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指南針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指南針是根據什麼發明的,希望能幫到你。
最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針不但最早為中國發明,並隨後演變成羅盤並應用於航海事業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談》一書中,最早記載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情況,“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其後,南宋福建路市舶司***當時管理對外貿易的政府機關***提舉趙汝適在所著《諸蕃志》中提到,“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勝似系焉”。
就在這一時期***北宋末南宋初,約為1180年左右***,中國的指南針***或者說羅盤***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此後,羅盤在世界航海事業上被廣泛應用,因此才有15世紀-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按照中國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來看,由於這一淵源關係,歐洲人的指南針亦是應來“指南”。
後來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指南針詞條,才發現事情遠非“指南”一說這麼簡單。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有兩個不同的詞條來解釋:
第一個詞條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儀器,解釋如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機械指南兩種,磁指南發明於公元前3世紀,稱為‘司南’……機械指南儀器為指南車,約在3世紀發明……”
第二個詞條為“compass”,譯為“羅盤”,即通常意義上用於航海的指南針。解釋如下:“航海或勘測時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測向儀器,……最老、最常用的羅盤為磁羅盤,……12世紀,顯然中國和歐洲的航海家都各自發現,一塊天然磁石,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礦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時總是指向北極星方向……”
兩個詞條其實是對指南針作了區分。一種是在陸地上、較簡單的指南儀器,源於中國司南***也應該僅僅使用於出產在中國的指南針***,另一種是用於航海和勘測上、較專業的指北儀器,歐洲和中國同時出現,無先後之分。
分歧就這麼出來了,對比這兩個詞條,發現大英百科全書似乎把“中國是最早發明指南針”這一說法完全給推倒了,因為在歐洲歷史上,羅盤才是真正的“指南針”,並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爭霸海權和開拓殖民地等近現代歷史的決定性事件中,與火炮和航海術一樣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對“中國古老的指南針”不但否定,而且用了兩個不同的詞條加以區分。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也有指南針和羅盤***磁羅盤***兩個詞條,但不論是對指南針的解釋,還是對羅盤的解釋,都最終追溯了到戰國的“司南”,這兩種不同的指向儀器是同源關係,而沒有像歐洲觀念中區分的如此涇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說法和佩雷菲特對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顯然,康熙認同指南針和羅盤同出一源,用來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則按西方人的觀念,認為指南針顯然應該是羅盤;佩雷菲特則認為,羅盤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與中國的“司南”沒有必然聯絡,羅盤用來指北,而中國的司南則用來指南。這似乎是一種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誤解。當然,羅盤和“司南”到底什麼關係,還是各有各的說法。
此外,佩雷菲特對康熙固執地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作了解釋。他認為,康熙之所以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南是四個方位中最尊貴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宮殿、陵墓,寺廟,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貴的建築物都朝向南方。他繼續寫道,“雖然皇帝是來自北方的滿人,他的論據卻是始料不及的:‘在北方,一切活動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針的力量怎麼可能來自北方呢?’……‘力量、精氣和繁榮都在南方’”。
聽佩雷菲特一說,似乎也不無道理。但,中國史書上對司南的記述確實為“其柢指南”,並沒有因為後來“南”變成了一種皇帝尊貴的象徵才改的方向。這位曾先後六次訪問中國的法蘭西學院院士,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康熙認為指南針指南是合理的這一固執的想法,到底算是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是誤解呢?
中國人認為指南針指南,歐洲人認為指南針指北,皆合理。因為現在的指南針為稜形,指標兩頭均衡,並非如“司南”只有一個杓柄,指南指北之爭,似乎徒費口舌。
指南針發明的意義影響
外傳與影響
在北宋人朱或1119年成書的《萍洲可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一些外國學者在翻譯這段文字時,誤將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詞翻譯成了往來海上的阿拉伯船長的名字,因此就一錯再錯,得出了最早裝備指南針的不是中國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錯誤結論。
實際上,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海船船體狹小,根本無法容納百餘人。當時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灣之間的商船,能夠容納上百人的只有中國海船,連阿拉伯商人也經常搭乘中國海船。宋代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十分頻繁,中國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有指南針導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從中國商船上學到指南針的用法的。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西方開始海外大探險。
結合當時國家有計畫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就世界範圍來說,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約1451-1506***對美洲大陸的發現和麥哲侖***約1480-1521***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程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各國相競的向外發展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以客觀的觀察和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是為指南針的另外更深遠的影響。
指南針是根據什麼發明的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