺建都哈拉和林。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1272年定都燕京,稱為大都。
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佔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安南基本簡介
越南古稱,本來的越南只包括現越南北部一帶,不包括現越南南部-本來的占城國。古代越南從公元前3世紀的中國秦朝開始是中國領土。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越南叛亂,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北宋政府無力平叛,但越南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安南一詞,最初作為地區—政區名出現於中國載籍,是唐代初葉的事,當時越南是中國安南都護府管轄。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得府州四十八、戶三百十二萬。
朱棣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安南正式成了明朝的一個行政區。但這種局面沒能維持多久,之後安南兵連禍結,明軍數次作戰不利。至明宣宗時對連年戰爭感到厭倦,楊士奇等大臣乘機進言,宣宗竟然極為短視地決計罷兵,詔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軍八萬餘人北返,罷交趾布政使司,安南遂由中國版圖中再次分出作為中國的藩屬國。
安南改名越南的由來
現如今的越南國在清嘉慶前稱安南國,是從北宋開始作為中國的屬國。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援越南平叛,並作為“十全武功”之一。
嘉慶即位以後,安南的局勢一度更加動盪不安,阮光平死後,其子阮光纘繼位,不僅與故廣南王的後裔阮福映發生內戰,還暗中支援中國廣東省一帶“洋盜”的活動,而嘉慶卻無力象乾隆時那樣耀武揚威,只得採取剋制優容態度,終於釀成嚴重問題。“洋盜”事件從最初就有阮光纘支援的安南人蔘與,嘉慶深知此情,卻沒有動作。
阮光纘與阮福映交戰之後.都想討好清廷以讓清廷支援自己,阮光纘一改過去
做法,把60多個“洋盜”解送到廣東;阮福映得知,也縛送“洋盜”到廣東正法。與乾隆帝對比,嘉慶卻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囑咐粵督吉慶,說安南兩派自相吞噬,與我國無關,不必過問.如果安南有人內投,自應妥為安置,如果來我國請兵,則一定要據實奏聞。嘉慶對一直向自己朝覲納貢的小國如此挑釁置之不理,如此內亂又公然表示不干涉,這在一向以“天朝”自居的清廷,實是少見之事。
嘉慶七年***1802***,阮福映擊敗阮光纘而登上國王寶座,遂遣使清朝,請求以“南越”為國名。嘉慶對此類問題.倒是非常敏感,立即指令軍機處:以“南越”二字冊封,斷不可行。因為南越之名,包羅甚廣,考之前史,如今的廣東、廣西邊地界,都包括在內。嘉慶認為,阮福映即使領有整個安南,也不過是交恥故地,怎麼竟敢稱為南越,他到底想要幹什麼?於是,嘉慶讓軍機處密飭廣東、廣西一帶海道邊關的地方官留心防備,以防阮福映圖謀不軌。
其實,阮福映表現還是極為恭順的,他之所以想用“南越”作國名,是因他原從越裳之地起家,如今又吞併安南,所以以兩地各取一字為“南越”,並沒有其它非分之想。嘉慶在摸清實情之後,倒也靈活,持令廣西巡撫孫玉庭轉知阮福映,冊封該國為“越南”,因其先據越裳,越字自應在前,後有安南,南字理應居後。從地理位置看,該國又位於百越之南,如此稱呼,也不會與古代的“南越”相混淆。阮福映得知.也很滿意,雙方皆大歡喜,而“越南”國名,也就沿用至今。
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戰役背景
至元二十三年二月,元世祖忽必烈因安南王弟陳益稷等來降,封其為王,並命鎮南王脫歡、左丞相阿里海牙再次進攻安南。因連年徵日本、占城和安南等國,百姓賦役繁重,疲於轉輸,忽必烈遂採納湖南宣撫司之建議,暫停進軍。
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戰役準備
二十四年正月,忽必烈命脫歡督左丞程鵬飛、參知政事樊楫等,調集軍隊,作進攻準備。發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古、漢軍7萬人,船500艘,雲南兵6000人,海外四州黎兵1.5萬人,新附軍1000人。
元第二次攻安南之戰戰役過程
二十四年十一月,各軍集結思明***今廣西寧明***,脫歡留2500人看守輜重,指揮水陸等三路,進攻安南。程鵬飛等率漢軍1萬由西道永平***今越南諒山東南***經老鼠、陷沙、茨竹三關,大小17戰皆捷,進入安南;脫歡率徵安南平章政事奧魯赤等部萬餘人,以右丞相阿八赤率1萬人為先鋒,由東道經女兒關進攻,攻破浮山寨,安南興道王退走;參知政事烏馬兒、樊楫率水師由海道,經玉山、雙門、安邦口,擊敗安南戰船400多艘的阻擊,斬首4000餘級,生擒100人。隨後,脫歡命烏馬兒率水軍,阿八赤率陸兵會攻升龍城***今越南河內市***,元軍渡富良江***今紅河***擊敗守軍。
二十五年一月,安南王陳日煚與其於棄城逃入海。二月,脫歡引兵還萬劫,阿八赤率前鋒攻破三江口,破堡壘32處,殲敵數萬,獲船200艘,米11.3餘石。烏馬兒由大滂口趨塔山,擊敗安南船千餘艘,復還萬劫。是時,天氣炎熱,士卒多疾病,脫歡恐糧盡師勞,採納部將意見,決定撤返。三月,樊楫等率水師先退,在白藤江遭安南軍襲擊戰敗。陳日煚復聚兵30餘萬,據守女兒關和丘急嶺等地,切斷元軍退路。元軍且戰且退,屢遭襲擊,樊楫、阿八赤等戰死。脫歡中箭,由間道退回思明州。元軍分路退返後,陳日煚恐元軍再來攻,遣使謝罪。此後,雙方使者往來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