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善行慈善文章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大作家雨果說,是善良。我想,這是每個人不可遺棄的東西。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恩行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感恩的慈善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題記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大作家雨果說,是善良。我想,這是每個人不可遺棄的東西。

  說起感恩,就會想起慈善,而隨之浮現在我的眼前的,是一件件橙紅色的志願服,一個個貼有愛心卡的愛心箱,一雙雙扶著老人過馬路的手,以及一個坐著輪椅的身影……

  記得那是陽光明媚的春日,我與朋友外出購物,路過一個公園門口的時候,見到一個約莫九歲女孩身著橙紅色志願服,坐著輪椅拿著愛心箱朝我們的方向過來。她一開始對我們甜甜一笑,於是女孩先指了指了一下身上的志願標誌,再指一下愛心箱,然後用手一直比劃,正當我迷茫之時,朋友輕聲對我低語:“她除了不能走路,似乎也不會說話,這是手語。”我恍然大悟。“她說他們在做慈善,希望我們能夠獻出一份愛心。”朋友又說。於是,我們也對她笑笑,伸手就放了50元下去。

  朋友問那女孩,這錢是往哪捐的?那女孩拿出紙和筆,寫了一行歪斜的字:這是捐往孤兒院的弟弟妹妹們的,我是殘疾學校的的學生。“就你一個人嗎?”我很好奇。她搖搖了搖頭又在紙上寫道:“還有我的同學們。”隨後還向我們做了個愛心的手勢,朝我揮手再見。

  陽光照在她坐著輪椅離去的身上,愛心徽章在胸前閃爍。猛然地,我彷彿看到了天使般的光輝。我很感動。

  以往總以為慈善離我們遙不可及,畢竟我們不是慈善家,偶爾也只是在學校捐款,但是如今,我才明白,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為別人捐獻出的一分錢一角錢的普通人和捐贈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值得尊敬,因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們是等重的。只要我們對他人心懷善意,在別人需要時哪怕只能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我們也一樣慈善。慈善,就在我們身邊。

  當財富在人間的土地生根發芽供一些人享樂的時候,那是會令人厭惡唾棄的,但當它找對了自身的位置,長成了慈善的大樹,蔭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將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種子,藉著微風的力,就飄向田間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發芽,然後開出一片燦爛金黃的花。我是堅信的,那一顆顆善良感恩的心,也會像這種樸素的種子,藉助這一股東風,讓最真最美的花,開遍這人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心若在,夢就在。流年如逝水,不老的,便是這人間的溫暖與感恩,讓我們播灑一縷陽光,照亮一片明淨的心靈!

  篇2:感恩行善,從盡孝開始

  感動中國2011年度十大人物中,有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鬥,做出了非凡的成績;有人兩袖清風,真正做到公僕本色;有人無私奉獻,將博大的愛獻給貧苦的孩子們„„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個年僅20歲的女孩孟佩傑!

  她雖然只有20歲,但她卻身體力行將傳統的孝道詮釋得淋漓盡致。在我們看來,她多麼不幸啊: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將她送人領養,三年後養母因病癱瘓,養父不堪生活重負離家出走。但她沒有被不幸的命運擊垮,12年!4000多個日日夜夜!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幾經風雨的家。當她甘之如飴地照顧著養母,當她救了企圖自殺的養母,含淚說“媽媽,你別死,有媽才有家”的那一刻,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從我們呱呱墜地,到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揹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單,第一次離開父母„„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援„„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說是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

  可是當你看到枝頭的樹葉並沒有忘記大地母親,踏著歡快的節拍,跳著灑脫的舞姿回到了母親身邊,靜靜躺在母親懷裡,為她提供養料的時候,你是否感到一絲慚愧?讓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為父母倒過多少杯水?有過多少次關心的問候?對父母的抱怨又有過多少?!

  大家都知道,孝乃德之本,感恩行善,讓我們從盡孝開始吧!

  什麼是孝?怎樣盡孝?《論語》中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說給父母一個好臉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但這又恰恰是最難的,做到了這一點才叫孝。色難、色難!說得多好!要做到又何其難!恐怕大多數人都感覺與父母有代溝,認為他們是又頑固又嘮叨。但是我們應該明白,每個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歷史的總和,父母對我們說的話,只是想把他們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只有理解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設身處地,也才能真正做到和顏悅色。

  最近看到一則報道: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飛機上接受義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記者問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比爾·蓋茨沒有回答記者希望聽到的“商機”二字。他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盡孝不能等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很難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為人兒女,孝敬父母的時間和機會其實是很有限的。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趕快為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吧,耐心地聽聽他們的叮嚀和嘮叨、幫他們刷刷筷子洗洗碗、幫他們捶捶後背揉揉肩吧!

  百善孝為先,萬行善為本。讓我們從感恩父母、為父母盡孝開始,做一個感恩行善的人;讓我們感恩公司,提供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公司;感恩社會,感恩祖國„„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讓我們以感恩的心將我們的愛撒向這個世界!

  篇3:感悟行善與感恩

  行善的人們,他們的善舉也許能夠影響一批富豪相隨,卻未能真正感動受惠人,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社會的悲劇,人類文明的悲劇。 我有一個資深博友。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去讀他的文章。敏銳的目光,時時關注著

  社會的種種問題,深刻的分析總是給人啟發,讓人思索。昨晚,我又看見了他的文章。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中國“首善”陳游標近來高調做慈善的背後,竟然有著令人辛酸“高溫遇冷”經歷。雖然社會對陳游標的讚譽不絕於耳,然而,“80%接受過我幫助的人都沒有

  感恩之心”。如今,陳游標回到村裡,他曾經幫助過的同鄉總會避開他,就連他住在村裡的父母生病,村裡人都很少探望。 曾經,著名慈善家叢飛,為了幫助貧困學生傾家蕩產最後連命都搭上,重病住院期間,他曾經幫助過的已經不需要再幫助的那些學生沒有一個來看他。此類報道不時進入

  我們的視線,不少老闆和好心人曾經援助過的貧窮學生,資助期間經常會收到感謝信匯報什麼的,一旦資助完立刻音訊全無。 看完文章,我寫了如下評論: 從中華民族的傳統

  道德來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人於善當不圖回報。可現在,別說湧泉相報,能理解、能記得就不錯了。一方面是對不懂感恩的不解,我覺得這是人們心中的道德意識淡薄的原因。事實上,中華民族的道德體系的大廈已不成體系,支離破碎。道德是全社會的事,僅僅一部分人在那支撐著道德,而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沒有了道德意識,這是最大的悲哀。這種悲哀讓人看不見希望。善的施與是不圖回報的,但這絕不是說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可以不用感恩。行善是一種道德;感恩也是一種道德。 “感恩”是多麼溫柔的一個詞語。但凡一個人的思想與情感裡有了感恩的意識,那必然是得到過別人的恩惠或者幫助,或者是對人生有過較深刻的解讀和理解。古往今來,感恩的故事聽到過很多很多,有的人為一飯之恩感動一生;有的人為報恩可以跋涉千里萬里,尋找那個有恩於他的人;還有的人寧願窮其一生,也要完成報恩這件大事。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