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印巴戰爭簡介
第一次印巴戰爭其實是發生於1947年,這場戰爭的交火,標誌著印度與巴基斯坦開始正式爭奪克什米爾。所以說克什米爾的歸屬權問題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的焦點,雙方都認為克什米爾是自己的領土,出於捍衛自己領土的完整,所以他們兩國才開始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第一次印巴戰爭簡介
而很多學者都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英國惹的禍,英國很喜歡欺負人,那時候他總把印巴做為自己家的後院,從他們那裡予取予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後,英國人不甘心就這樣離開呀,所以他就使了個壞,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卻偏偏就中計了,為了能夠讓自己領土更大一些,他們就開始不斷地發對戰爭,以此來爭奪克什米爾這樣的士邦。
兩個國家都是不惜犧牲重大的財力、人力,也要爭取把自己的領土擴大,這就使得戰爭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以至於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不能夠取得任何進展。所以聯合車就出面了,最後第一次印巴戰爭就在聯合國的干預下終於才得以消停了。而在這場戰爭中死亡的救死亡的士兵則有1500名之多。
第一次印巴戰爭最後的贏家到底是誰呢?其實在這一點上也很難下定論,總之到了這個時候,克什米爾已經徹底的喪失了獨立的機會,經過了這場戰爭克什米爾被一分為二,其中大部分繁華而富饒的地方都被劃給了印度,但巴基斯坦也取得了一小部分。
第二次印巴戰爭簡介
兩個人一旦結下了仇恨,那麼就難免會看各自都不順眼,如果遇到合適的機會,報仇可能就會再所難免,而國家與國家也是這個樣子的。第二次印巴戰爭雖然從表面上看與第一次的印巴戰爭毫無關聯,但倘若不是有舊恨的話,也許新仇就不會被種下。
1956年印度突然對巴基斯坦控制的一處鹽鹼沼澤庫奇蘭恩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出手想要一舉把它拿下。但是巴基斯坦人不幹了,本來是自己的領土,你現在居然橫刀奪愛,就算他是一片破鹽鹼,就算他再怎麼不毛之地,那也不能你說搶去就搶去啊,巴國多沒面子啊!所以說第二次印巴戰爭就這樣展開了。
這時候英國的首相出來勸和了,雙方經過考慮也都同意了,並且簽訂了停火協議,但是印度內政長在停火當天卻對外宣稱,說克什米爾是印度的,這一點誰也不能否認,這樣一來,巴基斯坦又不幹了,所以就開始了大滿貫行動,旨在奪回克什米爾,並且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印度政府卻不容許這樣的情況出現,所以他們就繞過克什米爾,開始直接攻打巴基斯坦。
為了保衛家園,巴基斯坦方面的士兵也是拼盡了全力,加之在空軍和地利方面的優勢,最終使得印度方面沒能得逞,並且由於巴軍的反擊,印度還喪失了1200平方千米的國土。最後還是在聯合國的干預下,印巴雙方宣佈全線停火。第二次印巴戰爭也至此結束了。
第
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在印度和蘇聯簽訂《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久,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援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1971年11月,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充套件到西巴基斯坦。戰爭在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戰場展開。
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1972年7月,雙方簽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係協定》。本次戰爭導致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1975年10月,孟加拉國與巴基斯坦兩國正式建交。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束使得印巴爭執終於告一段落,印巴戰爭是戰後南亞地區發生的一場較大規模區域性戰爭,這場戰爭的勝負結局是由交戰雙方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總的方面看,印度在軍事力量上佔有優勢,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靈活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印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在外交上積極尋求大國的支援,而在軍事上則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東重西輕,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戰爭爆發後,又採取了比較適當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特別是作為進攻一方,能夠做到正面進攻與迂迴、穿插相結合,地面攻勢與空中、海上行動相配合,充分發揮了進攻作戰的優勢。這些都是印軍取勝的重要因素,以上便是對第三次印巴戰爭的介紹。
引起印巴戰爭原因
印巴戰爭原因起源於英國政府的不良意圖。在印度反殖民鬥爭火熱的大環境下,英國不得不向印度人移交政權。然而英國政府人走心不死,還想要暗地裡控制印度,鼓動印度各黨派分而治之,削弱當地政治力量的統治權。
當時印度主要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對立的教派政黨,兩大教派本身便存有矛盾。後來英國駐印度總督臨撤走前提出“蒙巴頓方案”,企圖把整個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王公土邦。儘管只是個提案,它卻觸發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利益衝突。激烈的鬥爭中,兩黨派的矛盾日益加深,這正合英國的意圖。當然印巴戰爭原因不僅僅是這些利益衝突,分治後的印巴因為克什米爾邦的歸屬問題終究還是發生了兩次戰爭。兩個國家間的怨恨越積越深,只要引火線一出現,針鋒相對的印巴兩國便會爆發大戰爭。巴基斯坦內部的不穩定恰恰是這條引火線。
第三次印巴戰爭原因是東巴不滿無權在手,掀起獨立運動,發生兵變,雖然巴基斯坦政府平息了***,但印度決定出兵支援東巴,併為此積極準備,養精蓄銳。萬事俱備的印度軍隊在1971年11月突然進攻奪佔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就此爆發。憑藉兵力較巴方的明顯優勢,印度最終在東巴戰場勢如破竹,扛不住的巴方全線潰敗,東巴因此脫離出來,並建立孟加拉國。
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
因為各種宗教和黨派利益衝突,印巴兩國發生了三次戰爭。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克什米爾喪失獨立,巴基斯坦佔據其五分之二,印度則是五分之三,東巴脫離了巴基斯坦,獨立後建國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戰爭主要是兩國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奪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戰火總共延續了15個月。第一次戰爭,印度稍占上風,雙方陣亡士兵共達1500名,但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還是通過其全民公決來解決。第二次戰爭中,巴基斯坦憑藉先進的空軍裝備越戰越勇,力壓印度,結果是印巴兩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這次雙方傷亡情況比第一次戰爭嚴重,而且印度還被擊毀近百輛坦克。只是兩次印巴戰爭被第三方調停後,在巴基斯坦內部***的環境下,印巴之間的第三次戰爭還是爆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準備充分的印方獲勝,因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軍隊的強大兵力,頑強抵抗下,無論是東巴還是西巴戰場仍節節敗退。印度成功奪佔東巴後,東巴因此得以獨立建國。
對於巴基斯坦,歷經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損失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國土的分裂,主權被分割去一部分。而冤家對頭印度則利用其內部矛盾,加上靈活機動的戰略作戰,最終還是佔了巴基斯坦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