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為什麼殺白起

  白起是秦國著名的將領,曾經還是秦國的武安君,相當於現在的“國安”,在他打下最具爭議的、也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長平之戰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作為一名,白起征戰沙場三十餘年,立下戰功無數,他無疑是出色的、優秀的;作為一名臣子,白起高居武安君之位,為秦王討伐六國,他也是厲害的。然而,對於秦昭王來說,正是因為白起如此的優秀、厲害,出色到足以撼動自己的地位。於是,秦王決定殺掉白起。

  其實,歸根結底的說來,秦王之所以要殺白起,是因為一下幾點:

  首先,白起功勞太過強大。身為戰國四將之首***其餘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頗***,白起的出色是無人能及的。他一生征戰三十七年,也沒有失敗過一次***史書沒有記載過他的失敗***,當強敵來臨無人敢上前掛帥的時候,白起能夠迎難而上,打下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挫敗了敵人,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不世之功;當面對趙國強悍來襲時,白起冷靜面對,分析準確,針對戰役,採取措施。打下漂亮的殲滅戰。可以說,在“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是赫赫有名的關西大將,同時官職也升到“武安君”,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最高領導者。

  另外一個方面是,在之後的戰役中,白起不肯任命,再去攻打趙國,這就讓秦王認為,白起不肯聽從自己的命令,誤會更深,直至最後白起自刎。其實,我們可以想一下,在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四十多萬的降俘,並不是自己的主意,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自知罪孽深重,不想再去攻打趙國而已。

  白起評價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戰功顯赫的,一生征戰沙場三十餘年,最關鍵的是白起沒有打過敗仗,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一位為什麼沒有被後人所瞭解、熟知呢?後人又是怎麼請假白起的呢?

  首先,司馬遷曾記載過:“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不可否認,白起在領軍打仗上有獨特的造詣。他能夠妥善的分析敵情,然後冷靜、迅速的作出相應的措施。可以說,白起善於用兵,在行軍打仗上,能夠運籌帷幄,面對強敵的來襲,也能鎮定自若,得心應手。白起完全稱得上是秦國的英雄,歷史上鮮有的出色將領。

  然而,還有更多的人評價白起的“暴掠者”,說他不配評為“名將”,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白起英勇善戰,在長平之戰後取得大獲全勝,但是白起卻坑殺了趙國四十多萬的降卒。這在很多所謂的文人儒士眼中是不可原諒的。就像何晏曾說過:“白起之降趙卒,詐而坑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但是,就當時的情況分析,白起首先請求了秦王,然後,如果白起放任這些降卒,就有可能為秦國帶來更為深重的影響。我們就事論事,就像白澤東曾說過:“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白起很善用兵,他打下的很多戰役,在中國歷史上都是能夠成為兵法實戰的典例的。我們雖然可以認為他狂暴、陰狠,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白起是名優秀的,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名將、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