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託布魯克戰役
託布魯克圍城戰是一場二次大戰中在北非西部沙漠戰場的漫長的圍城,由軸心國的軍隊包圍盟軍在圖卜魯格的部隊。圍城開始於1941年4月10日,從圖卜魯格開始遭到了埃爾溫·隆美爾攻擊下,一路持續了240天,直到危機被第八軍的十字軍行動才解除了被圍的危機。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941年4月8日,也即英國第二裝甲師在Mechili全軍覆沒的那一天,韋維爾在託布魯克召開高階軍事會議。他宣佈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託布魯克。從隆美爾包圍圈中死裡逃生的第九澳大利亞師將會同託布魯克原有的駐守英軍一起把守這個關鍵的港口城市。
在隆美爾眼裡,託布魯克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只要託布魯克還在英國人手裡,隆美爾就不可能繼續向埃及方向前進太遠。從班加西往東,託布魯克乃是唯一可用的深水港。沒有託布魯克,隆美爾所部每天需要的1500噸水和給養就不得不千里迢迢從班加西甚至更遠的利波里由卡車沿沙漠運送過來。所以隆美爾勢必盡其所能將託布魯克守衛者趕入大海。託布魯克守軍的所有給養、彈藥和後勤裝備都得冒著德國空軍的轟炸掃射,經由海路運過來。但是英國人別無選擇。在託布魯克軍事會議上,韋維爾指著地圖上散佈在450英里沙漠內的屈指可數的幾支英國部隊,告訴他的軍官們:“在你們和開羅之間沒有任何東西了。”
四月中到四月底的Tobruk作戰,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隆美爾指揮上的一些問題。某種意義上說,隆美爾在北非的奇蹟蘊含著太多的僥倖,在他之前,英國和義大利交戰,雙方的戰略戰術都相當的保守。隆美爾的冒進讓英國人很不適應,而他的運氣也特別的好,首先沒遇上要命的沙塵暴,之後幾度攻擊部隊迷失在沙漠中,缺油無法機動,也都沒有遇到英軍的襲擊。
英國方面則是指揮官認為在沙漠中沒有後勤保證下不敢果決反擊,兵力一部份一部份投入而被消耗,失敗後的撤退又逐漸演變成潰退與混亂,如某次情報誤以為軸心軍來襲,急得讓駐軍把堆疊爆破燃油燒燬,結果讓前來的英軍戰車當場沒油可加,只能棄車撤退。
但當英軍撤入托布魯克後,隆美爾的僥倖就沒那麼多了,反而充分曝露冒進的風險,在攻擊託布魯克期間,隆美爾與輕裝第五師各指揮官間發生分歧,比如當他發現託布魯克港口出現船團,輕裝五師各指揮官都分析英軍正在增援中,只讀隆美爾分析是在潰退;輕裝五師認為在計劃不周延、敵軍陣地不明,而我軍後勤補給線過長,兵力分散而逐次投入小股部隊圍攻這個要塞根本是徒勞,但是隆美爾大概被奪取昔蘭尼加的勝利衝昏頭,高估機動戰術成效而完全忽略部隊戰力的極限,認為只有沖沖衝才能讓敵人在震驚與慌亂之餘奪取戰場主動,因而不待兵力集結而下令數度進攻。原則固然沒錯,但嚴重低估英軍的決心與戰力,也沒有考慮到要塞進攻與機動作戰的不同。加上缺乏炮兵與有效的空中支援,每次進攻都被打得血肉橫飛。
此時隆美爾惱羞成怒,認為輕裝五師指揮官們無意貫徹他的意志,並以擅自撤退而遺棄友軍的名義將他們解職。各方抱怨湧入柏林,加上隆美爾屢次違背OKH的命令,於是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派保盧斯前往北非"去阻止那個要發瘋的士兵"。保盧斯在看過隆美爾四月底到五月初對託布魯克的最後一次進攻之後,急電柏林,說非洲軍兵疲馬困,戰力與士氣低落,後勤嚴重不足。應該立刻停止進攻。至此隆美爾只能暫時休兵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