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培訓市場的前景
導語:以下是OM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職業規劃知識,希望您喜歡:
培訓市場在國內無疑是一個香餑餑,誰都想上去咬一口,這就導致了大小培訓機構爆發性增長的情況。在數以萬計的培訓機構中,以英語、IT、少兒教育最為蓬勃發展,可以說是培訓產業的三大支柱。雖然國內培訓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空缺,然而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繼續發展下去,中國未來的培訓市場將會是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雖然近年來高層次的培訓有了很大發展,但目前中國培訓市場上,中、低層次的培訓仍然是主流。中國每年有將近1億人蔘加各式各樣的培訓,其中近80%的人蔘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層次培訓。每年有將近1000萬人參加會計、烹調、美容美髮等方面的培訓。·2010-2015年中國英語培訓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
中國培訓業正在走向建設品牌的道路。培訓市場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實力”、“規範”正成為市場淘汰法則的新標準。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培訓機構被淘汰出局,培訓機構出現了“集中化”“巨頭化”的趨勢。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市值空間非常巨大。從巨集觀上講,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總需求達到1.8萬億元,除去正規的學校教育***大約佔60%,摺合1.08萬億***之後,市場化培訓需求達到7200億元。7200億元的需求可以滋養一個龐大的社會培訓市場,未來市場上將會出現1-2家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超級培訓企業,另外,還會產生5-8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中型培訓企業,以及3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上市公司。
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導致各大企業紛紛裁員,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各項職業培訓進行充電,企業也開始漸漸重視與加強員工培訓。中國培訓市場將迎來龐大的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未來每年都有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而金融危機卻使得用工崗位縮減,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擁有絕對的優勢,這些畢業生會選擇更多的機會參加培訓,這也為教育培訓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具體的講,未來的培訓市場將從目前的培訓師導向走向更加以參訓學員為中心,培訓的側重點將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並且最終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將形成合作夥伴關係,聯合尋求培訓相關的解決方案。
預測一: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將形成互相依託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同解決企業關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我們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代表企業採購培訓的經理們在與培訓提供方的面談中不再扮演考官的角色,而是希望和培訓專業機構建立一種平等的和雙贏的合作伙伴關係。當培訓經理們視自己為考官時,他們會刻意隱藏培訓需求的資訊,對於培訓的題目和內容有絕對的導向,留給培訓師和培訓機構的任務是證明自己的實力和雙方合作的契合點。
相比之下,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關注與專業培訓方的合作關係,這體現在資訊的透明度增大,培訓師更多地參與到問題的診斷和培訓需求的確定過程中,以及培訓師針對企業情況量身定製課程內容。
在這種合作方式下,供應方與購買方的持續和雙向的溝通貫穿整個合作過程。而這種合作方式的益處顯而易見:雙方的靈活性增大了,培訓的針對性增強了。
進一步講,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的戰略合作還體現企業寄希望於通過培訓來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和組織變革。無論是企業的價值取向,文化氛圍,以及行為綱領,都可以藉助培訓來得到關注和深化。尤其是文化的變革,更需要藉助培訓這個平臺來深入人心,取得員工的理解和認同。而這種文化對於員工潛移默化的影響通常是在行為層面體現的。例如,在與各大跨國公司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將行為改變的培訓方法與企業所倡導的行為方式相融合,在提升員工素質和技能的同時成功地推動了企業的文化建設。隨著培訓師隊伍的專業化以及定製課程能力的增強,我們預測,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這種戰略合作將在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佔有越來越大的比例。
預測二:未來的培訓市場將從目前的以培訓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參訓學員為中心。
這種轉型既包括理念上的轉變,也包括培訓方法上的創新。具體的轉變將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以學員需求為中心來量身定製,以及培訓師和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實現角色上的調轉從而使學員成為場上的中心和“明星”。
首先,就培訓內容設計而言,縱觀培訓市場現狀,大多數培訓課程設計還是無法實現按照具體需求定製化。比如,筆者目前在洽談與一知名外企的合作過程中得知,該企業在尋求與外部專業培訓師或培訓機構合作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其原因是培訓師們通常只願意傳授個人擅長的標準化的課程,而不願研發真正適合企業內部環境或參訓學員個人需求的培訓課程。事實上,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培訓課程是標準化的,也就是說,課程的內容和案例是千篇一律的,課程的受眾並不能影響課程的設計。而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內訓的實效,對培訓的針對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這些企業關注外部培訓機構是否能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研發出為企業,甚至是為某些特定的學員量身定製的培訓課程。這也就決定了標準化的課程將很難滿足未來的培訓市場。相反,未來培訓課程的設計將轉化為以學員需求為導向,要求培訓師能夠傾聽學員的困惑,並且有能力和意願根據受眾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安排和調整培訓課程內容。
另外,從角色調轉和方法創新的角度來看,培訓學員為中心將體現在培訓師的“明星效應”將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培訓師更多地充當教練和引導師的角色,讓學員在培訓的過程中找到“閃光”的感覺。在目前傳統的培訓模式下,“明星培訓師”是通常是培訓過程的焦點,他們經驗和閱歷豐富,善於繪聲繪色的表達,案例層出不窮,一場培訓下來通常可以贏得滿場喝彩,使學員感覺熱血沸騰。可是,時間久了,培訓經理們卻反思,這種培訓到底可以對學員有哪些切實的幫助?事實上,培訓之後,學員通常陷入希望向培訓師所講的一樣優秀,卻苦於找不到切實可行的方法的困境。
其實,培訓師可以有選擇地扮演兩種角色。一種是懷揣標準答案的導師,學員來學習的目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和捷徑。另外一種是教練,他們通過觀察,挑戰,和支援學員來幫助學員朝自己和企業共同設定的學習目標和提升方向靠近。依筆者拙見,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將越來越多地參入目前歐美培訓體系中所常見的教練技術。與依靠明星培訓師來灌輸的傳統培訓方法相比,未來的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將更多地充當引導師和教練的角色,而更多地將“舞臺”讓給學員。
培訓師與學員的關係漸趨平等,培訓師鼓勵學員之間互相分享和借鑑。培訓師干預的方式是通過提問來引發學員的思考,從而幫助學員獨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同時,這種教練式的培訓方法將關注點放在根據學員現狀和自身特點來因人而異地輔導學員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培訓師不再是有標準答案的人,而是在輔導的過程中讓學員越來越獨立和“閃光”的教練。只有這樣,學員才真正成為培訓的中心,通過培訓切實地提升和突破自我。
預測三:未來的培訓流程設計將更加符合成人學習特點,即以學員自我認知為先導,實現學員自我駕馭整個學習過程。
目前企業對於培訓效果的關注和不滿或許可以通過植入新的培訓方法和理念而得以改善。成人的學習畢竟有別於傳統的學校教育。如何使這些學員從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地索取呢?對於成人學習特點的關注或許可以幫助解答這個問題。自我駕馭是成人學習最大的驅動力。首先,只有參訓學員本人意識到了提升和改變的必要,學習才可能發生。只有參訓學員參與制定的學習目標才能有效地在培訓中轉化為現實。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認知是任何方式的自我提升的第一步。通過測試和其他方式***比如情境模擬***來實現的自我認知,可以幫助學員發現差距和可提升空間,從而找到提升的動力和目標。而這些目標的設定通常也是以企業的發展戰略,文化價值,勝任力模型、或行為導向為參照物的。當目標的設定來自於學員自身時,學員在受訓過程中才會積極主動,充滿學習和提升的熱情,培訓的效果也就有了保障。
自我認知和目標設定只是自我駕馭的第一步。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培訓方法可以允許學員自我駕馭全程。比如說,前面提及的教練技術,當培訓師巧妙地將其融入培訓過程中時,學員可以成為學習過程的主宰,在培訓師的輔助下,獨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在一個學習週期裡,學員自設學習目標,通過體驗和實踐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總結提升來提煉要點,在獲得成功之後重新開始下一輪的自我認知和目標設定。培訓師在整個提升過程中,尊重學員的個人決策,儘量減少干預,不輕易出謀劃策,真正讓學員來驅動整個學習過程。
走向四: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將更多地倡導以行為改變為目的,以行動為中心的培訓方法。
據筆者觀察,當今培訓市場上眾多的傳統培訓關注更多的是傳授知識經驗以及提供工具***認知***,而忽略的是對行為的關注和行為的改變與提升。曾經有一位朋友從國外參加培訓回來,我詢問他的感受。他的回答很有代表性,“培訓總體上感覺很好,可是缺少一樣東西---教材。”據這位朋友講,他回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向老闆彙報學到了什麼,而老闆的期望是知識層面的收穫而不是其他。
而事實上,培訓經理和參訓學員已經開始質疑“洗腦”類的培訓的效果。而對於我們所面對的學員來說,通常他們急需通過培訓解決的問題是從“知道”到“做到,”實現知行合一。比如說,在領導力培訓中,我們發現,學員大多掌握和熟悉中西方的領導力理論,而最大的挑戰是其個人領導力行為的提升,比如說,如何開會才能鼓勵眾人的參與意識,如何佈置任務才能做到既有權威性又不失親和力,等等。因此,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也必須打破目前的照本宣科的狀態,更多的關注參訓者的行為。對於傳統培訓來說,只有書本的內容才是至高無上的。培訓後培訓經理們總是雙手合十地祈禱他們的學員回到各自工作中後實踐行動會自然產生。
這就像空中射箭的理論:盡力把弓拉滿把箭射出去,你就可能射中點什麼。但是在今天,企業們希望***經理人們的***學習是有的放矢的,箭的目標就是企業目標和學員個人目標的結合。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倡導以行動為中心的培訓方式。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