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_寫樹抒情的散文

  人的年輪一年年,樹的年輪一圈圈,多麼的相似,常常令人深思默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種樹

  種樹與種花種蔬菜不大一樣,樹木生長期會長,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花與蔬菜生長期短一些,就在一季,或者兩季就能結果,就會成熟,相對容易得到看到結局。

  樹木不一樣,在人的面前,它成長的緩慢一些,如果要得到好材質的木頭,時間會更長,相對人的壽命來講,有些好材質的形成,一人一生的時間都可能不夠,一代人的時間也可能不夠,甚或需要幾代人的共同見證。

  人的一生之中,最大的快慰,莫過於目睹自己的希望實現,但是很多希望實現的時候,你並不可能親歷。像很多父母親,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孫子一樣,不可能永生長情的一直陪伴下去,這是自然規律。

  即便如此,韶華易逝,人們還是愉悅的不知疲倦的種下希望,培育一些不可能看到結果的理想,是在為優其後,讓身後更加安好,在這種傳承之中,有文化,有品質有性格,有遺傳基因,便記錄了曾經存在過的記憶。

  春滿三月,南燕北迴,門前郊外,都來種樹,栽下一棵樹,無論什麼材質,無論什麼品種,都帶著希望,含著理想,用綠裝扮著美好家園。

  種下一棵樹,未來便多了一份希望和理想!

  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校園裡的那棵樹

  疲倦時,抬頭,總能望見那棵樹。粗壯、蓊鬱,樹冠張開,如巨大的傘,凡覆蓋之處,一片清涼。陽光細碎,在綠葉間閃動、跳躍。每一枚葉,都似乎是一隻調皮的眼,一顆流溢綠光的星。每到春夏,鳥聲在枝柯間啁啾,蟬兒在綠蔭中歌唱。那聲音,清越、歡暢,將天空唱得格外遼闊、晴朗。

  這樣的時候,我總覺得日子很美好---陽光溫熱,綠影婆娑,生命昂揚。彷彿因為那棵樹的存在,平淡瑣碎的日子,有了亮耀的風景;荒蕪的心靈,也有了生機。

  樹在那裡,不知道站多久了。反正我來時,它已經在那裡,一恍十多年過去,它依然在。10多年來,年輕的我,不再年輕,它卻越發蒼翠蓬勃。日日經過它,也沒有特別留意過。只知道它是一棵香樟,比其他樹高些,壯些。它彷彿也並不介意這些,只默默地生長著。主幹筆直向上,約在五米高處,突然分成兩個樹杈,再在這樹杈上,分別旁逸出許多枝條來,如傘,如蓋。把身下的花園幾乎全攬於懷中,枝枝橫斜,葉葉疊翠。撐起的是生生不息的渴望,灑下的是透心徹肺的清涼。

  秋冬之時,其他的樹木葉子要凋落,但它不。它站在那裡,撐滿蒼翠的葉片,迎著寒涼的風,顫動著,堅挺、婆娑。彷彿有一種凜然的傲氣,不屈服於惡劣氣候的淫威。勇敢、綠意盎然地,唱著屬於自己的歌謠。每當這時,望著它,我的心便多了些暖意。總覺得秋冬未來,或者春天不遠。因為樹還綠著呢,綠著就有希望,有溫暖。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春天來時,其他的樹木,多半直接從光禿禿的枝椏間,冒出嫩芽或花苞,蓬蓬勃勃地開始了新一輪季節的迴圈。而它,在新芽綻出前,卻先要褪光一身老葉。那些飄飛的葉片,在春天裡霹靂吧啦地掉落,於空中翻飛,如蝶,如花。旋轉著,漫天飛舞,依依難捨。彷彿在與枝幹作悲壯的訣別。與周圍盛大華美的春景,形成顯豁的區別。那些葉,在悲壯地旋舞中,最終著了地,靜靜地躺在花壇、水泥地面上,被清理進垃圾場。新芽這才紛紛披掛上陣,風風火火地奔赴枝頭。眨眼功夫,又是翠綠如蓋,新鮮欲滴。這樣的場景,我想起動物界的鷹來------鷹在四十來歲時,為了更高更自由地飛翔,必須要忍著巨痛,在岩石上碰掉老化的喙,拔去不再銳利的指甲,扯光身上厚重的羽毛。只有這樣,它們的生命才會因更新而得到有效延長,才會在餘生裡飛得更高更遠更強。我不知道香樟在褪去老葉時,會不會有鷹那樣撕裂血肉的痛。但,那換葉場景的浩大與悲壯,也令我為之動容。更新之後的香樟,的確也更粗壯、高大、蒼翠了。

  人說“人挪活,樹挪死”。我慶幸它,只是棵普通的樹。在那些自以為高貴者的眼裡,它的存在,無足輕重。可能正因為此,它才不會被擅自挖掘、搬動、移栽,成為喧囂鬧市的襯景,供人消遣、玩賞。它只適合靜靜地長在那裡,成為完全的自己。根在地下蔓延,無所拘囿;枝在空中伸展,毫無顧忌。天然、率真,以幾乎原生態的方式生長著,真實而深刻,粗獷而大氣。不為潮流和概念奔命,不為浮喧和虛榮喪失自己。用千萬枚葉的眼,看清世事,看淡風雲。從容、優雅、詩意地生長著,享受著生命應有的美麗和悲喜,也把這種精神和態度,智慧地傳遞。用不著熱熱鬧鬧地鼓譟,用不著急急惶惶地聽命。因為樹的本分,就是堅持好自己的位置,靜靜地生長,默默地貢獻綠意,將鳥聲聚攏,將天空唱晴。樹的幸福,就是在無限生長的過程中,護佑身下的土地,供孩子們嬉戲,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長的幸福與樂趣。

  水一旦流深,就會發不出聲音;樹一旦長成,姿態便成為永恆。那棵樹,就那麼堅韌地挺立在那裡,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風雨陰晴。監守著自己的位置,從未動搖。彷彿每一個細胞內,都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巨大力量,可以抵禦時光的流逝,年華的老去;容忍風暴的肆虐,人事的蒼涼。作為一棵樹,也許它知道:生長是它的本分,遮陽擋雨是它的責任,安之若素就是它的宿命。正因為此,它才愈發粗壯茂盛,也贏得了人們對它的尊敬,在侷限之中超越侷限,無限地延展著生命。

  它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陪伴在我身旁,在我關注或忽視它存在的所有日子,暗暗地長。根,越扎越深;樹幹,越長越壯;枝,越發越茂;樹冠,越伸越高。慢慢地,竟長成一道亮眼的風景,成為校園的某種精神象徵。用年輪,記錄著花開花落的過往;用蓬勃,激起孩子們對藍天,對未來無限地嚮往。

  漸漸的,我不再覺得它只是一棵樹。而是我卑微生命的一種象徵,一種我渴望達到的靈魂高度。我想如它一樣,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把枝葉伸展得高些,遠些。堅持著腳下的位置,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守望一種精神,一種永恆。---一半在天,一半在地;一半在虛,一半在實;一半在夢,一半在醒。默默地站在那裡,扞衛著一方純潔寧靜的天地。儘量濾些外來的喧囂與浮塵,吐納出純淨的空氣。讓校園,因樹的存在,有一道永不凋落的風景;因樹的存在,還散發著自然、真實的生命氣息。

  平日裡,那棵樹,只是一道可有可無的風景。那場地震後,人們才發現那棵樹的存在,是多麼具有實用價值。驚慌未定的人們,在餘震不斷的不安裡,尋求一塊較為安全和舒適的避難之地。大家把眼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那棵大樹。它身下的土地,平整乾淨,適合搭建臨時的帳篷。它的樹冠,寬廣蓊鬱,能遮陽擋雨。人們圍在它身旁,安營紮寨,一住就是幾十天。在它的庇佑下,煮飯、洗衣、歇息、爭執、鬥氣……樹,默默地看著、聽著,包容著災難面前人性的真實。靜待著一切過去,一切恢復。後來有了板房,有了新樓,人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天地。而樹下,卻是一片狼藉,喧囂頓靜。不知道為什麼,那棵樹突然萎靡了下去。它的葉,枯黃而憔悴,如同生了重病。眼看著樹葉凋零,樹枝枯瘦,大家甚是著急。查詢原因,發現是樹葉上生了極小的蟲子,肉眼很難看清。後勤人員買了藥,兌了水,噴灑了幾次。那葉子逐漸全部脫落,光禿禿地立在風中,那種悲壯,令人揪心。好在春天來臨時,它終於緩過勁來,重新長出了嫩葉。先是一點點黃綠的芽尖,慢慢抽生成葉片,顏色轉青,並日漸蔥蘢起來,恢復了生機。樹下的故事,如同那些生了蟲子的葉片,終究隨風而逝,在歲月裡流失。然而,經常望著那棵綠意蔥蘢的樹,我知道它暗自悲憤絕望過。那痛,深刻在08年那圈年輪中,無法抹去。

  如今,在夏日的晴空下。那樹,似乎更加茁壯。它仍然不斷地延展著根系的深度,增長著樹幹的高度,拓寬著樹冠的寬度。天光滑過它翠綠的葉片,地上便投下成一團迷人的幻影。那些精緻的鳥兒,在它博大的胸懷中,歡快地嬉戲、歌唱。它的身下,花團錦簇,孩子們擠坐在一起,手拿著書本,清晨的天空讀得特別嘹亮。那棵樹,依然保持著守望的姿態,彷彿在永無止境的寂寞中,無聲地演繹堅強,獨嘗著百鳥飛盡的落寞與憂傷,執拗地護守著那份最初的真誠與夢想。它把夢,種植在堅硬的水泥地下;它把情,融於樹幹與枝葉血脈間。默默地生長,不求峭立堅壁,惹人觀望;但求生之無悔,真實坦蕩。

  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沒有葉子的樹

  作者:秋雨冬雪

  天空中的雲隨著風的方向飄移著,是烏雲或是白雲,它們都不能自主去向,這一切風說了算。鳥兒在高空中飛翔,飛來飛去,自由自在的,真讓人嚮往。終是如此,但鳥兒還是飛不出那界定的一方天空,沒有多久它們就累了,落在了一棵樹上。這棵樹沒有一片葉子,光禿禿的沒有一絲溫度,凌亂不堪的枝條在風中搖曳,在雨中哭泣。

  雨過後,雲散了,只留幾絲微風。樹隨著微風輕輕的飄搖著,幾隻鳥兒調皮的在樹枝間打轉,時不時的發出幾聲悅耳的啼鳴。太陽從雲縫中偷偷的露出半個臉龐,軟軟的光芒,細細的撒在了枝子上,那掛滿雨滴的細枝條上,折射出萬丈亮光。掛在樹枝的雨滴是風雨之後,那棵禿樹的淚珠,陽光是樹的慈母,正用自己愛的雙手拭去孩子臉頰上的淚。

  站在冬季裡的樹,何以不懼嚴寒,不畏風雨,仍然立得挺拔,站得昴然。應是值於一種堅定的信念,是對陽光的渴望,對春天的期待。所以有力量去堅忍一季的孤獨與痛苦。冬天裡的孤樹,頹廢得沒有一枚葉子,但陽光是它的安慰,春天是它蓬勃的嚮往。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