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及解析

  面試是一種貴州省公務員人才測評技術,考生要多進行預測題練習,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幫助你提分。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一***

  單位領導要組織一次關於疏導心理壓力的座談會,你作為組織者,你怎麼組織?

  解析:

  隨著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很多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領導要組織一次關於疏導心理的座談會,意在瞭解單位中員工們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單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作為組織者,我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會將我對此次心理壓力座談會的初步想法向領導請示,並與單位中有相關組織經驗的同事交流,借鑑經驗。因此,我先召開一個內部討論會。並將座談會的時間、地點、主題一一告之與會人員;讓大家暢所欲言,在討論過程中做好記錄,對同事們的想法以及建議進行了解彙總,確定座談會的大致內容:如心理壓力舒緩方式,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預防心理壓力等。

  同時,邀請相關領導以及大學裡的心理學教授參加此次座談會,招募並安排工作人員,對他們做出有針對性的分工協作,做好座談會的前期宣傳活動,準備前期做需要的物資,並做好預算,報請主管部門,批覆並執行。

  其次,在座談會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座談會一定要井然有序,必須有一定紀律性,所以在座談會開始之前,做好來賓的簽到,並根據其職位安排座位,即將開始時,宣讀會場紀律。二是音響裝置一旦發生故障,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裝置除錯,保證座談會照常進行。三是關於座談會內容一定要切題,主題一定要突出,與會嘉賓所闡述觀點,要做好一一記錄,後期要有反饋有落實。

  最後,將這次心理疏導的座談會的情況,總結成書面材料向主管部門彙報;同時,在單位網站上進行宣傳,以擴大此次座談會的影響力,對心理壓力座談會的效果做出科學、精確的評估。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二***

  你去機場接一位很重要的專家,在車上聊得很開心,這時候領導打電話來要你彙報一件很機密的工作,你怎麼辦?

  解析:

  首先,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堅持兩個原則,第一,維護好單位的紀律性,不能將機密工作洩密,損害單位的利益;第二,對專家要充分尊重,不能因為彙報工作,影響了接待工作,讓專家對我們單位有不好的印象。

  其次,我先跟專家說明情況,不讓他有被冷落的感覺。然後,我應該側面詢問一下領導機密工作是否緊急,並視情況解決。如果機密工作沒有預想的緊急,我向領導反饋,目前在進行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完成後,立刻當面或電話進行彙報,不會耽誤彙報工作。如果彙報工作較為緊急,而車輛即將到單位,我會跟領導說明目前的位置,當面對領導進行彙報工作。此外,如果是必須及時彙報,我會告知領導,所處的環境,並採用微信的形式彙報,將領導所關心的問題,及時一一作出反饋。

  最後,再次向專家道歉表示禮貌,在接待專家工作完成之後,我還要再次確認所彙報資訊是否準確,如果有偏差及時更正,圓滿完成任務。

  貴州省公務員面試預測題***三***

  現在有人說熏製臘肉汙染環境,群眾認為不會,現在社會發展很多東西都汙染環境,並不是因為薰臘肉汙染環境,針對這個現象,你怎麼看。

  解析:

  熏製臘肉中國傳統美食,很多人喜歡這種食物。而現在有人說薰臘肉汙染環境,群眾則認為不會,認為現在很多東西都在汙染環境,而不是單單因為熏製臘肉造成的,對此,我們全面客觀地去分析這件事情。

  首先,群眾認為薰臘肉不會影響環境,說明群眾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自身環保意識不強,由於缺少相關方面的知識,沒有意識到薰臘肉真的會汙染環境;

  同時,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薰臘肉工藝,從取材、熏製等環節確實對現在環境汙染存在一些影響,但薰臘肉往往時間較為集中,多集中在節日前後,到底對環境有多少影響,我們還不得而知,有待考量。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很多重汙染企業對當地環境的汙染,這些影響卻實實實在在的。一旦,我們只是光指責群眾熏製臘肉,而不去抓那些重汙染源,群眾這方面肯定對我們政府不會滿意,質疑政府的公信力,也不利於將來政府工作的開展。這也說明我們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不細緻,不嚴謹,思考問題缺乏理性思維,缺乏科學思維。

  其實,認為薰臘肉汙染環境或者是不認為熏製臘肉汙染環境的觀點,雖然在此問題上,看法不一致,但都希望我們未來的生活環境能夠得到改善。基於此,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熏製臘肉汙染這一問題應該跟群眾解釋清楚,讓相關專家出具熏製臘肉產生汙染的相關依據;同時在保證臘肉原有風味、品質的基礎之上,在熏製環節進行環保處理,以解決熏製臘肉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以及專業的環保隊伍的建設,對所在區域環境問題進行排查,將其他的汙染源頭一一查明清楚,並通知相關責任人,按照相關條例限期整改。整改不能有畏難情緒,不能抓小放大,要做到科學、全面、客觀。

  第三,建立環保舉報平臺,利用大資料比對,對於日常汙染以宣傳為主,讓群眾逐步形成環保意識;對於汙染重災區,而是要依據2015年新《環境法》,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最後,環境保護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每個行為都會影響周圍的環境,只有全民保護,才會最終全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