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悟親情優秀範文

  親情是人類社會一種最基本、最美好的情感。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1

  我們的人生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這萬縷陽光,到底哪一縷最溫暖,哪一縷最貼心?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也有人說是得到了某種榮譽……但我卻認為是父愛母愛。十幾年來,父母給予我們多少溫暖,多少關愛,給了我們多少幫助,恐怕這是一個未知數,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不圖回報的。我們要學會感恩,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父愛如山。爸爸像山一樣挺立,讓我依靠。人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的父母更是如此。在我很小時候,爸爸就教我識字,因為幼小,要認會一個字是很困難的,爸爸教我時,總是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教我認。因此,在我上小學時就認識了許多字,學會了許多知識,可以說,這是爸爸對我深深的愛才使我擁有了這一切。

  父愛不光是體現在教我知識方面。在生活中,爸爸對我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小時,爸爸經常拿一些圖書讀給我聽,當我提出某些難懂的問題,他總是耐心的給我講解其中的道理,還說你長大了就會懂的時,我總是對長大充滿了期盼,充滿了憧憬。

  母愛如水。母愛像一股清爽的泉流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記得是三年級的時候,我身上起了一些水痘,引起搔癢、難受等症狀,我請假休息,在家養病。為此,媽媽也請了幾天假在家陪我。我渴了,她給我端水;我癢了,她給我撓癢癢,一天到晚又是打掃房間,又是做飯,還要照顧我。知道了得這種水痘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媽媽特意跑了幾趟商店,給我買了一些不含油膩的食物。晚上,媽媽總是陪在我身邊,總是等我睡熟了,她才肯合上疲憊的雙眼。因為難受,好幾天我徹夜難眠,媽媽就陪了我一個又一個晚上。在媽媽精心呵護與關心下,我的病好得更快了。

  媽媽雖然沒有高深的文化,但她對我的學習卻從來不含糊。她總是說:“我在學習上吃了虧,只念完初中就再也沒上學,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親眼看著我的孩子走進大學校門,就是吃再多的苦我也願意”。在學習中,每當我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媽媽也讀不準的,她總是翻開字典,幫我讀準理解。

  父母給予了我們這麼多,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不能把父母對我們的關心看為理所當然,更不能向父母要錢圖享受,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哪怕是為父母捶捶腿、捶捶背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要對父母充滿深深地感激之情,在生活中學會幫助父母,洗洗鍋,掃掃地,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使在單位勞累了一天的他們在家中能輕鬆一點。我們更是應該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感悟父愛母愛,感悟生活,感悟親情,感悟父母的良苦用心……

  篇2

  “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不知是誰輕輕哼了一句,把我從思緒中拉回。外婆橋,外婆橋,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彷彿又浮現出了她探著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門檻上,踮腳倚門盼望的情景。此時,一股濃濃的親情如春天那溫暖的陽光,灑進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無比。

  我的外婆是個忠實的耶穌教徒。每天晚上,她總是早早地吃過飯,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領著我一起祈禱。因為當時我人還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來一個棉花包給我墊上。外婆一輩子沒上過學,但她禱告起來還真有一套,可以稱得上是“有條不紊”。她每說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後添上一個“阿們”。我根本不懂它是什麼意思,想必外婆也不會很清楚吧。只覺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會為兒女子孫們一個個地祈禱:希望這個健康平安,保佑那個一切順利;當然也免不了許多讚美耶穌的話。然後便是唱歌,這些歌,外婆在平時也會時不時地哼上幾句。很多時候,我跪著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著。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擔心外婆會撐不住。於是,我便問:“外婆,您累嗎?”她吃力地撐起頭:“不許打叉,否則會不靈的。”我將信將疑地盯著她,她睜大眼睛,滿是一副堅定虔誠的模樣。我只好不再說話,無聊地盯著棉花包上發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向耶穌祈禱這類全是迷信,根本不會有什麼救世主的保佑。於是,我開始向外婆宣傳: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是極不科學的。她聽了嘴巴扁扁,蒼老的臉一提一提,渾濁的眼中似乎有了淚。看來她被觸怒了。是呀,平時親戚朋友們根本不信這一套,現在連我——這個從小一起陪她祈禱的人都開始懷疑,疏遠她了。她顫巍巍地說:“誰說的?心誠的人是準能打動救世主的!”

  我不再與外婆爭辯,也許她說得有道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吧。老人家並無惡意。祈禱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託!

  回憶起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託媽媽送來的棕子。那不時飄著的香味,讓我潸然淚下。於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詩:

  外婆親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縷清香,

  瀰漫著親情。

  我開啟粽子,

  看見熟香的米粒上,

  閃動著親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嗆心裡。

  我大口嚼著粽子,

  兩行熱淚,

  燙傷了一雙手……

  篇3

  沒有“白頭生死鴛鴦浦“的轟轟烈烈,卻也使“夕陽無語為之動“;沒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的海誓山盟,卻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亙古永恆;沒有“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的長相守,卻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默默祝願,飄落的雪花帶不走凝重的記憶,穿越時光的凝重進入不會老去的歲月,蓓蕾般的默默等候,夕陽般的戀戀不捨,在心的遠景裡,在靈魂深處折射出兩個字-親情。——題記

  親情是岳飛的母親滿懷期望地在其背上刻下“精忠報國”,是孟子的母親為其更好的成長而費盡苦心地“三遷”,是朱自清父親翻越柵欄時留下的那個蹣跚的背影。親情無時不在,它容忍著人們的遺忘和把它看作理所應當。我們就這樣享受著父母給予的愛,固執地霸佔著,剝奪了他們的青春,將他們的辛勞變成我們飽腹蔽體的物品,用他們的蒼老換來了我們朝氣的青春,還往往去抱怨他們的忠言,抱怨他們的諄諄教誨。我想,只有等到我們身為父母,只有等到自己養兒育女的那一天,才會瞭解為人父母的那種心情,生活的步履過於匆忙而使我們忘卻了對身邊的親人說一些感激的隻言片語,往往等到我們覺察到時已經後悔莫及。現在,不妨讓我們停下腳步,懷著一枚感恩的心,對他們說一聲感謝,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間,感謝他們培育我們健康成長,感謝他們讓我們得到這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親情是什麼?親情是暴風雨中的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親情是黑暗裡的一盞燈;為我們找到前進的道路;親情是寒冷天氣中的一把火,為我們驅除寒冷;親情還是失敗時一句安慰的話語,讓我重新找回我自己。

  記得今年的一個雨天,恰逢是期末考試公佈成績的那天,也許是考試時的馬虎,也許是平時不努力,總而言之,我破天荒地考了年級一百七十七名。我無顏面對期盼中的父親,更無法面對每天為我辛勤付出的母親,回家的路上,淚水伴著雨水傾瀉而下,我沒有勇氣按響家中的門鈴,在雨中徘徊著,瑟瑟發抖。猛然間,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視線,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跑過去,緊緊地抱住媽媽,媽媽擦了***額頭上的雨水,堅定地對我說:“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聽了媽媽的話,我的淚水再一次奪眶而出。俗話說,知子莫若母,此刻,我才發現,母親是那樣的瞭解我,理解我,支援我,愛護我,我沒有理由不振作。我重新擦乾淚水,一字一句地對媽媽說:“媽媽,相信你的女兒,一定是最出色的!”

  還有一次是發生在高一那一年,記得那是在星期一的早晨,母親讓我多穿一點衣服和別忘了帶傘,可我看陽光明媚的天氣,說什麼也不願意穿個掛子還衝母親埋怨了一頓,大熱天的你讓我穿褂子想把我熱出痱子來啊.我連看都沒看一眼褂子和傘,就上學去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到了第四節課,天空就烏雲密佈了,天空黑的好似晚上,心想糟了,早知道就聽母親的話了吧!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感到寒風刺骨,凍的牙齒都打哆嗦.眼看著別人的父母都來接自己的孩子,心想母親可能不來了吧!可是正當我心灰意冷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啊,母親您怎麼會來接我呢,她說一堆話可我一句也沒聽進去,看到母親雙鬢的白髮和爬上臉的皺紋,心裡突然有說不出的滋味,母親把滿頭的黑髮給了我,只留下兩鬢斑白;母親又把挺直的腰桿給了我,只留下了他們那彎曲的腰背;母親還把他們自己的美麗容顏給了我。……這些不都是親情嗎?不都是父母對我的感情嗎?

  親情,舊像一顆蜜糖,給你甜蜜的味道;親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難時幫助你;親情,就像一艘輪船,載著你起程遠航。 親情,就是陰雲永遠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