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國人物有關的經典歇後語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在這個時期湧現了許多廣為人知的人物,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歇後語,被後世廣為流傳津津樂道,下面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些歇後語:

  一、曹操

  曹操是三國人物中爭議最大的一個,和他有關的歇後語也較多。從這些歇後語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經歷、性格、為人以及人們對他的一些評價,正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曹操做事——疑心重。

  這個歇後語大概是對曹操性格的總體評價,也是歷來得到人們公認的一個結論。正因為曹操疑心很重,所以他錯殺了許多人。

  曹操殺呂伯奢——多心害死人。

  這應該是曹操出道以來做的第一件最不得人心的事,也正是這件事先入為主,矇住了人們的眼睛,使很多人看不到曹操後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曹操殺蔡瑁——操之過急。

  曹操殺華佗——恩將仇報。

  蔡瑁和華佗與呂伯奢一樣,都是死在曹操疑心之下的冤魂。當然,曹操每次錯殺了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殺了呂伯奢之後,死心踏地跟他的陳宮離他而去;錯殺了蔡瑁,赤壁慘敗;錯殺了華佗,頭瘋痛而死……

  作為亂世英雄的曹操,他一生殺人無數。

  曹操殺吉平——惱羞成怒。

  曹操殺呂布——懊悔不及。

  以上五條歇後語都帶一個“殺”字,可見曹操有僅疑心重,而且殺氣也很重,有很多人都是被他錯殺了的,所以,曹操千百年來一直不得人心,致使當時就有許多人“吃曹家飯,管劉家事——心不在焉”。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徐庶大概是第一個以沉默來反抗曹操的人吧?

  關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營心在漢。

  高官厚祿收買不了一個關雲長,最後還落得個損兵折將。這應該是曹操最失敗的一次用人了吧?

  曹操遇龐統——中了連環計。

  龐統當時並未投靠任何一個諸侯,可他為什麼也要和曹操過不去呢?我想,除了龐統“看不慣”曹操之外,大概還有下面這個原因吧:

  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曹操平時為人不得人心,他帶兵到赤壁這件事本身也不得人心,所以才導致了他在赤壁之戰中的慘敗。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華容道上的曹操——難過。

  多虧了關雲長放他一馬,他才大難不死。

  當然,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也有許多成功的地方。

  曹操做事——大刀闊斧。

  曹操做事除了疑心重以外,還有大刀闊斧的一面。討董卓、打徐州、戰官渡……說幹就幹,堅決果斷。正是這種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成就了曹操的一世英名。

  非常之時要用非常之人。曹操也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有這樣一條歇後語: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曹操的這一條用人原則,使眾多的文臣武將為他出生入死。

  許褚戰馬超——赤膊上陣。

  龐德抬著棺材上戰場——決一死戰。

  這些都是“唯才是舉”取得的成效。

  前面曾提到一條歇後語叫做“曹操殺呂布——懊悔不及”。曹操一生殺人無數,為什麼在殺了曾把他打得割須扔袍的呂布之後會“懊悔不及”呢?我想,大概是這件事違背了他“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吧。呂布是一個人才。三英戰呂布尚且不能取勝,呂布可謂是三國時候的第一條好漢。況且當時呂布已有歸降之心,只因為劉備說了一句話,才使曹操下了殺掉呂布的決心。劉備那句話的意思大致包含在下面幾條歇後語中:

  呂布拜董卓——認賊作父。

  呂布殺敵董卓——大義滅親。

  呂布叛荊州——出爾反爾。

  呂布為了一匹赤兔馬殺了丁原,為了一個貂蟬殺了董卓,他是一個十足的小人,但他必竟是個人才呀,憑曹操的足智多謀,難道還駕馭不了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以曹操的智謀加上呂布武力,何愁天下不平呢?所以,殺了呂布之後,曹操就後悔莫及了。

  另外,曹操也很能以身作則。

  曹操割須——以己律人。

  這句歇後語講的是有一次曹操帶兵出征,正遇麥子成熟,農民們正忙著收割。曹操當即就下了一道命令:凡踐踏麥子者一律處斬。不料他自己的馬卻驚了,踐踏了一些麥子。曹操便拔出配劍要取自己的項上人頭。在眾人的勸說下才割下頭髮,以發代首,以正軍紀。在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作為一軍的主帥,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正是因為曹操能夠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他的軍隊才會紀律嚴明,打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開創曹魏一代基業。

  二、諸葛亮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曹操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足智多謀的人物。但曹操因為為人奸詐,一直不受人們的喜歡。而諸葛亮則因為他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民間因此有歇後語贊曰:

  諸葛亮做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然,諸葛亮除了忠心之外,還有其他許多過人之處。如: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治蜀——順應民心

  孔明的計謀——神機妙算。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過長江——胸有成竹。

  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諸葛亮借東風——將計就計。

  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

  諸葛亮出祁山——以守為攻。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斬馬謖——執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