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作文素材摘抄

  “凡事總以直說為好,若愈隱則愈誤。”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參考!

  ***1***:忍讓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尚書》

  在人生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卡耐基

  獨立於萬物之上,乃為有志;能屈於萬人之下,乃為有養。——周亮工

  識高則量大。 ——程顥

  犯而不校。 ——曾子

  雖有戈矛之刺,不如恭儉之利也。 ——蜀子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禮記》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三國志》

  禮讓一寸,得禮一尺。 ——曹操

  成人之美,君子貴焉;攻人之過,君子愧焉。 ——班固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鄧拓

  只要一個人的內心是純潔的,那麼上帝就會在他的內心定居。 ——列夫·托爾斯泰

  心胸狹窄的人不會快樂,心胸狹窄的最簡單的定義是太過分的專注於個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別人的利益。——羅曼·羅蘭

  ***2***:孝敬父母

  孝道要看盡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個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說:“我真傷心,因太貧困了父母在世時,沒有好的東丁供養他們;父母去世時,喪禮辦得也簡單。”孔子勸解地說:“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將白水當飲料,侍奉父母又親,雖說是清苦些,但能儘量讓他們高興快樂,就算盡到你的孝道了。”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恩格斯的父親去世時,留下一筆鉅額遺產。按照法律,長子恩格斯應該得到一筆遺產,但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入棄繼承權。這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一年之後,母親的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將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3***:博學

  1、東漢王充,自幼好學,因家貧無錢買書。他每 天在洛陽書店裡站著讀書,年復一年苦學不輟,把《漢書.藝文志》上所列的六藝、諸子、詩賦、生命書、術數、方技等6類書,共一萬餘卷,只要當時存世的,他幾乎全讀過,“遂通博百家之言”,成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衡》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清代的曹雪芹,不僅是著名的小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同時代人稱讚他“詩筆有奇氣”。他又是出色的畫家,尤其畫石。在他的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面包括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地理、建築、服飾、園林藝術、風俗、烹調等。可見曹雪芹非凡的才氣和淵博的知識。

  2、南北朝的祖沖之,是著名的數學家,他推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間。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7位數字。這比歐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數學家曾建議把圓周率改稱“祖率”。他對王碼文曆法和機械也很有研究,他編制了《大明曆》,測定了迴歸年的天數,即兩年的冬至點之間的時間,跟現代天文科學測得結果只差50秒鐘。他創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車”。他還是一位研究經書和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者,註釋過《老子》、《易經》、《論語》、《孝經》等書。

  ***4***:淡泊

  關麟徵辭官隱居

  關麟徵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臺灣的命令,藉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採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絡,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臺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週只需錢鍾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

  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5***:剛正

  寇準敢犯龍顏

  寇準,字平促,華州下封***今陝西渭南***人。宋真宗時任宰相。為官正直,敢於直諫。遼***契丹***軍入侵,圍瀛州,威脅汴京,他堅決反對王欽若、陳堯玻遷都逃跑的主張,堅持抵抗,力主怯懦畏敵的真宗御駕親征。後真宗勉強至澶州督促,寇準主持軍事。遼見宋軍雲集,恐一戰失利,提出議和,這才穩定了北宋政權。

  太宗時,他任參知政事。有一次他向太宗奏事,兩人爭論起來,太宗一怒之下便要退朝,寇準不怕觸犯龍顏,竟然拉著太宗的龍袍不準走,直到坐下來把事情決定了才算了事。後來宋太宗也不得不感慨地說:“聯得寇準,猶文皇***唐太宗***之得魏徵也 。”正由於他剛直,遭人忌恨,後曾數度被貶,病死雷州。老百姓懷念他,有民謠曰:“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