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素質提升心得體會範文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又要怎麼去提升教師的素質呢?下面是帶來的教師素質提升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經過了四期的師德素質培訓班的學習,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使我在思想上、行為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這幾期高效課堂班的學習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是在錢志亮教授所講的一堂好課應做到飽滿的激情,熱情的關注,親切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語言,深入淺出地講授……反觀自己的教學,慢條斯理,一板一眼,缺少激情澎湃,尤其是前些年一直從事高年段的班主任工作,回過頭來教一年級孩子,面對課堂上孩子咿咿呀呀,自己真有些不知所措。領導聽課後評價也是兒童化的語言不夠,不適合低年段教學。聽了專家的講座,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一堂好課好比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那麼教學語言就是畫的色彩,就像錢教授的課,在他風趣幽默的語言中很快的過去了,而那種教學理念不知不覺地在頭腦中紮根。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教師,尤其是低年段的教師,面對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必須用語言的情趣,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形式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激發他們想象的活力,喚起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最佳狀態。

  其次是有效的課堂還要注意細節。一節課是否成功,學生掌握得好不好,除了要有好的教學設計,細節的注重尤為重要,因為你的教學內容準備得再充分,過程設計得再好,總會有個別學生不領情,不理睬。在課堂上,在你激情澎湃時,經常會發現有的學生貌似學習,一動不動,實際上是精神溜號。這種裝學習的狀態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學習能力下降。這時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注意到這些個別學生。課下多走近他們瞭解他們上課不聽課的原因,是學習興趣沒培養,學習方法欠缺,這是個體原因,因為生病致使注意力不集中,關注學生能否看到、看懂、聽到、聽懂……找到原因,制定具體的措施和方案。以前對這類事中我總是簡單的批評,事後發現收穫不大,通過學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必須有科學的方法。

  通過培訓使我認識到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要走的路還要很長,如何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這是我在今後的培訓中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的動力。

  篇二

  學習了”一個好教師的素質”.我深刻的認識到:在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和自身素質的共同提高,共同發展,而對於我們自身的素質則要引起高度重視。所以,我認為素質教育,首先應該從教師抓起。那麼,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

  教師,作為一個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特殊職業,對於思想政治素質具有特殊的要求。一個教師若思想政治素質不強,他培養出的人也不會太強,甚至會給社會造成巨大的隱患。因此,每個教師都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來引導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進而幫助學生適應環境,鼓足信心迎接挑戰,學好本領面對生活。

  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加強理論學習,大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多年來形成的教學觀念及不加思考的沿襲老教師的一套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行為。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觀念,學會反思自己,學會向學生學習,學會從社會發展的需要,民族的振興的層面上思考自己的教育活動,真正樹立“教是為學而服務”的思想,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

  沒有學習,就沒有提高。教師通過不斷的充電,使課堂教學形式日益豐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只有教師自身素養不斷提高,教師底蘊豐厚,從而推進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還要具有較全面的知識積累和產生終身學習的意向,只熟悉本專業的知識還是不夠的,對於相關的專業知識也要有所瞭解、有所研究,只有這樣,才能面對具有強烈求知慾和好奇心,而且閱讀面、知識面日漸擴大的小學生,才能做他們的好老師。

  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一個教師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教學任務,離不開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和其他有益的課外活動。這樣,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來組織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新鮮、有趣的課外活動,以自身的能力和魅力將學生吸引到自己周圍來,引導學生熱愛學習,不倦鑽研。

  教師還要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語言幽默、活潑、生動形象的教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輕鬆、有趣,它將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知識、學習本領,從而達到寓教於樂、事半功倍的快樂教育的目的。真正合格的教師,真正合格的引路人。

  篇三

  本次培訓,安排了多位名師、專家等,給我們學員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思想方法的探討。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我們思考地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地並不多,甚至於忽視這一方面。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們不應僅僅著眼於一些短期利益,而應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思想方法的滲透,而不侷限於單一解答方法的教學。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自來水。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本次培訓,匯聚了專家骨幹教師,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數學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區縣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寫教學隨筆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還有教育部落格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管理器,它更是一個個人反思工具,是一個多向人際互動的裝置,它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在這裡,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令我欣慰的是,培訓班裡有許多優秀的老師,我們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討。我們有很多的觀點可以一起抒發和碰撞。每一次的聆聽講座和課後交流,我們都能踴躍發言,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在學習中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堅持和其他學員保持密切聯絡,使自己能博採眾長、開闊視野。

  篇四

  古人說“先立人後立學”,指的就是德育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曾講“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助其為惡,無益也。”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國際國內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鬥爭更加複雜,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大家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社會責任意識薄弱、艱苦奮鬥觀念淡薄、缺乏團隊精神、紀律觀念不強、心理健康發展能力降低,甚至出現青少年違法犯罪上升的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本上看這是忽視道德教育的苦果、片面追求考試成績的惡果。我們講德智體美,“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

  正如先人所說,一個無品無德之人,既使有強健的體魄、超人的智力,也不會是一個合格人才。所以,我們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可以採取眾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認為,在眾多環節中,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是關鍵,作為一名教師,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而高尚師德的表現,我認為首先是行為。正如托馬斯.馬爾斯貝丁所說:“沒有任何人能給我們提供人類社會遠景的終極圖畫,但有一點可以相信,人類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產生影響未來的無窮無盡的後果。”是的,榜樣是最好的教員,雖然榜樣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卻教給人們許多書本上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榜樣的力量在於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服人、教育人、啟示人。行動就是力量。他給人一種淺移墨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對於學生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麼,他們都會無意識的模仿,不知不覺中,學生與他們身邊教師的行為模式就會非常接近。

  這正如許多昆蟲呈現出與它們所吃樹葉一樣的顏色一樣。因此,教師的影響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細小的行為,也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這些細小之處對於學生的品性的好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師諄諄教育的東西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而教師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制等具體行為仍然存留在學生心中併產生持久的影響。一位作家在晚年時曾無限感慨的說起他的一位老師對自己深深的影響:“每當他來到教室裡時,那種祥和的道德氛圍立即會感染在座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句話的語調都給人一種心靈空潔、渾身舒爽之感。在這種莊嚴卻寬鬆的氣氛中,心靈就象在洗澡一樣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良好的師德對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是多麼重要啊!也許,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全部內容可以歸納為一句話——改善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