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清韻季羨林
《荷塘清韻》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樓前有清塘數畝。記得三十多年前初搬來時,池塘裡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記憶裡還殘留著一些綠葉紅花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再也不見什麼荷花了。
我腦袋裡保留的舊的思想意識頗多,每一次望到空蕩蕩的池塘,總覺得好像缺點什麼。這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有池塘就應當有點綠的東西,哪怕是蘆葦呢,也比什麼都沒有強。最好的最理想的當然是荷花。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
有人從湖北來,帶來了洪湖的幾顆蓮子,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這都是一些主觀的願望,蓮芽能不能長出,都是極大的未知數。反正我總算是盡了人事,把五六顆敲破的蓮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這樣一來,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心裡總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可是,事與願違,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蹟。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我總嫌這有點太少,總希望多長出幾片來。於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有校外的農民來撈水草,我總請求他們手下留情,不要碰斷葉片。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悽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裡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蹟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裡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的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行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葉片 擴張的速度,擴張範圍的擴大,都是驚人地快。幾天之內,池塘內不小一部分,已經全為綠葉所覆蓋。而且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蓮一樣的葉片,不知道是從哪裡聚集來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躍出水面,長成了亭亭的荷葉。原來我心中還遲遲疑疑,怕池中長的是水浮蓮,而不是真正的荷花。這樣一來,我心中的疑雲一掃而光;池塘中生長的真正是洪湖蓮花的子孫了。我心中狂喜,這幾年總算是沒有白等。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裡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充套件。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裡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瞭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裡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裡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裡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豔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裡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週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裡。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
晚上,我們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邊石頭上納涼。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銀光灑在荷花上。我忽聽撲通一聲。是我的小白波斯貓毛毛撲入水中,她大概是認為水中有白玉盤,想撲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覺得不對頭,連忙矯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離破碎,好久才恢復了原形。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緻,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裡,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 ,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裡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讀後感
中午,喻老師和我說起讀書的事情。
喻說:“你上次給我說季羨林寫的清塘荷韻,我讀了,感到真好,讓人相信希望會變成真實的。”
我聽她談這篇文章,合了我的心,我在這裡再一次把這篇文章的內容回憶一下,給我一點人生力量信心,不要對人生產生失望之感,始終如一的去找尋那個希望。
季羨林大師最喜歡荷花,文章開頭寫道三十年前初搬來時,他住的地方樓前有清塘數畝,曾經有過荷花記憶的碎影,“後來時移事遷,歲月流逝,池塘裡卻變得"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每一次望見自己的池塘空空的感覺,在他看來是塘,應有綠色的,那怕是蘆葦也行,但他最渴望有的還是塘裡應有荷花。季羨林寫道:”中國舊的詩文中,描寫荷花的簡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讀書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遠益清"是膾炙人口的。幾乎可以說,中國沒有人不愛荷花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這可見季羨林對荷花的喜愛。他寫出了自己的真實心情,他的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花,荷花作為一種美和精神的象徵,是季羨林願意為此付出渴望找尋到的。我想到了他的心跡,他是研究中國文化的,有時很難一時有什麼成果出現,他把這一切心情都寫在這篇散文中了。
季羨林渴望自己的塘中有荷花,有湖北的朋友為他送來洪胡的蓮種,他寫道:“外殼呈黑色,極硬。據說,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因此,我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了一條縫,讓蓮芽能夠破殼而出,不至永遠埋在泥中。”他寫的這個蓮種,“外殼呈黑色,極硬”,給這個蓮種加上了作者的性格投影在裡面,我很喜歡這個極硬的蓮種,希望它破殼而出,人們對一種美好的事情渴望,無不是這種心情。
季羨林把蓮種下到自己的池塘裡後,天天去池塘看,這種心情是每一位朋友都有過的,我有一段時間給一家報社投稿,能不能發表,天天都要把***點開一次看看編輯有沒有回信,我想和我的這種心情是相同的。有一天季羨林去池塘看時,看到了自己盼望的情景出現了。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綠的蓮葉長出水面。”看到這情景季羨林心中湧出高興的心情,總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付。他希望自己的池塘開出燦爛的荷花。
第二年池塘並沒有開出有如自己希望的荷花,他寫道:“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涼落葉,水面上也沒有出現什麼東西。經過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綠柳垂絲,一片旖旎的風光。可是,我翹盼的水面上卻仍然沒有露出什麼荷葉。此時我已經完全灰了心,以為那幾顆湖北帶來的硬殼蓮子,由於人力無法解釋的原因,大概不會再有長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我聯想到的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希望在自己的專業方面做出些什麼成績來,可是有那麼一段時間想當歸想法,所希望的並不出現,這種心情只人經歷過對美好有所追求的人才能休會到的。比如愛好文學的朋友雖然愛好著,讀書練習寫作,投稿,可是沒有一篇作品發表出來,這時候的心情失望,急躁雖然不頂用,“我的目光無法把荷葉從淤泥中吸出”這一句說到我的心上去了,季羨林希望荷葉從淤泥中長出來,看它的目光時那種心情,能用目光給吸出來嗎。
第三年總算有奇蹟出現了。季羨林寫道:但是,到了第三年,卻忽然出了奇蹟。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在我投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雖然顏色極惹人喜愛,但是卻細弱單薄,可憐兮兮地平臥在水面上像水浮蓮的葉子一樣。而且最初只長出了五六個葉片。
以花寫事,寫人的心情,以花寫人的性格。雖然有了一些收穫,可是作者還希望有更大更多新的收穫,可是第三年對他來說雖然有希望卻還不併很大作者對第三年的描寫心情是這樣的:“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悽清的秋天又降臨人間,池塘裡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對我來說,這又是一個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最給季羨林帶來希望的是第四年,作者這樣寫道:“真正的奇蹟出現在第四年上。嚴冬一過,池塘裡又溢滿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長葉的時候,在去年飄浮著五六個葉片的地方,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而且看來荷花在嚴冬的冰下並沒有停止運動,因為在離開原有五六個葉片的那塊基地比較遠的池塘中心,也長出了葉片。”“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作,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整個池塘”。季羨林所希望的荷花盛開的局面終於在第四年成真了。
以下季羨林寫自己通過荷花開放寫自己的心情。“前年和去年,每當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 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蟬噪林 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世界美的事物需要人們欣賞看它,看時就會淨化心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季羨林欣賞荷花時,獲得了一種特別寧靜的心情。
作者寫荷花對人生的參悟,他這樣寫道:“我曾在某一本詩話上讀到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深惜第二句對仗不工。這也難怪,像"池花 對影落"這樣的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參悟透呢?”池花對影落,細細地思考下去,確是很有意味的,是花開花落,是生命的永存,是有限和無限,是一瞬和永恆,能給我很多思考的空間。
季羨林塘中開得如此燦爛的荷花,花紅葉綠,可是也有它凋謝的時候,雖是這樣,季羨林沒有一絲失望,他寫道:“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是一下子從夏天轉入秋天。池塘裡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 能夠圓的。" 在這篇散文結束時,又引用了一雪萊的詩”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
季羨林這篇散文當時我讀時,給我的心靈震憾啟發是很大的,因我就在一個雖然對人生充滿希望可還沒有一絲希望時讀的,我也盼望著我門前池塘裡有荷花開放,近幾年來讀書寫作雖然沒有別的作者發表的作品多,卻也偶有作品發表,我把它當作對人生一種盼望放在我的心中,也應了季羨林散文四年來猶如荷花開放的經歷。
冬天來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句詩又一次點亮了我對人生美好到來的信心。
讀荷塘清韻,讓我再一次明白了所有的人都會從無希望之中走出來的,只要努力,只要有信心,只要對自己還有所盼望。
這個中午,和同室朋友一席談季羨林的文章,讓我重新回憶了這篇散對我的啟示。
我給同室的朋友說:“季羨林是中國的文化大師,從這篇散文中能看出他是一位很努力很有上進心的人,絕不是把一切都看得虛無,他的弟子錢文忠就是這樣一個人,錢文忠接受中央臺一位記者採訪時,說為了傳播中國文化,願為些犧牲自己的生命都願意,就知道他是從他的老師季羨林那裡受得了自己的教導。”
我的朋友聽了我翻話之後,感動得半天沒有說一句話,我也被季美林做學問和做人的精神在感動著,很久很久的在心中回味著季美林散文中每一句話,用心想時,給了我很多啟發,將我從失望中突然醒悟過來,讓我做人先要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起來,一點一滴地努力起來,會向前面邁出一小步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