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盟鷗閱讀答案
《水調歌頭·盟鷗》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作,這首詞表面感慨人世間的悲歡和變遷,實際上是在憂慮國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水調歌頭盟鷗》閱讀材料
水調歌頭•盟鷗
辛棄疾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注】此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彈劾落職閒居帶湖之初。
《水調歌頭盟鷗》閱讀題目
8.下列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詞人愛湖之“甚”,故對鷗鷺產生結盟之願,運用比擬的手法,希望結盟之後常來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詞人與鷗鷺結盟,但是鷗鷺立於水邊蒼苔上,時而撥動浮萍,時而排開水藻,對詞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兩句,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表達詞人悟出社會滄桑和個人沉浮的哲理,內心生出曠達開朗。
D.詞人“甚愛”帶湖,詞中充溢著優遊之趣、閒適之情,表現出了帶湖生活的快樂自得,全詞一掃被彈劾落職的落寞與孤憤。
9.本詞在抒情方面有什麼特點?請你結合作品內容加以賞析。***5分***
《水調歌頭盟鷗》閱讀答案
8.D***“全詞一掃被彈劾落職的落寞與孤憤”的表述錯誤。雖有帶湖美景,但縱是盟鷗,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緒可知了。可見,這首詞表面是寫優遊之趣,閒適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隱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嘆,孤憤之慨。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曲概》雲:“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細玩稼軒此作,確有“不言言之”之妙。***
9.***1***直抒胸臆。詞人以“甚愛”二字,表達了對帶湖生活的熱愛。***1分***
***2***借景抒情。通過帶湖、鷗鷺、白鶴、明月、清風等意象,表現了此間生活的清靜自在,委婉表達了喜愛之情。***2分***
***3***移情於物,委婉含蓄。通過鷗鷺“不解舉吾杯”,表達自己落職閒居、壯志難酬的孤獨、苦悶和悲憤。***2分***
《水調歌頭盟鷗》賞析
此詞上闋以首句中“甚愛”二字統攝。次句用“千丈翠奩開”之比喻,盛讚帶湖景色之勝,說明“甚愛”原因。放眼千丈寬闊的湖水,宛如開啟翠綠色的鏡匣一樣,一片晶瑩清澈。面對如此美景,難怪“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了。這是用誇張寫法來說明“甚愛”程度,句格同杜詩“一日上樹能千回”:閒居無事,拄杖納屨,徜徉湖畔,竟一日而千回。下面寫因愛湖之“甚”,而及湖中之鳥,欲與這結盟為友——這是用的擬人法。“凡我”三句,是寫對眼前鷗鳥之願:希望既結盟好之後,就應常來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這裡“莫相”之“相”,雖然關係雙方,但實際只表詞人絕無害鳥之心,望鷗鷺盡情棲遊,無須擔驚。《左傳·僖公九年》有這樣記載:“齊盟於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詞裡這幾句格式,當為《左傳》辭句套用,純是散文句法。
“白鶴”二句,是寫對眼前鷗鳥之囑:託其試將白鶴也一起邀來。由愛所見之鷗鷺,而兼及未見之白鶴,其“愛”更進一層。以上極寫帶湖之美及對帶湖之愛,固然表露了詞人擺脫了官場爾虞我詐的煩惱和明槍暗箭的驚恐以後心情之寧靜,但在這寧靜之中又透露出幾分孤寂與無聊。試想,一個“壯歲旌旗擁萬夫”***作者《鷓鴣天》中語***的沙場將帥,竟然落得終日與鷗鳥為伍,其心境之淒涼,可想而知。妙在詞中表面上卻與“愁”字無涉,全用輕鬆之筆,這大概就是詞人後來所說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的手法。如此表達,意境更深一層。
過片緊承上闋遐想。作者一片赤誠,欲與鷗鳥結盟為友,然而鷗鳥是“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它們立於水邊蒼苔之上,時而撥動浮萍,時而排開綠藻,對詞人的美意不理不睬。其意從下句“窺魚笑汝痴計”中可以看出。原來他們“立蒼苔”,“為有求魚心,不是戀湖水”,與詞人“同居而異夢”。專心“窺魚,伺機而啄在詞人看來,只是一種“痴計”,對此,他當然只能付之一“笑”了。這“笑”,既是對鷗鳥“何時忘卻營營”的諷笑,也是嘆自己竟無與無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苦笑。看來,鷗鳥亦並非詞人知已,並不懂得詞人離開官場之後此時的情懷,所以他悵然發出了“不解舉吾懷”之嘆。盟友縱在身旁,孤寂之心依舊,無人能釋分毫。可見,詞人所舉之杯,根本不能為永結盟好作賀,只能澆胸中塊壘罷了。雖然人們常說“舉杯澆愁愁更愁”,但詞人並沒有被愁所壓倒。“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他從自己新居的今昔變化中,似乎悟出了社會滄桑和個人沉浮的哲理——“人世幾歡哀”。詞人本是心情鬱悶,卻故作看破紅塵、世態炎良。變得益發曠達開朗,因而對隱居之所帶湖也更加喜愛了。“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要作久居長棲之計了。詞到此處完篇,對開首恰成迴應。
如果說上闋旨意全在不寫之中寫出,那麼下闋則就是在委婉之中抒發了。然而其語愈緩,其愈切,感情愈發強烈,較上闋又進一層。天地之大,知己難尋;孑然一身,情何以堪!雖有帶湖美景,但縱是盟鷗,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緒可知了。可見,這首詞表面是寫優遊之趣,閒適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隱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嘆,孤憤之慨。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曲概》雲:“詞之妙莫妙於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細玩稼軒此作,確有“不言言之”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