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考研的困惑困擾

  本科之後就考研,我們會遇到很多疑問困惑,這個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一***333的初步瞭解333是全國統一給定大綱,各校根據本校的需要自主命題。它的大綱就是2009年專業碩士剛出來時,由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寫的《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及指南》,考試內容以此為綱,它規定了考試內容,也規定了考試的題型,是333考試的必備書目。但是333考試各校命題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各的考試卷是不一樣的,因此必須需要知道所報考的學校的真題,知道大概的風格。也因此,在備戰333的時候,其實各校差不多,都是以大綱為指導,進行整理成適合的背誦材料,狂背就行。

  題型是: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試題

  ***二***333的參考書目333教育綜合考的是四版塊的內容:教育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及指南》裡的內容是從以下幾本書中選擇的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外國教育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其實這些書即使你能看全你也不能背熟去參加考試,許多你背的或許根本就不是命題點。就像政治一樣,你考政治的時候不會想要去背四本教科書,而是各種按考綱編寫是資料。所以就買四本書當做字典,在你不理解背不下來的時候幫助你理解記憶吧,這四本就夠了: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再加上一本《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及指南》,這些是必須要的教科書,放在手邊當字典用。***三***333教育綜合的筆記整理因為你不可能背下所有教科書,所以必須根據大綱提煉出考試的知識點,分條理方便自己記憶。

  背的書其實有幾種選擇,:

  第一種:買市面上的書,有《教育綜合的大綱的解析》這類的書買,但一般都有五六百頁,相當於是把《大綱》裡的內容擴充了,其實依舊是沒有辦法背誦記憶的,因為有些其實考不到的,一張卷子裡一共才那麼幾道題,要包括四科的內容,大綱裡有些是不會考的,五六百頁的書是全面撒網。大綱解析我上網查了,但沒敢買,真心背不下來。

  第二種:是勤思《333通關寶典》這類的書,應該是傳的比較多的書吧,但是我在論壇你查到的是這本書不太好用,也被很多人詬病,個人使用感受不一樣吧,我沒有買,所以不好作評論。

  第三種:網上培訓機構說的內部講義,內部筆記,這個要說一下。我在網上搜到了一些網上培訓機構賣所報考學校的資料包,說是內部筆記講義和真題都有,為了節省時間,我買了一套,真的是廢紙。333是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但他的資料裡的2013年真題居然是選擇填空瞎拼湊一起的試卷,事實證明是他們自己編造的真題。那些所謂的筆記資料,都不知道是什麼拼在一起的內容,是教育學的內容,但是不是333要考的內容。其實沒有內部的資料,如果內部資料都在販賣的話,就不再是內部資料了。

  第四種,自己整理筆記,其實這種無疑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整理的過程就是你瞭解你所要考的內容的過程。其實開始的時候我也打算自己根據《大綱》翻閱教材整理筆記,但是不久就放棄了。首先我不知道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非重點,整理起來也只是把大綱裡的東西簡化而已,這樣的筆記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其次,耗時太久,光是整理一個章節,連看帶寫都要一個上午,沒有充裕的時間真的很難完成。最後,自己整理筆記需要自己總結歸納,善於做筆記的人才能做的比較完善,對於理科生的我來說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來是有難度的。 所以我選擇了一條捷徑,很幸運在一個考研QQ群裡我找到一一個上屆的學姐,她自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整理出的筆記,自己考上了。我從她手裡買的筆記,相當於節省了兩個月的時間,只是因為是手寫的影印件,看的時候不太清晰,所以我用半個月的時間,對這份筆記進行了在加工列印成稿,針對2013年的真題再重新添刪了一些內容,然後作為自己背誦的材料。在備考過程中就只圍繞著筆記背誦就好了。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是時間充裕,善於歸納做筆記,第三種是最佳選擇,如果是我一樣時間很緊張的用現成的,時間就是金錢。對於在職的我來說能節約時間是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很重要總的來說我所用的書目有這些:***1***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3***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4***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及指南》***6***教育學筆記***7***《教育綜合真題詳解及模擬試卷》十月份的時候各校的往年的真題就出來了,買了報考學校的真題。這就是我所有的資料,前面的教材和大綱只當做是字典,真正背的是筆記。 ***四***短期備戰333 我真正開始下決定考是在七月中旬,七月中旬開始蒐集資訊,七月底書才到齊。八月份開始了備考,最開始的時候我是看的《教育學》,看這本書花了五天時間,一天要看100來頁,這四本書看完也到八月中旬了。但是跟沒看一樣,因為什麼也沒有記住,走馬觀花的看,其實沒有多大效果。在看完《教育學》,開始看《中教史》的時候,自己整理筆記無果後,開始尋找現成的筆記。我從上屆的一個學姐手上買的筆記,筆記一般是筆記本的影印件,真的很全,確實比看書背書強很多,但實在是沒有看下去的慾望,因為影印件基本上不清晰。所以我自己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將這些影印件列印了出來,帶敲字的過程中也大致瞭解333要考的考點。等我把教材看完,筆記整理完後,已經快到八月中下旬了,要回到學校上班了。 筆記整理完後,我開始背筆記上的內容,教材只是在實在是背不下來的時候去檢視幫助理解一下,其他時候基本可以放在一邊了。其實背誦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因為你背了一遍之後,再次開啟筆記,依舊像是嶄新的內容。我背第一本《教育學》的時候真是痛苦到了極點,完全背不下來,可以說是前天背的東西后第二天再看又像是新的,而且工作壓力也壓著我喘不過氣。可是隻能硬著頭皮上,因為我知道這是我最後一次考研了。《教育學》背完花了我三個星期的時間,依舊是在上班之前,下班之後備戰,早上背333,中午英語閱讀,晚上依舊是333。等把333的四科過完,已經是十月中旬了,我也開始了另一門專業課,由於另一門專業了只有一本書,也比較好準備,英語和政治算是有基礎的吧,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了333上。等我開始背誦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我第一遍的內容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其實這就是333的一個特點,內容多,你需要背的太多了,但是它有一個好處是它考的題型固定了,只有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了,不會像填空選擇題那樣考得那麼細,所以筆記整理時要注意這個特點,不需要你扣得那麼細緻,也幸虧學姐的這份筆記真的整理很好,基本上是按知識群整理,方便背誦。 等到十月中旬的時候我開始了第二遍的背誦,時間很緊了,第二遍的時候稍微強一點了,時間比第一遍要少,但是依舊容易忘,還是那種放下筆記就不記得的狀態,但是這是正常情況。考研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尤其是在職考研,時間的緊迫,工作壓力和考研壓力會把人壓垮,每次回憶起這樣的過程,這是一種磨難。十一月份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時間上的緊迫了,但我帶的是畢業班,除非真是病在床上起不來了,不然單位是不會放我的假。那段時間真是是煉獄,我只有晚上的時間和早上的時間可以背書,中午和下午只能抽空看下政治,做下英語閱讀,如果有多餘的工作,那天的政治和英語內容就完成不了,計劃會後推。那兩個月我基本沒有在十二點之前睡覺過,十二月份的時候,我開始喝咖啡,把咖啡當成水喝,晚上會灌自己兩三杯咖啡,那段時間兩點睡覺也成了我的生物鐘。333背得也越來越快了,最開始要三個星期才能背完一本教育學,後來兩、三天就能過一遍了,筆記裡的每個字每一遍都是真的在背,而不是在看。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我過了幾遍了,只知道閉上眼睛腦袋裡就會出現那些字。也許那個時候真的是憋了股勁,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勁。 其實說白了,333的複習就是找到合適的書或者是筆記,然後反覆的背誦就可以了,我的備戰過程其實也就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期間除了真題和沒有看過其他的資料,就是對著筆記反覆的狂背,如果想在短時間突破的人,我覺得找到合適的背誦材料是捷徑。

  ***五***寫在三戰後續的話 我的三戰都結束了,考研的目的也在三次考研的過程中發生變化,第一次是跟風考試,潛意識裡是想要去逃避找工作的壓力。二戰的時候,已經是工作一年了,考研只是為了逃避工作適應的初期所遇到的困難,進了複試卻消極放棄了,因為跨考之後有更多的未知與風險。三戰時,工作兩年,我開始思考我自己的職業規劃,懂得我所要走的路,考研不再是為了逃避什麼,而是為了以後的路走得更遠。所以第三次的全力以赴我收穫了我想要的。 其實教育碩士真心不難考,我一個 離開校園兩年的人,一遍工作一邊考研不請假都能拿到一個滿意的分數,考研還有什麼可怕的?年輕的時候都會有許多的想法,有了就去實現,明白自己想要的便堅守下去。

  2

  ***一***關於兩次考研

  ***1***應屆時考研我是***,女,本科是三線城市一所二本師範院校,理科出身。2011年本科畢業的時候參加了11年的考研,考的是本專業。第一次的考研以失敗告終,如今反觀那段時光的話,與其說是我的不努力,不如說是跟風考研的結果。因為是跟風,我自己都不知道要蒐集資訊。資訊不到位導致對報考學校專業課的難度估計不足,也可以說是擇校失誤,在政治英語上花費的時間過多,結果英語政治分很好,專業課掛掉了,所以前期的資訊非常重要,便於擇校。第一次的考研以失敗告終,但考研的經歷對於我來說依舊是一筆財富,考研失敗後開始找工作,我考了省會城市教師編制統招考試,考完後是報考區的筆試第一,比較幸運的進入體制內,成為省會城市一名有編制的教師。客觀的來說,如果沒有第一次的考研經歷,我這個鐵飯碗也懸了,備戰的那段時期裡,我一直處於學習狀態,這對後來的任何考試都有幫助,這是考研留給我的寶貴財富。

  ***2***在職二戰 2013年,在上班一年後,我的工作量減半了,有了時間,我想到了要再次考研了。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希望離開這個行業,逃避初入職場所遇到的苦難。這次我報的是一所211學校的會計碩士,MPACC,打算跨考,那年是個比較熱門的專業,因為初試只聯考兩門,跨考相對簡單,而且我本科專業本身是數學,管理聯考裡的數學可以不用時間複習,而英語也還算沒有完全丟掉。在職考研,時間是最大的問題,而MPACC的初試是可以短時間拿下的,因為它只考管理類聯考和英語二,MPACC中有很多這樣想法的跨考生。那時候真的沒有想到如果考上了就業的問題,想的只有考上離開,逃避眼前的問題。在職考研的雙重壓力就不說了, 由於這次的資訊蒐集的比較全面,而且對自身的優劣勢分析的比較準,這次考研我大概只要了四個月的時間,我的初試成績不錯,初試成績第三,進入了複試。 初試成績的出來後,已經是我工作的第二年,更多現實的問題擺在了眼前。如果考上MPACC的研究生意味著我要辭掉工作,而且畢業後依舊是要找工作。教師轉會計轉行難度很大:一是我本身是跨考,專業不過硬,專業的業務上沒有優勢;二是折騰了兩年再換專業,我已有的工作經驗就廢了,工作經驗沒有優勢;最重要一點是年齡大了,重新找工作的時候拼不過本專業應屆的本科生。說白了,就是用人單位為什不不選那些本專業的畢業生,而選擇你這樣一個沒有專業背景沒有相應工作經驗多且年紀大些的人,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很多對現狀不滿的人,想要離開本專業,都會想要去考研翻盤,但是有的路不一定走得通,有的話不好聽,但是是跨考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因此在初試成績出來後,我猶豫了,無心準備,真正的裸考,連自我介紹都沒準備***本來是不想去的,後來一想對不起自己四個月的努力***,

  第二次考研依舊失敗。

  ***4***教育碩士最後一次的選擇,再次跨考 第二次的跨考經歷讓個我明白了兩個事,一、不能辭職,最好是能帶薪讀研,所以必須是本職相關的工作,這樣才有和單位談判的籌碼;二是最終的職業規劃決定你的報考專業,而不是一時跟風興起。工作兩年後我開始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教育碩士是最理想的選擇。在我教的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2014年的七月中旬,我決定要報考教育碩士,這是我最後一次的考研,依舊是在職跨考。 接下來面臨的是擇校的問題,關於擇校論壇裡有很多經驗貼了,我選的是我所在省會城市的一所985高校,是名校情結也是客觀分析後的選擇***呵呵,我果然是名校控***。決定了,便開始著手準備了,依舊是在職,再次跨考,理跨文。由於有了前兩次的準備,英語基本上詞彙量還行吧,政治也還好,我想講的是教育碩333教育碩士的複習,是我花費時間最多的科目二、關於333的複習經驗我333的得分是119,看似不高,但是所報考學校的最高分了,其實本來可以更高的,我有一道10分簡答題沒有寫,考前其實在筆記中都背到過,答題時有些拿不準,本來想放到後面寫,可是答到後來,交卷的時候發現忘記寫了。不管怎麼樣,我對這個分數很滿意,如果沒有忘記那一題的話,我會更滿意。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