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詩鑑賞

  席慕容是一位優秀的女詩人。她的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是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語言清新。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 席慕容

  如何, 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鑑賞

  《一棵開花的樹》是原籍內蒙古的臺灣詩人席慕容創作的一首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的一首詩,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寫作背景: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這首《一棵開花的樹》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這是一首女孩子寫給男孩子的情詩嗎?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蓉披露了作品的創作經過,她說,這是“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

  席慕蓉說,在她看來,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儘管有些觸動要等到一二十年後才恍然大悟。

  為了解釋自己在生命現場裡的觸動,席慕蓉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書。5月份有一次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火車不斷從山洞間進出。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

  "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慕蓉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她心想,正如海是藍給自己看一樣,花當然也是慎重地開給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

  至於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裡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猶疑”。但她同時宣告,詩人的解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讀者的解釋也有權威性。

  詩作鑑賞:

  詩之靈魂在於情,情真意切才有詩。

  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詩一開篇,一位美麗端莊,大膽坦率的少女形象傾瀉而出,鮮明動人。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麗”三字把少女追求純潔,神聖,偉大,美好的愛情之心描繪得細緻入微而又淋漓盡致,卻又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誠的自然流露。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說,愛情是緣分,愛一個人與不愛一個人,是感覺,是無法選擇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強,是徒勞白費,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如果說,緣在天意,那麼,份在人為。

  詩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經的路旁”“慎重地開滿了花”,是愛的宣言,是積極成就與其意中人“份”的舉動。“慎重”一詞更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顆真心去眺望愛情的心理活動。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當意中人“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淚,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訴,其淒涼之狀況,催人淚下;然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無愧,情之無悔,生之無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執著,倒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了!

  篇2: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而滄桑了二十年後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微風拂過時

  便化做滿園的鬱香

  【解題】  從植物學意義上來說,“七里香”並非某種花的名字,而是一些花卉的俗稱,因為有很多植物都叫做“七里香”。從詩句中描寫的“綠樹白花”來看,席慕蓉所說的“七里香”應該是一種木本植物,符合這個特點的有月橘、海桐、木香等。不管“七里香”具體所指何物,但因其花潔、芳香,人們常以它為題材入詩,用於表達某種特定的意境。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蓉所作的第一首詩就名為“七里香”,詩人以“七里香”為背景,追憶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鑑賞】   這首詩的內容可一言以蔽之:“追夢少年輕別離,滄桑中年重故園。”其結構亦一目瞭然:第一節以隱喻統攝全詩,後兩節的具體描寫則分別闡釋了第一節兩句詩的含意。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追夢情結”:“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們,不都曾天真地以為夢想總在遠方嗎?認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義無反顧地闖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節詩人具體地再現了當年自己離家追夢的情景:“在綠樹百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告別。”“顛狂少年輕離別,辜負春時節”。家鄉的樹再怎麼濃綠,花再怎樣潔白,也總挽留不住一顆年輕的不安分的早已躍躍欲試的心。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過程,寫出了存在於每個遊子內心深處的“鄉愁情結”。年齡漸長,閱世漸深,方明白“此心繫故園,情懷追昨天”之理,無奈時光不可倒流,再也無法回到少年爛漫時。等到“滄桑了二十年後”,驀然回首,才發現“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不由心生“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夢中,“魂魄”方可“夜夜歸來”,去親近那株故園籬前的七里香,於是整個夢境裡便有一陣微風拂過,鬱香滿園。  在詩中,詩人雖未直接點題“七里香”,但處處可見其影蹤。故園籬前七里香的“綠樹白花”,雖經二十年歲月流光的無情磨洗,依然鮮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僅一直盛開在遙遠的記憶裡,更是永遠綻放於遊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滿園的鬱香”彷彿被賦予了一種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時空之牆而陣陣襲來,頓時讓詩人沉醉迷失於這亦幻亦真的境界裡了。七里香的白花、鬱香,把後兩節巧妙自然地融為一體,二十年、千萬裡的時空的裂痕,就這樣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撫平了。

  篇3:渡口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鑑賞

  席慕容是一位優秀的女詩人。她的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是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語言清新。 她用畫家的筆法寫詩,有點像王維,而女性較之男性更為細膩,席慕容在《渡口》一詩中,用一個細小的動作,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的溫情與羞澀,離別前的依戀與憂傷,自然地從筆端緩緩流出。她送給情人的花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朵,那就是祝福。 詩歌的標題 渡口 ,表現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極為短暫的瞬間,因為渡口不是棲息之處,只是漂泊人生中的一塊邁向不可知之地的跳板,離別的憂傷藉著渡口這一意象傳達,貼切而又新穎,這不是冥思苦想的刻意為之,而是天才的自然流露,令一切仿效者望塵莫及的詩心,只有真正的詩人才能讀懂。

  年華、停頓——與你相別那日的情景總是浮上心頭,時間彷彿停頓了,情誼不會因就別而斬斷,【這裡我聯想到不是一首詩,而是三毛的《滾滾紅塵》,韶華與能才在“渡口”,就是岸邊訣別,韶華望著能才,三毛寫到“好像把他看成永恆……”】你走後的沒有你的日子有什麼意義?就讓時間停頓吧,我願時常回味告別時你的溫存。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萬般無奈的凝視”——如此祥和清柔的渡口,可謂良辰美景,而你我將告別。離別後,從此天涯各一方啊!又不知何時再相見。【聯想到柳永的《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縱便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