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成語故事

  成語是人類智慧與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與結晶。它能夠形象、生動、精練地表達人的思想及人世間深刻的道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精彩成語故事。

  1:安如泰山

  西漢景帝時,吳王劉濞府中的一個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

  吳國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恨,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頗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一。

  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認識到了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

  “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儘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但劉濞執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於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樑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並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

  劉濞還是不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餘五個諸侯王也落得自殺和被殺。這個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識而名聲大振。

  後來,皇帝派人徵召枚乘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2:後來居上

  汲黯***àn***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擔任主爵都尉——一個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施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

  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佈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裡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

  有一天,汲黯對漢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樣,越是後來的越放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他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後來人們將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語“後來居上”,但是意義卻發生了改變,用來形容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

  3:因噎廢食

  相傳,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節日之夜,有個大財主在家大擺酒席。大家划拳喝酒,喧聲如潮。

  突然,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翻著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嚥著唾沫。原來是他剛才急著說話,嘴裡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結果喉嚨被堵住了。

  這時,在場的人紛紛圍了過來,有的說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說要再咽一塊肉,有人使勁扳開老頭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裡夾取,有人則使勁捏著他的脖子往下刮。眾人七嘴八舌,動手動腳,把老頭折騰得痛苦極了。

  最後,老頭氣得按捺不住,大吼一聲“***”,那塊牛肉居然跟著噴了出來。眾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繼續吃喝,財主卻高聲說道:“各位請回吧。

  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們的前車之鑑。老夫認為:要想不再發生這樣的災禍,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後再也不許人吃飯了。”說完,就下令把廚房所有的罈罈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鹽一律放火燒掉。

  

的人還:

1.著名經典成語故事大全

2.著名經典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3.著名經典成語故事

4.經典成語故事《一網打盡》

5.最經典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