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的成語故事簡短

  關於少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呢?漢語成語是漢語和漢文化的結晶,分析其構造特點及平仄格式可以瞭解成語的語言特點,挖掘蘊含其中的婚戀文化,使人能夠更深刻地瞭解成語的文化魅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借鑑!

  少見的成語故事篇一:焚膏繼晷的故事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文中敘述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因曾十載之間,浮沉於國子博士之職***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

  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少見的成語故事篇二:懲前毖後的故事

  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登基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年歲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

  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衊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後,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一聽立刻把周公請了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著,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這一天,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成王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教訓,並說:“我一定要從以前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小心謹慎地辦事,以免再遭禍害。”

  少見的成語故事篇三:白虹貫日的故事

  太子丹的太傅鞠武,認為太子丹的設想並不可行,但又無法勸阻,便向他推薦了燕國一位智謀深遠的處士田光,建議太子同田光祥細討論之後再決定是否採取行動。

  誰知田光年老昏聵,聽完太子丹敘述的行動計劃後,表示首肯,還向他推薦了勇士荊軻。

  太子丹便向荊軻坦陳了自己的設想:

  “我準備派一位勇士出使秦國,給秦王獻上豐厚的禮物。秦王貪利,一定會接見使者。這時,就可伺機挾持秦王,迫使他答應把侵佔各國的土地全數歸還,撤退軍隊。如能有這樣的結果,再好不過了。如果秦王不答應,就馬上殺了他。望壯士為我出力。”

  荊軻同意了。他帶著秦王追捕的逃亡秦將樊於期的首級匣和裹有鋒利匕首的燕國督亢的地圖匣上路了。

  荊軻走後,太子丹命人觀看天象,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沒有貫穿太陽。***古人認為虹象徵臣,日象徵君,白虹貫日,預示臣行剌君得以成功。***太子丹憂心如焚,喪氣地說:“看來我的事***計劃***不能成功了。”

  在秦國的朝堂之上,荊軻獻上地圖,趁秦王展開地圖之時,奪過已露出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結果沒能刺中秦王,反被亂劍斬死。

  後來,“白虹貫日”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義士抗擊暴君的壯舉。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