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麼配置電腦

  怎樣配置電腦是一個大而無當的問題,可是現在電腦DIY市場依然很大,有大量的個人使用者在選購自己的私人電腦時,還是採用DIY的辦法,因此,小編來把自己配置電腦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吧。

  自己配置電腦方法

  一、CPU

  作為一臺電腦最關鍵的組成部分,CPU確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體現一臺電腦的綜合速度,並不是僅僅依靠CPU的,常常看到很多新手們在配電腦的時候,把CPU選的很好,但其他的東西諸如記憶體、主機板、硬碟等都選的不太理想,好像這臺電腦速度的快慢就體現在CPU速度的快慢上似的。甚至很多著名的品牌機廠商,都推出過類似“P4+256M記憶體”的這種跛腳配置。其實對於一般的家用電腦而言,一個真正會配的高手,是不會把大量的錢花在CPU上的。家用電腦,畢竟不是做密集型科學計算用的,它講求的是多種媒體的配合工作,講求的是能一邊下載檔案、一邊上網瀏覽網頁、一邊聽音樂、一邊還能開啟其他的程式,在這種情況下,提升記憶體的容量比提升CPU的主頻對速度的影響要明顯的多。現今的中國家庭使用者,很多家長對於電腦一竅不通,他們只聽說“奔四”代表著速度快,並不知道整機速度的快慢除了CPU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響著它。但在買電腦的時候,最後做決定並掏錢的人,往往都是這些啥都不懂的家長們,於是就出現了上面的一幕:品牌機廠商為了能有更好的銷路、相容機裝機店的銷售人員為了能拿到更多的獎金,開始違背良心來配置出這種高主頻處理器、低容量記憶體的跛腳電腦。說嚴重點,這是屬於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是一種商業欺詐行為!同樣5000元的配置,高手配出來的賽揚,比新手配出來的P4還要快很多,曾經有一家全球著名的硬體網站在2003年的時候刊登過一篇關於配置家用電腦時各硬體佔用總預算百分比的文章,文中很明確的提到了CPU的價錢最好不要超過總預算的10%-15%,我們雖然不能說他肯定完全正確,但至少人家是通過很多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有借鑑的理由。反觀現在的很多所謂的“低價奔四電腦”、“3999元買P4品牌機”之類的廣告,我想說的就是:你花了3999元,只買了一塊P4的處理器,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

  二、記憶體

  對於配置一臺電腦來說,記憶體是重頭戲,容量、速度、型別等等每一項指標都對最終的整機綜合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記憶體的頻寬和容量。對於記憶體頻寬而言,很多人都認為400MHz、533MHz前端匯流排的賽揚四或P4,配單通道的DDR記憶體就足夠了,雙通道DDR記憶體是配合800MHz以上前端匯流排的P4處理器用的,其實這樣就大錯特錯了,哪怕是最老的賽揚四,都需要雙通道的DDR記憶體才能達到它的頻寬!也就是說,你如果選擇賽揚四1.8G,必須配合865以上的主機板和至少雙通道DDR200的記憶體,才能滿足它的頻寬要求!稍微計算一下就可以得知:賽揚四1.8G的前端匯流排是400MHz,它的記憶體頻寬理論值是400MHz×64bit÷8=3.2G/s,但當它裝在845系列的主機板上時,由於845主機板的限制,即使你插上能符合它頻寬要求的DDR400記憶體,也只能執行在DDR266上,這時的記憶體所能提供的頻寬是266MHz×64bit÷8=2.1G/s,比3.2G/s要小很多,即使你通過BIOS裡的記憶體調節選項往上調節一檔***也只能調節一檔而已***,讓記憶體執行在DDR333下,所能提供的頻寬也僅僅是333MHz×64bit÷8=2.66G/s,離3.2G/s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而記憶體頻寬的降低,能非常明顯的降低整機的綜合速度,執行任何程式都能明顯的感覺出來!所以如果想滿足賽揚1.8G處理器的記憶體頻寬要求,你必須要為它配置865以上的主機板和雙通道的記憶體才行!P4亦是如此。很多人也許會問:那845系列的主機板是配什麼處理器的呢?我想回答你的就是:845系列的主機板是屬於“不能用”的主機板,因為處理器永遠比主機板發展的快,當初Intel造出845系列的晶片組是為了能給當時的賽揚和P4提供一個過渡的平臺,不至於讓它們成為“沒有主機板配合”的處理器而已,也是為了能在低端市場分一杯羹,而現今865甚至9xx系列的主機板橫行的時候,845系列的主機板確實是屬於“不能用”的主機板了,滿足不了任何一款處理器的記憶體頻寬,造成效能上的嚴重低下,試問這種主機板你會選擇麼?即使配臺2000多元的超低價電腦,也不要去選擇845系列的主機板,至少需要865以上的和雙通道記憶體才行,因為記憶體頻寬是一個非常影響系統性能的引數,倘若一味的為了省錢而配置845系列的主機板,那就得不償失了。

  三、主機板

  一臺電腦的穩定性和相容性,一大部分是看主機板的,一款優秀的主機板不僅需要擁有上等的用料和優良的做工,還需要擁有合理的走線設計,那些沒有技術實力的三、四線主機板廠家生產的主機板,多數是採用公版走線,而且用料非常差,穩定性不堪一擊,這種型別的主機板,筆者建議寧願不買電腦也不要配這種主機板,否則以後將會是個淘氣的祖宗。對於家庭使用者,主機板方面一定不能省錢,預算夠的話最好能買個一線的主機板品牌,如果預算實在不足,二線的主機板是底線了,不要再往下選擇了,畢竟家用電腦是用來使用的,不是用來整天維修的。再談到主機板的用料,筆者常常看到很多新手在配置主機板的時候,貌似老鳥似的說某某品牌的主機板好,某某品牌的不好,試問你知道它好在哪裡麼?不好在哪裡麼?這個就要看主機板的用料了,雖然用料好的主機板並不能代表一定是高檔主機板,但最少能代表它的電氣效能出色。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吧:有A、B兩款主機板,A主機板的處理器供電濾波電容採用的是日系電容,B主機板的處理器供電濾波電容採用的是臺系電容,那麼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電源輸出電壓的波動範圍比較大的情況下,A主機板就比較能耐得住,而B主機板就很容易產生電容鼓包、漏夜等情況。不要小看這小小的電容,筆者從一個開維修店的朋友那裡得知,來維修主機板的人,有80%的都是這幾個小電容損壞,究其原因,就是電源選擇的不好,導致了輸出電壓的不穩定,久而久之最終導致這幾個小電容爆漿,並且詳細敘述了主機板的品牌:“一線廠家的×碩牌主機板就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但同樣為一線廠家的×星牌主機板,經常遇到!原因就是前者的大部分主機板使用的是日系電容,而後者的大部分主機板為了省錢,選用的是臺系電容!”廠家的廣告不能信,宣傳也不能信,看到一個產品的廣告之後,你所能相信的唯一一點就是:地球上有這麼個產品的存在!然後其他的就統統都不能信了!網上有好多所謂的“評測”文章,都是槍手寫的,基本上沒有任何參考餘地,只能作為一篇小說來讀,一款主機板的真正效能,只有你自己使用了之後才能知道。廠家為了銷量、商家為了利潤,他們能把最最垃圾的主機板宣傳為最頂級的產品,筆者曾經就看到過一款四線品牌的主機板廠商,在對其主流主機板的廣告上說“最優秀的設計、最精湛的工藝、最穩定的效能”……結果一看報價:550元/塊……其他的話我也不想多說了,只想問問這家廠商:你這麼垃圾的主機板都用了三個“最”字,那麼華碩的同晶片組主機板,售價是你三倍的,應該用什麼詞語來描述了??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分錢一分貨,說的非常正確!不要認為價格高的主機板就是暴利產品,從市場經濟學上說,暴利產品是不會被市場所接受的,之所以他能存活到今天,而且售價依然是這麼高,肯定有他的理由,他在做工用料方面肯定比其他品牌的要好很多,成本高所以售價高,在此,筆者奉勸大家一句:買主機板千萬不要憑僥倖心理,認為自己能花很少的錢買到很好的東西,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商家永遠都比你精明!主機板上面還是老老實實的多花點錢來買個一線產品吧,否則以後有你吃苦的時候!

  四、硬碟

  現在的電腦,硬碟的速度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第一大瓶頸”,無論你是再高的高手,配電腦的時候也無法消除這個瓶頸的存在,我們只有儘量的減小…再減小……。對於家用電腦的硬碟來說,容量和速度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引數,容量上而言,筆者建議:如果你的電腦只是上網瀏覽瀏覽、偶爾打打小遊戲的,那麼160G的硬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常常下載軟體或電影,那麼250G的硬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個下載狂人,那麼400G的硬碟比較適合你;如果你有DV或者是經常編輯大型的視訊檔案,那麼400G×2比較適合你,如果你是個玩HDTV的人,那麼恭喜你,400G×4也許你都不夠用。對於硬碟容量上的選擇,你不能考慮現在是否夠用,你應該考慮未來的1年裡是否夠用,大概的公式是:現在需要的容量×3。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感覺80G的硬碟差不多夠用了,那麼你就需要買個250G的硬碟。如果你現在感覺120G的硬碟夠用了,那麼就去買個400G的硬碟吧。硬碟另外的一個引數就是速度,受到內部傳輸率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一塊硬碟的實際傳輸速度是不可能達到它的介面速度的,現在的並口硬碟基本上都是ATA133了,串列埠硬碟也都是150了,但民用級硬碟的實際傳輸速度最快的也還沒突破66M/s,所以跟記憶體相比,硬碟的速度是電腦中最大的瓶頸,那麼怎麼來減小這個瓶頸呢?於是人們就發明了RAID,就是磁碟陣列***當然RAID不是僅僅為了這個而發明的***,用兩塊一模一樣的硬碟來組成RAID0,速度理論上能提高1倍,雖然實際上是不可能達到1倍的,但至少能非常非常明顯的感覺到了硬碟速度的提升,筆者建議:如果你買的主機板是帶有RAID功能的,並且你需要儲存的資料不是很重要的話,那麼強烈建議你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兩塊硬碟來組建RAID0,這將使你能親身體會到飛機與火車的速度差別!但最好是串列埠的,如果是並口的話,因為並口走的是PCI匯流排,由於PCI總線上的裝置比較多,所以速度不可能達到比較高的地步,但如果是串列埠的話,那麼硬碟的速度提升將更加明顯!

  五、顯示器

  顯示器方面,筆者想澄清一個觀念:曾經聽過非常多的人說液晶顯示器保護眼睛,因為沒有輻射和閃爍……包括很多業內人士都這麼認為的,其實錯了,液晶顯示器比普通的CRT還要傷眼睛!因為傷眼睛不僅僅是輻射和閃爍,還有對比度、亮度等引數,雖然液晶顯示器的輻射和閃爍比CRT要小的多,但它那要命的對比度、那要命的色澤度、還有那大於每平方米300cd的亮度,這些都會對眼睛造成很大的傷害,並且你即使將液晶顯示器的亮度和對比度調節到最低,也還是非常的刺眼。德國的一家權威機構做過一項調查:液晶顯示器用久了會使人的眼睛感覺到疲倦,甚至頭痛等症狀,而使用相同時間的CRT顯示器,卻基本沒有這些情況出現。現在的通過TCO03認證的CRT顯示器,其實外露的輻射已經相當小了,基本上對人已經沒有多大的傷害了,閃爍感也可以通過調節重新整理率來降低,筆者實在是搞不懂為什麼很多人非要去選擇液晶顯示器,還非要說液晶顯示器不傷眼睛??一個最差的17寸液晶顯示器的價格,能買一臺不錯的、通過TCO03標準的19寸CRT了,顯示面積也差不多大,而且CRT又比液晶更保護眼睛,液晶顯示器唯一的一個優點就是佔用空間小而已,其他的統統是缺點,為什麼不選擇CRT呢??說到TCO03標準,現在很多的號稱是通過TCO03認證的顯示器,其實都是貼牌的,都沒有真正的通過,關於怎樣鑑別一臺TCO03的顯示器,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可以搜尋到,筆者在此不想過多敘述,只是提醒大家一點:一臺真正的通過TCO03認證的顯示器,外表的顏色除了白色以外,是不會有其他顏色的了,因為TCO03認證中有重要的一條就是外殼可回收性,而除了白色以外,其他的任何顏色都加了有機染料在裡面,是不能作為回收利用的,這點請大家購買顯示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

  六、電源

  作為一臺電腦的動力之源,電源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這臺電腦的壽命,在這點上筆者先要肯定一下品牌機廠商的做法了,在各大品牌機中,雖然其他配件可以用跛腳來形容,但所配的電源和機箱基本上都是不錯的,功率雖然不是很大,但滿足它的配置是足夠了。而一些新手在配相容機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忽視了電源這一方面,結果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主機板電容爆漿、硬碟損壞、顯示卡電容爆漿等情況。對於電源來說,有很多引數去標準它,但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兩個引數就是它的功率和輸出電流穩定度,首先來看看它的功率:很多國內的著名電源製造廠商,例如×河田、×國者等等品牌,都有嚴重虛標功率的行為,他們所標稱的功率,基本上就是這款電源的峰值功率,並不是額定功率,電源的功率一共分三種:額定功率、最大功率和峰值功率,額定功率是指電源能夠在此負載下長時間穩定工作;最大功率是指電源能夠在此負載下短時間工作,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問題;峰值功率是指電源的瞬間可承受負載,如果時間稍微一長,馬上就冒煙。也就是說,最大功率和峰值功率對我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所需要了解的就是額定功率,但很多廠商都對額定功率閉口不談,所以在買電源的時候,不要買一些所謂的名牌,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牌子以外,還有很多電源的功率標稱都有問題,包括×嘉、×城、×彩、×紀之星,如果想買一個不錯的電源品牌,那麼筆者建議:低價位的七盟、中價位SilverStone和高價位的Antec,這些牌子的電源是值得信耐的,尤其是七盟的電源,在低端市場中的質量算是非常好的了,很多款型號的都通過了歐洲十五國認證,而國產電源中沒有任何一款通過此認證,所以強烈推薦大家購買。接著談到電源的認證,大家都知道國家有3C認證標準,電腦電源如果通過了3C認證,就強制性的必須有完整的一、二級EMI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