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話題作文例文

  話題作文作為一種全新的寫作文體能夠有效減少學生的審題立意障礙,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依凡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不停地思索著:生命是什麼顏色的呢?看著周圍雪白的一切,她感覺自己的生命是白色的。因為她喜歡白色,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是醫院的牆壁,她的最後一天也將在這白色的世界裡度過。因為她患了一種恐怖的病--白血病。

  門開了,媽媽進來了,手裡還抱著一盆文竹,依凡問:“媽,你怎麼將它搬來了?”媽媽微笑著說:“我看病房裡太單調太憋悶了,所以將它搬來,這樣心情會好些。”依凡淡淡一笑說:“媽,你別操這心了,我早晚要走的,就讓我從這潔白的世界中無聲無息地消失吧。再添上這些生機勃勃的綠色,我會更悲哀的。”說著一顆大大的淚珠從眼角滴下。媽媽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說:“傻孩子,你的病還不重,為什麼這麼悲哀呢?生命不是白色的,它是綠色的,像這文竹一樣充滿生機。堅強一些,會好的。”母女倆默默地注視著,相對無語。

  忽然,有人從門縫裡探出頭來,接著門開了,原來是依凡的同學們來看她。依凡吃驚地說:“你們怎麼來了?過兩天就高考了!”打頭的班長晃著腦袋說;“怎麼,上戰場前本頭兒來看看傷兵都不行?”依凡被他那滑稽的言行逗樂了,說:“都到黑七月了,你還有心思搞笑呀?”“誰說七月是黑色的?它雖有黑色的高考,也有紅色的勝利;有灰色的焦急,也有黃色的輕鬆;對,還有綠色的文竹。”班長滔滔一席話,又將笑容帶到了依凡的臉上,不過很快又消失了。依凡說:“謝謝你們,我知道你們的生命五顏六色,我的生命只能是無奈的蒼白。”團支書輕輕地拉著依凡的手說:“依凡,別這麼說,我們的生命之色都是一樣的,它既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它是豐富多彩的,只不過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色彩。將視線從白色上收起,放眼窗外,你會發現世界的豐富多彩。不信你聽,這是其他同學帶給你的聲音。”說著,她開啟手中的錄音機,班上同學們的聲音都爭先恐後地跑著出來:“依凡,咱們班足球賽得了第一。”“咱們在生物實驗基地養殖的兔子又下小兔了。”咱們班為‘讀者林’捐款了,還為你種了一棵‘生命樹’。“……

  依凡聽著聽著,眼前的白牆上出現了班上身穿紅色球衣的足球隊員,出現了可愛的小白兔,出現了翠綠的小樹苗,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色彩。依凡感激地說:“謝謝大家幫我跳出白色的怪圈,我終於知道了關於生命之色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我會樂觀的。”

  團支書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們會在大學裡等你。記住,與生命牽手,生活的各種顏色你都會擁有。”

  二

  當今現實是:大中學生孜孜於“新東方”“雅思”“託福”,卻對母語的學習喪失了足夠的熱情;我們不少大學生能考出令西方人都為之咋舌的託福高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下筆就是錯別字連天,開口就是誤讀;我們青少年對好萊塢、情人節、聖誕節瘋狂著迷,卻將唐詩宋詞、清明節、中秋節冷落一邊。

  當中國的成人們忘卻了傳統的義理,當中國的孩子們拋棄了歷史的積澱,當中國的學者們面對國學的衰落而無動於衷時,我們真的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在追求的前進道路上,真的失落了本不該失落的東西;我們可能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

  國門被西方火炮鐵甲轟撞開後,民族的危機,國運的衰弱,曾讓那些滿腔熱血而又不乏偏激的知識分子,把一切的罪過都非理性地算在了國學的身上。於是國學遭到粗暴的否定、鍼砭。陳獨秀就斷言,“全部十三經,不容於民主國家者蓋十之九九”。錢玄同主張不拜孔子、關羽與岳飛,鼓吹“端午中秋簡直是瘋子胡鬧,當然應該廢除,當然應該禁止”。即便是傑出的思想家魯迅,對國學都偏激到對中醫、京劇一概否定,極盡刻薄。他們極度憂患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他們尋找救國濟世的良方,他們在引領民眾奮力前行的同時,簡單地把中國近代以來的衰落與災難歸因於傳統文化。

  可問題是,真理越過一步就成了謬誤。傳統文化,國學精髓,現在看來,是他們,也是我們在追求強國富民的道路上本不該失落的財富啊!弘揚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國理念,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福祉,構建一個和諧社會。繼承道家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哲學思維,注重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一個節約型社會。吸取法家“信賞必罰”的管理原則,墨家“兼愛交利”的文化精神,兵家“避實就虛”的行為科學,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發展經濟,強國富民。

  ……

  國學,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它的糟粕,隨著時間的流逝自會銷聲匿跡;但是,它的精華,一定會超越時空而萬古長青,一定會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一定會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國學,是中華民族在崛起騰飛的征程中,本不該也不能失落的精神財富。吸取外來文化精華,盡享歐風美雨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重估國學價值,繼承國學精髓。這樣,我們就有了騰飛的雙翅。

  三

  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孝子的形象是怎樣的?他們又會流露出怎樣的表情呢?是不是像“齧指痛心”的曾參眉頭緊皺、焦急萬分?是不是像“賣身葬父”的董永悲愴交集,涕如雨下?他們確實讓人佩服,可是我不滿是這樣的答案,這“孝”裡好像摻了點不透明的成分。

  直到陸績的出現,才真正讓我豁然:六歲的陸績隨父親陸康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竟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做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笑著回答:“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讓母親嚐嚐。”

  這個故事遠不及“哭竹生筍”那麼神奇,這個六歲的孩童也決非虞舜一樣感動天地,可我堅信這是最誠摯的、沒有任何雜質、沒有一點修飾的孝子。而那天真的微微一笑便是孝的表情、孝的象徵。

  如果召集起現代的所有六歲孩童,問他們同一個問題:“你母親最愛吃什麼?”我不敢確定有幾個人能自信的說出來;我也不敢確定當一桌美食擺在他們面前時,有幾個人能這樣想:如果爸媽在就好了。可以讓他們也嚐嚐;我也不敢確定他們是否想過有一天不亂花爸媽的錢,而是恭恭敬敬地“送”給他們自己的東西。

  或許我們曾看到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孝的故事而很想嘗試,然而當站在爸媽面前時,我們又尷尬了,想說的話說不出來,想做的事做不出。於是“孝”顯得那麼偉大,而又變得如此遙不可及。

  陸績的笑和他那句“送給母親嚐嚐”是否能讓你有些對“孝”的親切感和溫馨感――原來對父母的愛可以這樣簡單!沒有驚險奇幻的境遇、沒有纏綿繾綣的言語也可以交織出人間最美的愛。

  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對著我們年老的爸媽,讓一個素面朝天的笑容微微綻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