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故事成語

  在古代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三顧茅廬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這天恰巧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的.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鞠躬盡瘁

  諸葛亮協助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政權,當了丞相。他一心想幫助劉備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公元223年,蜀漢皇帝劉備病死。臨終前,他拉著諸葛亮的手說:"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如果我兒劉禪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低劣無能,你可自取而代之。"諸葛亮聽後,痛哭流涕地說:"我會忠心耿耿地輔佐劉禪,一直到死。"

  劉備死後,諸葛亮擔起了輔助劉禪治理蜀國的重任。他事必躬親,盡心盡責,很快使蜀國恢復了國力,逐漸強盛起來。為了完成劉備生前努力統一中國的願望,他曾先後六次率軍隊攻打魏國,爭奪中原。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又一次集結軍隊,出兵北伐。臨出征前,諸葛亮給劉禪寫了篇名為《後出師表》的呈文,分析當時的形勢,表示北伐的決心。文章結尾的時候,諸葛亮寫了"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這句話,表明自己要忠誠謹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為止。

  劉禪同意了他的出兵計劃。諸葛亮帶領大軍北上,但是由於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徹底取勝。諸葛亮並沒有因為目的難以達到而灰心喪氣,他一直組織進攻,最後病死在軍營之中。

  後來,此句演變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表示嘔心瀝血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七擒孟獲

  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裡一直憤憤不平。

  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將孟獲捆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這麼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

  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孔明知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裡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使漢兵敗下陣來。

  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了。這次孟獲心裡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孔明對此卻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於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

  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