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人物生平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名周,字子休,生於戰國中期宋國蒙。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莊周本是宋國的公室之後,先祖可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宋戴公為莊姓始祖。

  莊周出生於宋國蒙地,蒙地在汳水***汴水***之南、睢陽縣北二十二里。莊周曾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人,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周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裡做過管漆園的小官。

  莊子的學問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研究,進行過分析批判。楚威王聽說他的才學很高,派使者帶著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莊子笑著對楚國的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沒有看見祭祀用的牛嗎?餵養它好幾年,然後給它披上有花紋的錦繡,牽到祭祀祖先的太廟去充當祭品。到了這個時候,它就想當個小豬,免受宰割,也辦不到了。你趕快給我走開,不要侮辱我。我寧願象烏龜一樣在泥塘自尋快樂,也不受一國君的約束,我一輩子不做官,讓我永遠自由快樂。”

  莊周的才學不可小視,然而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後厭惡仕途,隱居著書,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世尊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莊子名言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遊》

  2.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大宗師》

  3.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駢拇》

  5.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駢拇》

  6.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駢拇》

  7.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

  8.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莊子?人間世》

  9.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跖》

  10.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列禦寇》

  1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莊子·列禦寇》

  13.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師》

  14.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胠篋》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刻意》

  16.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聖人貴精。《刻意》

  17.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至樂》

  19.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莊子·讓王》

  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2.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莊子·漁父》

  23.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25.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2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27.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遊》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遙遊》

  29.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逍遙遊》

  30.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

  31.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逍遙遊》

  32.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遙遊》

  33.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夫知亦有之。《逍遙遊》

  34.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齊物論》

  35.夫大道不稱 ,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齊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