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申論範文精選

  備考上海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取得高分,申論範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企業發展不可規避環境責任管理

  隨著中國環境法規的健全和社會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企業開始面臨各方面的挑戰,僅關注利潤的企業已經難以持續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就必須將環境因素的影響融於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之中。

  傳統觀念認為,企業唯一的責任就是獲得經濟利潤,履行環境責任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和成本。受此觀念影響,在企業環境管理的方式上,大多數企業仍採用傳統的汙染防治模式,即“先汙染後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這種只重視末端治理的模式,既忽視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汙染控制問題,又忽略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使企業的環境管理處於較低的水平。據估計,我國工業企業汙染約佔總汙染的70%,其中工業企業汙染中的50%是由於企業管理不善造成的。

  忽視環境責任管理會損害企業的社會形象。有調查顯示,消費者更願意購買那些節能環保的產品,並且傾向於購買主動承擔環境責任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當今的企業如果僅僅關注利潤,而不注重行為的合法性、道義性,對公益事業、慈善事業漠不關心,對企業汙染行為視而不見的話,其社會公眾形象和消費者的認可度將大打折扣。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石油洩露後,該公司初期低估了洩露規模,但經過調查,卻立刻成立賠償基金會,開展居民補償和環境修繕工作。反觀我國部分企業出現的種種與環境責任有關的案例,無論是“水源汙染”還是“原油洩漏”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公開的決定不但沒有減少社會大眾的指責,而且進一步抹黑企業形象。所以說,企業環境責任已成為企業形象訴求的重點,成為旨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非價格競爭手段。

  忽視環境責任管理會使企業失去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對國內市場的爭奪轉變為對全球市場的爭奪,對企業環境責任管理的關注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新焦點。國際社會對企業的環境責任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社會責任標準***SA8000***、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等標準成為橫亙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道路上的一道道關卡。廣交會期間,客戶滿意企業的生產環境而簽下訂單,昭示了企業環境責任的承擔和履行是評價企業行為是否符合社會公德的最好依據,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環境問題與企業的生存活動緊密關聯。企業既是資源浪費的重要主體,也是環境汙染的重要主體。在環境資源如此稀缺並遭到極大破壞的今天,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環境立法逐漸加強,執法監督也日益強化,企業必須對其造成的後果付出代價,而降低這種代價的唯一準則,就是不斷加強管理,承擔起自身的環境責任。

  二

  “土”與“木”的和諧共生

  土木工程歷史悠久,古有《考工記》《營造法式》,近代更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與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土木工程,人類文明的歷史也由其承載。土木工程有土有木,假設我們將“土”理解為工程建設,而“木”理解為環境,那麼如何能讓“土”與“木”和諧共生,則是我們現代人需要完成的新課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我們對土木工程的需求逐漸從古羅馬時期的角鬥場、隋朝的京杭大運河等,變為今天的鳥巢體育場、南水北調工程等。我們要建造更大規模、更高難度的土木工程來滿足經濟和社會需求。同時,我們的這些需求也在向環境的承載能力不斷地發起挑戰。所以,要想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共贏,就需要“土”對“木”有更多呵護。

  “土”的修建如果違背“木”的自然規律將會遭受滅頂之災。土木工程離不開環境,同時它對於環境來講就猶如雙刃劍,利用得好,將會實現共贏;利用不好,則會對環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埃及的阿斯旺水壩在修建之時忽視了其對生態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沒有順應自然規律,沒有充分考慮到泥沙淤積的問題,最終給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日本的福島核電站將冷水直接排入海中汙染海水,而且其地理位置最終導致其遭受了滅頂之災,其對日本環境的影響是久遠而巨大的。越是這種巨大的工程,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最終造成的影響就越是巨大,其反過來也會影響工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合理修建“土”,對“木”會有無與倫比的附帶效果。土木工程修建的初衷雖然是為了滿足經濟和社會民生的需求,但是其可能會附帶著文化和環境效益。巨集偉的建築久傳於世,最終成為歷史的印跡、文明的標誌。設計精良、技術先進的工程對環境的保護也會是無與倫比的。核電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它屬於先進的低碳、密集性清潔能源,能代替燃煤發電,而燃煤是霧霾頻發的禍源,使用核電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潛在貢獻非常明顯,能有效減少我國的環境汙染。此外,合福高鐵的修建也是“土”與“木”和諧共生的典範。合福鐵路的修建雖然無法直接使環境受益,但是它卻儘可能地減少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做到了在滿足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現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人們對土木工程的建設很早,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卻相對遲滯,但是隻要我們覺醒,認識到只有與環境和諧共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還不算晚。相信只要在努力探索、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不斷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就一定能運用更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實現“土”與“木”的和諧共生,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

  三

  破解垃圾圍村 建美麗鄉村

  工業化來了、城市化來了,中國鄉村的環境問題一時猝不及防。“五小”工廠甚至工業開發區直接建到村邊,工業垃圾、化學垃圾、重金屬垃圾直接排進清澈的河裡、肥沃的土裡、澄明的空中,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處於毫無節制、野蠻生長的狀態,這使得“垃圾圍村”在一夜間成為鄉村環境的代名詞。

  “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已經成為當前農村環境治理的真實寫照。究其原因,與長期以來,村民環境衛生觀念淡薄、環保意識的養成趕不上物質生活改善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鄉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有關。但深層原因則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村公共服務和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被忽視、被遺漏的角落。長期“重城市輕農村”的發展模式導致農村環保欠賬太多,鄉村環境治理基礎太差,再加之農村地區面積廣大、居住地形複雜多樣、人口居住分散等因素,以致“垃圾圍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

  “沒有美麗鄉村,就必然沒有美麗中國。有識之士早就發出警告:“如果今天我們沒有合理地對待垃圾處理,明天,我們就將成為站在垃圾上的民族”。“垃圾圍村”現象的存在,不僅影響村莊的環境和美觀,還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垃圾還呈現出“毒害化”的趨勢,甚至影響城鎮居民“菜籃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農村垃圾治理是我國鄉村建設的老大難,也是世界性難題,而要從根本上處理好農村垃圾治理難題需“對症下藥”。一方面,要完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科學的規劃垃圾池的地理位置,由相關部門做好統一管理,根據垃圾的產生量切實做好回收、處理工作,實現城鄉垃圾一體化管理體系,從根本上疏通農村垃圾處理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大農民垃圾處理的宣傳工作,普及垃圾處理的常識,比如什麼垃圾可以埋,什麼垃圾必須送到垃圾池統一處理,堅決禁止就地焚燒等汙染環境的土辦法;更為重要的,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政府要主動履責,做好監督管理、資金投入工作,並用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留住金山銀山,不如留住綠水青山。解決垃圾圍村問題關乎新農村建設的成效,需要垃圾回收、環境執法等相關部門的全面配合,只有切實處理好了農村垃圾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風貌,才能重新喚醒美麗鄉村的記憶,成就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