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講解

  常識判斷題是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中的必考內容,為了幫助大家複習常考的公務員考試常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供各位考生練習。

  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一***

  1.蔡元培先生曾經撰聯挽某人曰:“為地方興教育諸業,繼起有人,豈惟孝子慈孫,尤屬望南通後進;以文學名光宣兩期,日記若在,用裨徵文考獻,當不讓常熟遺篇”。該輓聯所悼念之人的主要歷史貢獻是*** ***

  A.領導革命,倡導民主共和

  B.熱心洋務,主張中體西用

  C.興辦實業,投身實業救國

  D.思想解放,宣傳民主科學

  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文學的特點是*** ***

  A.辭藻華麗,手法誇張

  B.長短不齊,便於抒發感情

  C.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

  D.題材多樣,表現手法豐富

  3.一輛客車夜晚行駛在公路上,發現油箱洩漏,車廂裡充滿了汽油的氣味,這時應該採取的措施是*** ***

  A.灑水降溫減少汽油蒸氣

  B.開燈查詢漏油部位

  C.讓車內的人集中到車廂後部

  D.開啟所有車窗,嚴禁一切煙火,疏散乘客

  4.紅色與黃色混合得到一種新顏色,紅色與藍色混合得到另一種新顏色,這兩種新顏色分別是*** ***

  A.綠色 紫色 B.綠色 橙色

  C.橙色 紫色 D.紫色 綠色

  5.一提到書法中的草書,人們便會想到“顛張醉素”,請問下列屬於顛張的作品的是*** ***

  A.自敘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黃州寒食帖

  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答案

  1.【解析】C。1926年8月,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在其故鄉江蘇南通病逝,蔡元培撰聯以挽“為地方興教育諸業,繼起有人,豈惟孝子慈孫,尤屬望南通後進;以文學名光宣兩期,日記若在,用裨徵文考獻,當不讓常熟遺篇。”張謇江蘇通州人,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因此C項當選。

  2.【解析】B。這首作品是李煜的《相見歡》,是宋詞中的名篇。詞藻華麗,手法誇張,內容豐富,是漢賦的特點;句子長短不齊,便於抒發感情,是宋詞的特點;雅俗共賞,抒情敘事兼長,是元曲的特點;題材多樣,表現手法豐富是小說的特點。因此B項當選。

  3.【解析】D。A選項汽油難溶於水,灑水不會溶解汽油蒸氣,所以A錯誤。B選項車廂裡充滿了汽油的氣味說明車廂中有汽油蒸氣,汽油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後遇明火或電火花會發生爆炸,而開燈時可能產生電火花,所以B錯誤。C選項為防患於末然,在汽油還沒有燃燒時要緊急疏散,所以C錯誤。D選項開啟車通風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使它達不到著火點,嚴禁一切煙火可防止汽油的溫度可燃達到著火點,疏散乘客能使乘客擺脫險境,因此D正確。

  4.【解析】C。紅色與黃色按照1︰1的比例混合是磚紅色,按照1︰3的比例混合是橙色。紅色與藍色按照1︰1比例混合是紫色。黃色與藍色混合得到綠色。因此C項當選。

  5.【解析】B。張指唐朝書法家張旭,素指唐朝書法家懷素;這個成語意思指一個人個性突出,揮灑到極致,也用於讚揚草書書法作品具有張旭和懷素的神韻。《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鉅製,活潑飛動,筆下生風;《中秋帖》傳為王獻之所書,《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自言帖》為唐代張旭所作,因此B項當選。

  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二***

  1.人們通常把知識分子家庭稱作“書香門第”,這裡的“書香”原意指的是*** ***。

  A.書中夾香草發出的香味

  B.書籍的油墨味

  C.書紙自然發出的清香

  D.讀書人的自稱

  2.呂坤《社學要略》:“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說明蒙學教育既為識字,也兼為*** ***。

  A.見聞知識教育

  B.實用知識教育

  C.義理思想教育

  D.修身出世教育

  3.下列詩句,與中國和西域的物質文明交流無關的一組是*** ***。

  A.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B.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C.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D.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

  4.下列諸子百家與其經典語錄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A.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孟子

  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C.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

  D.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

  5.“中國”作為我國國名的簡稱,開始於*** ***。

  A.夏朝

  B.秦朝

  C.清朝

  D.辛亥革命後

  黑龍江政法幹警考試常識例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古時的讀書人家為了防止書籍被蟲蛀,會在書中放一種名為芸香草的植物,因為這種植物有特異的香氣,蛀蟲聞到這種味道會遠離。在放置了芸香草之後,翻閱書籍時,會有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書香“的概念由此而得。故正確答案為A。

  本題相關知識點:

  書香門第,也寫作“書香門戶”,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

  2.答案: B

  解析: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國古代流傳最廣、歷時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學讀物,合稱“三百千”。“三百千”即用韻語化的方式識字,也兼有“習見聞”“日用”“亦有義理”的實用知識教育。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A

  解析:

  A項出自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藍田位於今天陝西藍田,是玉石產地。但該詩中並沒有體現與西域物質文明交流。

  B、C、D項中的玉碗、琥珀、葡萄和苜蓿都是西域地區的指代,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A

  解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語出荀子而非孟子,A項對應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D

  解析: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指京師、京都;後來指漢族、華夏族居住地,當時中原漢族以外稱為“四夷”,“東方一隅為中國,餘皆夷狄”。

  漢族、華夏族居中,稱“中國”,即中央之國,是地理概念。

  大約到19世紀中葉,“中國”一詞才作為國家概念出現,到辛亥革命時,“中國”才正式作為國號固定下來,1911年10月11日,革命軍在諮議局義議定13條重要方針,其中第二條即為:“稱中國為中華民國。”故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