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的學習方法

  處於緊張的學習階段中的中學生,每一個同學都想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可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應該怎麼掌握呢?怎樣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好壞不論是對現在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工作都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心理素質就成為一個很普遍的話題,對心理素質的理解也就眾說紛紜。在這裡我只想談一點兒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心理素質不單指考場上所表現的精神狀態,還應該包括在學習當中,在為人處世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崇尚一種平靜、詳和、豁達的心態,象彌勒佛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而在實際中,我也是努力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的,使自己的心態儘量平和,情緒儘量穩定,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兒很不容易,但它對學習的確有很大好處,情緒的平穩能保證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擾,使你的知識連貫不斷,成一完整有邏輯性的體系。我之所以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掌握紮實、牢固,以至在考場上能夠遊刃自如,靈活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利於此。

  二

  此外,調整好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狀態也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在考前做好心理和物質上的兩項準備。在心理上,首先要有自信心,當然這一點還要源於平時紮紮實實的學習,以及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評價。記得我的老師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他原來的一個學生在班裡經常考倒數第一,我的老師就勸他留一級,可他非常堅定的說“不”,並且說“我一定能考上大學”。我的老師聽後很吃驚,就問他為什麼這樣自信,他當時列舉出三條原因,“其一,我是憑實力考到這兒的學生,我相信自己有上大學的素質;其二,我每次考試雖然分不高,但只要我會做的題,我都能做對做好,從不出現失誤;其三,我雖然成績一直不好,但我沒有大起大落過,一直很穩定,而且我是紮紮實實學過來的,我相信自己知識的牢固性。”結果,這位同學考取了一所一般本科學校。鑑於這位同學的經驗以及他分析解剖自我的標準和方法,我在考前也非常認真地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正確的評估:我先把自己幾來的成績前後對照了一下兒,找準自己在學校的位置,然後又把我的情況與前幾屆處於與我同等位置的學生的情況對照了一下兒,最後,我雖然沒有完全確信自己一定能考取北大,但我已確信自己一定能考取一所名牌學校。

  三

  其次,還要有敢於經受挫折的勇氣,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經過正確評估找準位置後,還要退後一步找到自己的另一個位置,這就是一旦發揮失常,我該怎麼辦?

  做到這兩點,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不論在考場上,還是在考完後,我想都不會出現什麼心理問題。

  此外,在物質上也要做充分準備;比如說,考場上需要用到的筆、尺等各種文具都要準備好,而且要擺放整齊有序,這樣才不會在考場上手忙腳亂,不僅使心情舒暢,還能夠節省時間。

  現在,在精神上已經找到支柱和動力,在心理素質上也有了良好的培養和準備;但是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唯物論中,我們都學到過主觀能動性要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是否尊重客觀規律決定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在學習中我們同樣需要尊重客觀規律。說起這一點兒,我很有愧於讀者,在我考取河北省第一名以後,有人向我討教學習方法,我卻一條也說不出,只能支吾了事。慢慢地問的人越來越多,沒有辦法我只得冥思苦想,勉強歸結出兩條:第一,我的學習有很強的計劃性;第二,我認真讀課本的習慣和方法。

  加強計劃性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時,我們每天都需要學好多東西,看好多的書,如果計劃不好就會窩工,事倍而功半。我在學習中的計劃性很強,並不在於對每天的時間作出非常詳盡的計劃安排,而是在於我持久的堅持。我們那時的課程安排一般是比較固定的,自習時間都由自己支配,這樣我們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權。我把每天的時間大致分為五部分,在五部分時間內正好可以複習高考的五個科目,而且哪一部分時間內看哪一科目的內容是比較固定的。這樣安排不僅使我能充分地利用時間,不論是在系統複習過程中還是在強化訓練中都能很輕鬆地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而且使我的各科成績一直均衡發展,沒有出現偏科的現象。另外,這樣安排,科目不必變換太頻繁,有利於調整思維,集中精力。人的思維是有慣性的,如果在學習中科目變換得太快太頻繁,就會造成思維雜亂,不容易理清頭緒,當然也不利於精力的集中,結果時間都白白浪費在書本的頻繁交換過程中,詳盡的計劃反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有了計劃,只是有了每天學習的大致框架,它不需要具體的學習內容去填充。從小學到高中,老師一直都在講著同樣的一句話:“課本是基礎,課本知識是最重要的。”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可能象我從前一樣一直感受不到這一點,總認為泛泛地翻看書本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練習題。我原來一直存在這種想法,從來不重視課本。後來我的老師給我們講學習的方法時專門講到如何看待課本的問題,使我很受啟發,開始對課本知識感興趣。同時在老師講課的潛移默化中,我逐漸瞭解到以前那種膚淺認識的癥結所在,那就是“泛泛”二字。我們對課本一般都只是匆匆一閱,半個小時就會翻過半本,怎麼會有效果呢?既然泛泛讀書沒有效果,那麼就應該仔細認真讀書,認真地看書上的每一細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