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餘秋雨的詩
餘秋雨先生每次到臺灣演講,都在社會上激發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海內外的中國人,都變成了餘先生詮釋中華文化的讀者與聽眾。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內容,歡迎閱讀!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原文: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祕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道傷口,或深或淺,蓋上布,以為不存在。
我把最殷紅的鮮血塗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場愛戀,
用心、用情、用力,感動也感傷。
我把最炙熱的心情藏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行眼淚,
喝下的冰冷的水,醞釀成的熱淚。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匯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段告白,
忐忑、不安,卻飽含真心和勇氣。
我把最抒情的語言用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永遠也看不見我最愛你的時候,
因為我只有在看不見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同樣,
你永遠也看不見我最寂寞的時候,
因為我只有在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才最寂寞。
也許,我太會隱藏自己的悲傷。
也許,我太會安慰自己的傷痕。
也許,你眼中的我,太會照顧自己,
所以,你從不考慮我的感受。
你以為,我可以很迅速的恢復過來,有些自私的以為。
從陰雨走到豔陽,我路過泥濘、路過風。
一路走來,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怪你。
我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
也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大方。
只想讓你知道,感情不在,責備也不存在。
有關餘秋雨語錄推薦:
1*** 歷史,也可獲得人生化的處理。把人類的早期稱作人類的童年,把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稱作人類文化的搖籃,開始可能只是一種比喻,但漸漸人們在其中看到了更深刻的意義。個體生命史是可以體察的,因此,一旦把歷史作人生化處理,它也就變得生氣勃勃,易於為人們所體察了。把歷史看得如同人生,這在人生觀和歷史觀兩方面來說都是超逸的,藝術化的。
2*** 極權主義下的平均中庸共貧互貶,養成了一般民眾對傑出物象的超常關注和超常警惕。這種心理習慣在本世紀經歷了長久的“大一統”“大鍋飯”之後更成為一種天然公理,因此也必然地延伸到了新時期。幾乎每一個改革探索者都遇到過嫉妒的侵擾,更不要說其中的成功者了。人們很容易對高出自己視線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別人快速成功的背後尋找投機取巧的祕密。
3*** 青年時代的正常狀態是什麼,我想一切還是從真誠的謙虛開始。青年人應該懂得,在我們出生之前,這個世界已經精精彩彩複復雜雜地存在過無數年,我們什麼也不懂,能夠站箏腳下的一角建設一點什麼,已是萬幸。如果刻苦數年,居然從腳下紮下根去,與世界的整體血脈相連,那也就使自己單薄的生命接通了人類。應該為這種接通而驚喜,試想區區五尺之軀,接通於千年之前,接通於萬里之外,正是這種接通使自己領略崇高,問津壯麗,體驗多元,哪能值得驟然變臉,扯斷這些接通,不分青紅皁白,你死我活地批判起來?這種謙然安然的生態,也可免除青春生命的無謂浪費,讓青年人有可能歡天喜地地活得像青年。
4***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態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徵是忘記自己的年齡。一會兒要別人像對待青年那樣關愛自己,一會兒又要別人像對待老人那樣尊敬自己,他永遠活在中年之外的兩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齡裡落腳。
5*** 中青年的世界再強悍,也經常需要一些蒼老的手來救助。平時不容易見到,一旦有事則及時伸出,救助過後又立即消失,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是一種早已退出社會主體的隱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隱柔中沉積著歲月的硬度,能使後人一時啟悟,如與天人對晤。老年的魅力,理應在這樣的高位上偶爾顯露。不要驅使,不要強求,不要哄抬,只讓它們成為人生的寫意筆墨,似淡似濃,似有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