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故事介紹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 --- 1882.4.19***,英國的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達爾文堅持夢想的故事

  達爾文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醫生,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也當一名醫生,可是達爾文無心學醫,進入醫科大學後,他成天去收集動植物標本,父親對他無可奈何,又把他送進神學院,希望他將來當一名牧師。

  然而,達爾文的興趣也不在牧師上,達爾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歲的時候就對父親說:“我想世界上肯定還有許多未被人們發現的奧祕,我將來要周遊世界,進行實地考察。”為此,達爾文一直在積極準備。

  為了有利於自己觀察和收集動植物標本,達爾文拋棄了事務輕閒。經過五年的環遊旅行,達爾文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回國後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實驗,終於在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

  達爾文放棄研究成果

  達爾文是19世紀著名的科學家,進化論的創始者,他生前常說,他的《物種起源》等著作和學說是“集體的產物”。在一封信中他曾這樣寫道:“我清楚地看到,如果沒有那些可欽佩的觀察者所蒐集的大量材料,我決寫不出那本書來。”事實上,他和華萊士的交往便是科學家這種謙虛無私精神的體現。

  華萊士是英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旅行家,比達爾文小14歲,他和達爾文一樣,進行著科學考察的活動,曾到南美的巴西、馬來半島等地做生物考察,採取動植物標本,在同一個課題上進行研究和寫作。其間,他讀過達爾文的《一個植物學家的航行日記》,也和達爾文有過幾次通訊,討論交流研究心得,不過兩人都沒有提及他們各自的獨立研究和正在寫作的具體內容。

  1858年6月18日,正在努力撰寫《物種起源》一書的達爾文,收到了華萊士寄來的一篇關於進化論的手稿----《論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達爾文驚詫得目瞪口呆,他說:“我從從未見過有這種更加令人驚奇的偶然巧合。......他現在採用的學術名詞,甚至也和我的書稿中各章題名相同......”

  如果是這樣的話,進化論的優先權將歸於華萊士了,達爾文再發表著作,就有抄襲和剽竊之嫌達爾文這時思想鬥爭十分激烈。要知道達爾文已經從事20多年的研究了,當他環繞全球作科學考察時,華萊士還是一個剛入學接受啟蒙教育的小學生。***

  但是,華萊士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不僅果斷地放棄了優先權,而且滿懷敬意地對人說:“當我還是一個匆忙急躁的少年時,達爾文已經是一個耐心的、刻苦的研究者了,他勤勤懇懇地蒐集證據,來證明他發現的真理,卻不肯為爭名而提早發表他的理論。”

  最後在別人的勸說下,達爾文同意和華萊士的論文合併,以合著的名義提交林奈學會宣讀。達爾文非常感謝華萊士,他寫信致意,並說:“如果有著可欽佩的熱情和精力的人應該得到成功的話,那麼您就是最應該得到成功的人。”

  在華萊士的鼓勵下,達爾文在1859年11月24日這一天,終於出版了《物種起源》這一鉅著,1250冊書在當天銷售一空。華萊士高興地喝彩,稱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書籍之一”,並將進化學說這一理論稱之為“達爾文學說”。

  科學家達爾文從小愛觀察

  達爾文是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學家,他從小就觀察花草樹木怎樣生長,鳥獸魚蟲怎樣生活。他有時爬到樹上,看怎樣孵小鳥;有時到河邊去釣魚,把釣到的魚養起來觀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採集來做標本。

  達爾文每天工作以後,喜歡在樹林裡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就是在這休息的時候,他還認真觀察樹林裡的東西。一棵小草的變化,一條小蟲的蠕動,也能使他產生極大的興趣。

  有一次,達爾文看見樹上幾隻小鳥,就站住了,仰著頭仔細觀察。為了不驚動他們,他一動不動在樹下站了好久。一隻小松鼠以為他是一根木樁,竟然順著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達爾文在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中,觀察過許多動物和植物,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他創立進化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達爾文甲蟲的命名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從小就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當地的名醫,家裡希望達爾文將來也能從醫,於是把他送到醫學院學習。可是達爾文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父親非常生氣,又送他到劍橋大學學神學。然而,達爾文仍然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祕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裡,達爾文正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蠕動,於是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逃跑。達爾文馬上把它們抓在手裡,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裡又跳出一隻甲蟲,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隻手裡的甲蟲塞進嘴裡,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了過來。看著這奇怪的甲蟲,達爾文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裡的那隻甲蟲給忘記了。嘴裡的那隻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達爾文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後來,人們把達爾文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命名為了“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參加了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回來後,達爾文大膽地提出了“物種逐漸變化”的假設,摒棄了物種不變的說教,並在1859年出版了劃時代的鉅著——《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人物評價

  沒有人覺得把提出動搖了基督教世界的學說的人埋在大教堂裡有何不妥。《時報》甚至評論說:“該大教堂需要這個葬禮甚於該葬禮需要大教堂。”進化論與基督教的衝突似乎已成為歷史。英國基督教領袖們乘機在世人面前展示他們的寬容。

  《旗幟報》宣稱:“真正的基督徒能夠像接受天文學和地質學一樣接受進化論的主要科學事實,而不會對更古老和珍貴的信仰產生任何偏見。”高教會派的報紙《晨報》聲稱:“我們無法欣賞他的理論的全部,但是我們能夠敬佩他的生活。”

  《教會時報》則乾脆說達爾文是一名“基督教紳士”。幾年之後,開始出現謠言聲稱達爾文臨終懺悔放棄了進化論,這個謠言至今還能在傳教宣傳品中看到。

  事實上達爾文死時不僅不信神,甚至對基督教極其反感。他生前不願公開他的宗教立場,一方面是因為他不願參與爭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認為不信神的立場只適合於有教養的人,讓普通大眾接受無神論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是在私下場合,達爾文並不隱瞞他反對基督教的立場。這有他晚年寫的自傳為證。在自傳中,他用一章專門闡述自己的信仰,批駁各種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據,認為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上帝存在,並介紹了自己唾棄基督教的經過。他甚至抨擊基督教的教義“真是一種可咒詛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