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子牙沒封神

  姜子牙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那麼,?

  姜子牙為什麼沒封神 說法一

  姜子牙把所有的官職分封完畢之後,就只剩下玉皇大帝了,他想玉皇大帝一職非自己莫屬,於是高興地用家鄉方言宣佈:“玉皇大帝,咱且來”話還沒有說完,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已經坐到玉皇大帝的寶座上了,這個人名叫張且來。

  姜子牙的方言“咱”剛好跟“張”是相同的發音。雖然姜子牙有些氣憤,但封神不是兒戲,當著眾多神仙的面,一切已然註定。

  於是叫花子張且來做了玉皇大帝,而姜子牙卻什麼官也沒有撈著,甚至連神仙也不是,只做了凡人的丞相。

  姜子牙為什麼沒封神 說法二

  姜子牙下山時元始天尊這樣對他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當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姜子牙為什麼沒封神 說法三

  對於修仙者來說被封神是個很無奈的選擇,但凡能不上封神榜誰也不想上,一旦上了封神榜雖然說永生不死,即便被殺死也可以用封神榜復活。但是這也表示與大道無緣再無寸進,只能靠香火來提升功力。還有一種民間的說法說姜子牙最後做了灶神。

   姜子牙總評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祕莫測。縱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建立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姜子牙歷代評價

  孔子:“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司馬貞:“太公佐周,實秉陰謀。既表東海,乃居營丘。”

  杜牧:“周有齊太公……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祕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