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銅陵歷史介紹
銅陵市又名定陵、義安、銅都,是中國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接蕪湖市繁昌縣,南靠池州市青陽縣,西臨安慶市樅陽縣,北與蕪湖市無為縣一江之隔。
銅陵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銅陵是中國的“古銅都”。銅的採冶始於商周
盛於唐宋,綿延3000餘年而未曾中斷,這在長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銅礦遺址中非常少見。現存數十處採冶銅遺址和大量的青銅文物:有古西周的銅煉渣、漢代的古銅井,唐宋期間的青銅文物更為鼎盛且史料記載甚詳。銅陵的歷史,就是中國冶銅史的縮影。
大文學家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曾來此遊歷並留下詩跡,李白的“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以及描寫冶銅場面的“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更是千古名句。銅文化已經融進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舞》等銅雕塑在全國各類評比中獲獎,市內設有全國性的青銅文化研究會。
銅陵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銅陵、市政府一直重視文化工作、文化建設,群眾文化、專業文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多屆青銅文化博覽會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我們將首屆安徽省民俗文化節放在銅陵市舉辦。我相信銅陵市一定能把這個節日辦得很好,而且能夠逐漸地打造成品牌,宣傳銅陵、服務銅陵。銅陵傳統民俗第一個特色就是“青銅色彩”。作為中國古銅都,三千年綿延不絕的銅採治史,使銅陵不僅有豐厚的銅文化遺存,還傳承出獨特的銅工藝,如傳統失蠟法工藝,現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工藝品是銅陵的特色產品。銅陵傳統民俗第二個特色就是“物產豐美”。
與銅陵礦產豐富一樣,銅陵物產極其豐盈,如銅陵鳳丹久負盛名,種植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其地理標誌產品標準已通過安徽省審定;銅陵野雀舌是歷史名茶,該茶在清朝時期曾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佳茗”,並一度作為貢品。銅陵傳統民俗第三個特色就是豐富多彩。銅陵地處吳頭楚尾,位於長江之畔,歷代相傳有龍舟賽、順安廟會、鐘鳴竹馬燈等風俗。而這些習俗又與特色產品等相融共生。可以說銅陵物華天寶,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六技精、百品現,為此,我們誠邀各位能到銅陵,走進民俗。
自首屆安徽省民俗文化節確定在銅陵市舉辦以來,安徽省文化廳和銅陵市政府高度重視,舉辦民俗文化節分別被列入2010年度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省文化廳工作要點。
目前,活動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成立了文化節組委會,活動總體方案已編制完成;場地場景佈置方案也已審定,舞臺建設全面施工;節目創排工作有序進行,各項活動已全面啟動。此外,為切實做好本屆民俗文化節的綜合保障工作,銅陵市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根據活動保障工作的需求和特點,制定了保障工作方案並已開始啟動。
地區名人:
何其滄, 清代醫學家,銅陵順安,今順安鎮,人,生卒年不詳,享年 75 歲,醫德傳頌鄉里,常免費為窮人治病,救活不少瀕危病人,著有《幼科指南》。
張文偉,字無彥,號橫溪,清代數學家,銅陵縣人,生卒年不詳。自幼好學,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榜,遂潛心研究數學,運用於農、商計算。
江有恆,清代數學家,銅陵縣石洞耆,今董店鎮,人,生卒年不詳。畢生潛心研究數學,繼承併發揚了同鄉數學家張文偉的演算法,有專書刊於世。
夏思恬,字涵波,銅陵鐘鳴人。清道光十四年中舉人,後進京未及第,回鄉致力於文學創作,其作品較多,有《少?賦草》四卷,《少詩文集》等。
羅京, 銅陵貴上人。自幼在獅子山清涼寺築室刻苦讀書,南宋紹寶二年應試中進士,後官至戶部侍郎。後人為紀念羅京刻苦讀書、勤奮好學的精神,建“羅公書堂”,列為清涼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