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成語故事素材大全

  從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並提煉有價值的作文素材,是學生寫好作文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作文成功的關鍵。在平時我們應該養成多積累類似於成語故事之類的素材的好習慣。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毛遂自薦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毛遂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釋讀】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二

  有備無患

  春秋時候,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叫晉悼公。他有一個部下叫司馬魏絳,也是一個執法嚴明的好官。有一次,晉悼公的弟弟楊幹,他的座車擾亂了軍陣,魏絳就把替楊幹趕車的僕人斬首示眾。楊幹跑去向晉悼公哭訴:“哥,魏絳實在太目中無人了,連王室都敢侮辱。”晉悼公聽了很生氣:“這個魏絳太無禮了,居然讓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殺了魏絳,替我弟弟出這口氣,來人呀!去把魏絳抓來。”   另一個大臣羊舌赤聽到了,馬上向晉悼公說:“大王,魏絳是個忠臣,如果是他做錯了,他絕對不會逃避責任的。”話還沒說完,魏絳就到了宮外,他呈給晉悼公一封奏書,然後就拔出佩劍準備自刎。衛兵看到了,立即勸魏絳:“您先不要自殺呀!等大王看了奏書再說。” 晉悼公看完了魏絳的奏書:“原來是我弟弟楊幹不對,我錯怪魏絳了。”晉悼公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宮外,把正準備自殺的魏絳扶起來:“都是我的過失,不關你的事呀!”從此以後,晉悼公對魏絳更加地信任,還叫他去訓練新軍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來向晉國獻禮,請求晉國能和戎族和睦相處。晉悼公說:“戎族沒什麼情義,又貪心,不如把它攻下來吧!”魏絳馬上勸晉悼公說:“戎狄既然來求和,就是我們晉國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晉悼公聽了魏絳的話,和戎族合平相處,從此斷了北方的外患,專心的治理國事。 過了幾年,晉國在魏絳的輔助下,愈來愈強大。有一次鄭國出兵去侵犯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悼公馬上招集了魯、衛、齊、曹等十一個國家的軍隊,由魏絳率領,把鄭國的都城團團的圍住,逼鄭國停止侵略宋國,鄭國害怕了,就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訂合約。   楚國看到鄭國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訂了和約,非常地不高興,便出兵去攻打鄭國。鄭國無法抵抗強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國簽訂合約。北方十二國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沒有辦法,鄭國派使臣來向晉國求和。 晉國答應平息戰爭,鄭國為了要感謝晉國,就送了大批的珍寶、歌女等。晉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賜給魏絳,魏絳不但不要,還勸晉悼公說:“大王,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晉悼公一聽:“嗯!你說的很對!”就把歌女送還給鄭國。   之後,晉悼公在魏絳的幫助下,順利的完成了晉國的霸業。所以,後來的人用“有備無患”形容做事情有了萬全的準備,就不怕任何突發的狀況,可以避免失敗了!

  【釋讀】備:防備;患:患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三

  拋磚引玉

  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輕取絞城。這一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楚軍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莫傲屈居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獻上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計謀。他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向他問誘敵之法。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頭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痺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雖小而輕燥,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鉤。”楚王於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並無兵士跟隨。絞候馬上佈置人馬,待“樵夫”揹著柴禾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一連幾天,果然收穫不小。見有利可圖,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象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只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紋國士兵哪裡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只得請降。

  【釋讀】丟擲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成熟的意見。拋磚引玉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趙州東院從稔禪師》:“大眾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稔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墼子。’”景德傳燈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