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外人物素材精華版

  我們都說寫作文沒有素材是不行的,要心中有素材才能寫作,可是素材從哪裡來,到哪裡才能找到能用的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中外人物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中外人物素材一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裡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裡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裡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裡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最後,海娃終於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高考作文中外人物素材二

  牛頓的故事之馬不見了

  一天,母親叫牛頓騎馬到山裡辦事。他扛著馬鞍到馬棚去牽馬,其實這時他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

  當他把馬牽出來後,突然想起了解題的一種方法,他未牽著馬,卻扛著馬鞍一邊跑一邊思考。

  到達山頂後,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又想出來了,而馬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只有馬鞍還在肩上。

  高考作文中外人物素材三

  理解兒童的心理世界

  魯迅不僅喜愛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視教育孩子。他曾經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這樣寫道:“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亮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把兒童看作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後,“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裡成了“小霸王”要什麼給什麼,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提倡,對兒童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曾經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有一天,魯迅在家裡請朋友吃飯,桌上擺了一盤魚丸子,海嬰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動,先夾了一個嚐嚐,覺得味道不新鮮,就嚷菜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嚐了嚐,都說是新鮮的,以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裡的揀來嚐了嚐,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檢視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認為,對兒童要循循善誘,教給他們文化知識,使他們明辨事理。兒童天真活潑,喜歡遊戲,有愛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慾。他曾經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魯迅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

  有一天,海嬰問魯迅:“爸爸,儂是誰養出來的?”

  “是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到從前,最早的時候,人是哪裡來的?”

  “這追索到物種起源的問題,魯迅便告訴他是從子——單細胞——來的。但是海嬰還是刨根問底:“沒有子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這問題不是幾句話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但為了不使孩子失望,魯迅還是耐心地告訴他:“等你大一點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