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是語言中歷史悠久,經過長時間篩選和提煉出來的固定的語言形式,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語言的精華所在,能夠從多個角度充分反映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包括生態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文化和社會文化。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篇一:滿城風雨

  潘大臨是宋代黃州的一位詩人,他寫過不少好詩。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寫信來問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嗎?”潘大臨回信說:“關於秋天的景色,每一件都能夠寫出好詩來。昨天我靠在床上休息,聽到窗外風吹打著樹林的聲音,我便起來在牆壁上寫道:‘滿城風雨近重陽’。可是這時收租金的人卻突然來了,這讓我完全失去了興致而無法再寫下去了。因此我現在只有這一句寄給你了。”

  附原文: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黃州潘大臨工詩,有佳句,然貧甚……臨川謝無逸以書問:‘近新作詩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所蔽翳。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只此一句奉寄。’”

  後來,潘大臨因為貧窮病死了,好友謝無逸為了紀念他,就續寫下來這首詩: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

  逾二年又錄:滿城風雨近重陽,一江愁緒入洪荒。悠哉唯有庭中樹,閒飄黃花白髮上。

  中華成語典故故事篇二:多多益善

  劉邦稱帝后,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為淮陰侯。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要他評論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說了。當然,那些人都不在韓信的眼中。劉邦聽了,便笑著問他:“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劉邦又問:“那你呢?”“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劉邦見韓信降為淮陰侯後仍這麼狂妄,心中很不高興。

  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氏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

  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篇三:乘興而來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裡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著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著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著戴逵呢?”

  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篇四:東山再起

  東山再起的歷史故事在江寧周邊地區流傳已久。

  江寧的東山原為土山,據說是當年小秦王趕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時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

  東晉謝安,才學過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幫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兒用他一刻兒貶他。謝安一氣之下就辭官來到土山隱居,邀人下棋,落個耳根清靜。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擬浙江會稽東山景色,在土山上大興土木搞建築,並改土山為東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堅率百萬大軍南下伐晉。此時的皇帝想起了謝安,決定重新啟用他,就派員到東山,封他為征討大都督。宰相肚裡能撐船救國要緊,謝安沒有推託,他回到朝廷調兵遣將,上下整頓,賞罰分明,官兵一心,要與符堅決一死戰。

  不多久,符堅的人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過江,東晉難保,謝安心中有數,憑東晉的八萬官兵跟符堅硬拼尤如雞蛋碰石頭,他坐陣東山,臨危不亂,精心排兵佈陣,並把自己的侄兒謝玄也派到前線去打仗。他侄兒臨走前想探聽這個仗怎麼個打法,謝安只說了一句話“朝廷自有安排”。謝玄心裡沒底,第二天又派人來聽口風,謝安呢,就拖來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當天半夜時分,才掏出將帥名單,擺出了他的“八卦陣”。

  淝水那裡戰事拉開,謝安仍穩坐東山跟人下棋,敵人果真中計,大敗而逃。喜報傳來,謝安接過一看,二話沒說,還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圍過來聽訊息才知道前方打了勝仗,謝玄立了大功,在場的人無不佩服謝安沉得住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淝水一仗,救了東晉,謝安被封為三公之上。因為他東山閒居以後,又出來做了一番大事業,後來人們都稱謂他“東山再起”。

  直到現在,東山上還有“謝公祠”的碑、“謝公泉”的井,山腳下還有條“跑馬埂”,據傳是當初謝安練馬時用的,這埂能伸能縮,馬跑多遠,它就能長多遠,神哩!

  中華成語典故的故事篇五:如出一轍

  首先是關羽。三國時期的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猛將。當年他與袁紹作戰時,於萬軍之中親手殺死了袁紹的得力干將顏良、文丑。後來,關羽率軍進攻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開關羽的銳氣。可是,如此智勇雙全的將領,卻沒有領悟到東吳呂蒙、陸遜的欺詐,竟然中了孫權的計謀,敗走麥城,被東吳活捉,死在了孫權的手中。

  還有一位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王思政。當年他鎮守玉壁,被東魏的高歡所包圍。高歡的軍隊,營壘連綿四十多裡,最終還是被王思政所打敗。後來王思政遷至荊州,高歡又率大軍前來進攻,雙方對峙五十多天,最後又被王思政所擊敗。可是,後來他不聽別人的建議,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虜。

  此外,洪邁還列舉了北齊的慕容紹宗和南朝陳國的吳明徹作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