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牽掛為話題的高三優秀範文

  平淡如水的生活因為牽掛而變得格外的幸福和豐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我坐在窗前,望著窗外晴朗的天空,心中留著一絲牽掛:住在遠方另一個世界的外婆,你生活得還好嗎?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是一個勤勞、善良、能幹、儉樸的勞動婦女。外婆生有五個孩子,由於經濟不太富裕,所以照顧孩子,做家務的活兒都落在了她的手中。媽媽說,從小到大,外婆總是細心地照顧著他們,勤勞地料理著家中的事務。每當他們放學前,外婆就準備好晚餐等他們回來吃。雖然這麼辛苦,但外婆從來沒有一句怨言,總是不辭辛苦地做著家中的每一件大小事務。由於繁忙、笨重的家務活兒全壓在了她的身上,再加上外婆獨自一人把五個兒女拉扯大,所以外婆瘦小的身體就顯得更加弱不禁風。外婆的從沒有時間與精力來打扮自己,滿頭的銀髮,滿臉的皺紋,深陷的眼睛和那蠟黃的面容使外婆顯得更加憔悴,更加蒼老。

  自從我出世後,外婆又擔負起了照顧我的重擔。從我“呀呀”學語到一步步學會走路,然後再到我上小學,外婆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她象照顧母親他們兄弟姐妹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伴隨著我的成長。

  小時候,我喜歡吃豆腐花,所以只要我到家,外婆就出門給我買回來,讓我美美的享用而自己總是笑咪咪地站在一旁看,待我吃完後,又為我收拾剩殘的,給我洗手洗臉。有一次,因為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買豆腐花的人沒來賣,所以我就沒法吃到豆腐花。儘管那時外面下著大雨,但嘴饞又不懂事的我哭著鬧著要外婆買,我扯著外婆的褲子坐在她的腳下,而且還哭哭啼啼地對外婆嚷到:“如果你不給我買,我今天就不吃飯……”外婆見我又是哭又是鬧,急得在屋內走來走去。她還拿著糖來哄我,可我依然不依不饒,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沒辦法,外婆只好自己動手做起來。外婆還真是心靈手巧。只見她拿起工具熟練地磨製起來:洗豆、蒸豆、磨豆……這一切在外婆的手中做起來都變得那麼輕鬆、那麼容易。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外婆終於做出了一碗香噴噴的豆腐花。當外婆把她辛苦調製出來的豆腐花端給我時,我望著這碗誘人的豆腐花,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外婆見我這個樣子,關切地說:“小心燙,彆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不一會兒,我就把豆腐花吃了個精光。外婆問我:“好吃嗎?”“好吃”外婆聽到我的誇獎,臉上笑開了花。 或許是過度的勞累,或許上天要奪人之美,外婆在我上初中不久就溘然辭世了。外婆一生沒享過福,她只是勞累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操心了一輩子――為我,為母親她們,為我們大家,或許她唯一沒有計掛的就是她自己了。

  望著窗外在街上來回穿梭的人流,望著白雲在藍藍的天空中飄來飄去,我忽覺鼻子中一陣酸楚,不知不覺地向天空呢喃:“外婆,你現在在幹什麼?你過得好嗎?”不知遠在天國的外婆能否聽到我的詢問之聲?但這一絲牽掛,這一絲懷念卻埋藏在我心裡,久久地不能揮去。

  篇2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今騎馬客京華——題記

  東京飄零傷逝的櫻花,古城舊都國色天香的牡丹,秦皇島外滔天白浪裡的漁船,無不在逝去中顯示了恆久。

  牽掛是一種逝去中的恆久。桃花被雨水沖洗了一夜,越發嫩粉了,看著地下掉落的花瓣,有些刺目。這桃花樹下,承載著太多我兒時的歡聲笑語,往事的記憶湧上心頭,遠處傳來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一位老爺爺用鬍子刺得身旁的小女孩咯咯直笑。忽然場景變了,雷聲陣陣划著天際,小女孩站在門口,蠻橫無理的哭泣,任那鬍子再怎麼逗她,她也無動於衷,老爺爺沒辦法只好衝到桃花樹下為小女孩尋找她心愛的石子。雨越下越大,老爺爺的臉越來越白。老爺爺本來身子就不好,如此,身體便垮了,桃花樹下再不見笑語。桃花似裝滿了心事,又像在為了什麼莫名悲涼,兩個人的身影。如今,只有一個,那個女孩是我。

  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舊竹”夕陽“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一下幾時回”落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照“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落日逝去之快,但灑在大地上卻是點點滴滴的離人淚。

  牽掛是一種離別的落照。紅塵喧囂,物慾橫流,倒不如牽掛的暖流。我唱著母親從長陽寄回來的茶,芬芳氤氳,有一點苦澀,又有一點醇厚,餘韻嫋愛。日暮的光揮灑而下,想橙紅一般。母親有些日子沒給我打電話了,怕是忘了我罷。我突然想出門走走,心裡落空空的,沒了母親的高聲訓斥,似乎少了什麼,我看見橋下躺著個人,有些日子了,我突然想起了保羅高更的畫作《我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有一絲茫然的恐懼,我躡手躡腳的走開,怕打擾了別人,寧靜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站在門口,手裡拿著鑰匙,卻始終不開門,我承認我喜歡頂嘴,母親說想要去長陽散心,我皺了皺眉,是因為我麼?我沒說什麼,但有一種失落油然而生,我從沒帶過鑰匙,都是母親為我開的門。我遲疑了一下,還是撥通了電話,卻沒人接,心裡有點酸,我準備自己開門時卻聽見後面大呼:我都要到家了,還打電話幹什麼?我把手放進衣服裡,當然,還有那把鑰匙,母親笑著責怪我為什麼不帶鑰匙出門,說著幫我打開了門,我凝噎的喊了聲:“媽……”媽媽走過來抱著我的頭,心裡才知道,原來不是什麼,而是牽掛。

  莫奈筆下勃勃的蓮花池,雷諾阿與他的披巾,陌臺和茶,德加眼中似乎微不足道的舞女,就像梵高筆下的向日葵散發出關心的暖意和牽掛。

  雖在千里又何妨?——後記

  篇3

  牽掛是一種思念,是一種對親人的眷顧,有了牽掛,親情就多了一份溫馨,才可以使人間充滿親情;牽掛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可以更好地表達彼此的牽念。有了牽掛,友情就多了一種幸福;有了牽掛,愛情就多了一縷相思。牽掛別人是甜蜜的幸福,被人牽掛則是世上最美妙的幸福。

  在靜謐的深林裡,一棵古老的樹上,有兩隻老鳥,瞪直了雙眼,伸長了脖子,一起向遙遠的東方看去,兩隻眼睛是那麼的幽深。身上的羽毛已經斑斑駁駁了,它們老了,它們在看什麼呢?原來是在期盼著遠去的孩子早日歸來,兩隻眼睛是那麼的炯炯有神,很長時間不眨眼,總是期待著……期待著……,嘴裡不時地“咕嚕嚕”的說著一些的話語,好像在說:“快回來吧,我們在等你回來”。我們何曾不是一樣,我們忘我的在外面遊戲,毫不考慮父母的感受。每次出門,父母都是對我們說:“騎車慢點,注意安全。”就是這一句簡短的話,飽含了父母對我們深深的牽掛啊,這種牽掛無疑是人間最真摯、最能表達父母對子女愛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珍惜,“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類似這些名言諺語,還有許多,但我們的父母都只有一個。我們總對父母說:“長大我來孝敬您”。這一句話,好像在敷衍,他們並不期待著你的回報。父母的需求其實很簡單:一張成績單、一張獎狀、一個成就,一些表揚的話語,這些,對於父母來說,已經很滿足了。“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一個人在外,身上總帶著家人的牽掛,我們是他們一輩子的牽掛,無論我們是身處異鄉還是身居高位,他們對我們的牽掛仍舊是不變的、無私的。

  牽掛也是相互的,在我們心裡,也時刻在牽掛著別人。媽媽有時值夜班,接近深夜才回來,如果在正常的時間媽媽不能回到家裡,我的心也忐忑不安,一會兒焦急地踱著步子,一會兒看看鐘表的指標,“嗒”“嗒”,看著分針緩慢而沉穩的步伐,我的心卻靜不下來,“怎麼還沒來啊”,我眉頭緊皺,如坐鍼氈,不大會兒,額頭上就會冒出一層細密的汗,什麼事情也做不下去。只豎起耳朵聽著樓梯裡那熟悉的腳步聲。“嗒、嗒、嗒”,那熟悉的腳步聲終於響起來了,我渾身為之一振,眉毛也終於舒展開了,開心地笑了!心裡那塊石頭終於落在了地上。門開了,滿是相見的喜悅,再放心的睡去。

  牽掛猶如一縷縷無形的細線,把父母與子女的心牢牢牽在一起;牽掛猶如一條寬闊的路,它是由無數的惦念鋪成的路面。被人牽掛是幸福的,要珍惜這種幸福。其實我們一直都在牽掛中成長,留意這些細節,在不經意間,它會成為我們最珍貴的回憶。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