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建軍節範文四篇

  軍人朋友,為你的氣質喝彩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歌頌建軍節的範文四篇,歡迎參閱。

  1

  有一種魅力可能寫在你的臉上,可能表現在你的舉手投足間,可能隱現在你的言談裡,也可能體現在更細微的方面,即使是你身著便裝,有人見了你還是會說:你是軍人吧?你當過兵吧?要問為什麼,這就是你身上軍人氣質的感染力,它已經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氣質,是指人身上比較穩定的個性特點。那軍人氣質的內涵又應該是什麼?雖然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作為有過長期軍旅生涯的人,也大體上能說得出一些來。軍人氣質就是行如風,站如鬆,坐如鐘,誠信守時,率直禮貌,令行禁止,雷厲風行,辦事嚴謹,樂於助人……

  這些氣質是怎麼來的?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是養成的,磨練出出來的。烈日下走佇列、邁正步;練兵場上摸爬滾打;野營時越野行軍;訓練時破皮流血不吭聲;還有連長指導員一遍又一遍的訓示,班長朝夕晨昏嚴格的管理。酷日下,冰雪中,一個個生命在時光的熔爐裡演化。原來的油滑沒了,懶散沒了,一些從小養成的壞毛病都漸漸地被磨掉了。昔日稚嫩淘氣的無知少年,回到家裡,出現在親人面前的是一個臉龐透出剛毅,身板挺直,能行標準軍禮的青年。

  軍旅生活,海疆邊關,金戈鐵馬。年青的熱血,莊嚴的使命,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成了這個綠色集體共同的信條,也是它們共同的個性特徵。一股體現軍人使命、榮譽的正氣在軍營流動,不能不使這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打上鐵血軍旅的烙印。於是就出現了一支有著好的思想、好的作風、守紀律的鋼鐵隊伍,一種這支隊伍所具有的、被整個社會認同的軍人氣質。

  軍人氣質是軍旅生涯的贈與,是鐵與火的贈與,是無數血與汗的贈與。具有這種氣質,是軍人的驕傲,它將使你受益一生。非俠而勇,不怒自威,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立於天地間,使從未謀面的人能認出你的人生履歷,向你投以信任與尊敬的目光,這難道不是一種光榮嗎?

  被人稱道的、堪稱優秀的軍人氣質,源於對祖國的忠誠和強大的青春活力。軍人獨特的生活環境,培養了他們對理想的執著,對困難的堅忍,對敵人的蔑視,對親人的摯愛,敢為他人所未敢者,敢拒他人所未拒者。他們是國家的驕子,時代的劍鋒,它是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對壞人有震懾力,對百姓有親和力,在危難時,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家是否還記得,1998年的抗洪鬥爭中,幾十萬穿軍裝的雄師勁旅,一夜之間,築起了“人堤”,築起了血肉的長城。當一個人的品格和個性與人民的事業、祖國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品格和個性就不僅是高尚的,而且是生命中最輝煌、最值得驕傲的。

  軍人朋友,為你的氣質喝彩吧!也請正在軍旅或曾在軍旅的每一個戰友,珍惜你們獨有的財富——軍人氣質。

  2

  戎裝在身,是我的美夢,我的常做常新的美夢。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古人建功立業的抱負有關。

  時常想起漢朝的那個書生。他厭倦了筆墨紙硯間的勞頓與繁瑣,感嘆他的一生竟會消耗於如此無聊的生活。終於,他一轉身,離開了原來的家園,投筆從戎。他選擇了戎馬倥傯,大漠風塵;他選擇了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他作出的是無悔的選擇,他為漢朝建立了赫赫功勳。戎裝在身,楊炯不也同樣表達過對它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李白不也曾用沖天的豪氣表達自己的夢想,“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賀更是大發感慨,“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戎裝在身,古人的夢想,今人的渴望,誰心中沒有巨集圖萬里,壯志凌雲,“八千里路雲和月”!戎裝在身,便為夢想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身戎裝,不僅僅是滿足了自己的渴望,更為祖國為民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即使是鮮血,甚至是生命!陸游終其一生孜孜追求的不就是報效國家,慷慨赴難嗎?在他眼中,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遠勝過僵臥孤村,身老滄州的平淡生活。我們適逢盛世,早已遠離了戰火,但戰爭不會因為我們的善良願望而永久遠離,只要祖國需要,我們就應該義不容辭的穿上戎裝,向夢想進發!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那些英雄有關,與他們偉大而平凡的業績有關。

  歷史一頁頁翻過,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記憶的長河。但是,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卻如璀璨星辰,閃爍於我軍80年光輝的奮鬥歷程,讓我們的目光久久為之仰望,讓我們的激情更加為之昂奮。

  一個激情澎湃的時代,必然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支勇往直前的軍隊,必然是英雄雲集的軍隊。今天,一次次聆聽這些英雄的鏗鏘足音,我們會發現他們堅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氣,以及敢於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大無畏氣概,早已流入我們的血脈,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

  而一身戎裝,也早已成為英雄的代名詞。對英雄的讚美,對英雄的嚮往,也化做我們對那身橄欖綠的渴望。我們要像雷鋒那樣,讓有限與無限的對立,在用生命為人民服務中統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為別人謀幸福上,以積極的精神超越,獲得人生的幸福和幸福的人生。我們要像張思德那樣為人民服務,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得失,雖沒有“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豪邁之情,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之舉,卻同樣讓生命重於泰山,用生命鑄就輝煌。我們要像抗洪勇士李向群那樣,不懼怕滔滔洪水,為了人民選擇責任和使命,同時也選擇了奉獻和犧牲,把入黨申請寫在驚濤駭浪之上,把戰士的堅韌和忠誠寫在巍巍長江大堤之上,用生命把摯愛和忠誠演繹到極限,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戎裝在身,無論他平凡還是偉大,都必須懂得為自己的國家、民族擔當責任和義務,只有為祖國為人民奮鬥犧牲的人,才永遠值得敬仰和緬懷!

  戎裝在身,這夢想也許和它單純而豐富的顏色有關。

  看慣了戎裝在身的英武與豪邁,即使是五彩繽紛的顏色迷朦了我的眼睛卻始沒有迷糊那耀眼的國防綠。總覺得陸軍的軍裝是天之高原最堅貞的萬年冰峰,總覺得空軍的軍裝是藍天中最深沉的一抹晨縷,總覺得的海軍的軍裝是波濤洶湧大海中最矯健的浪花,總覺得武警的軍裝是橄欖樹下最溫和的一米陽光。多美麗的戎裝,即使不夠時髦不夠耀眼不夠引人注目,甚至單調甚至繁重甚至平凡的簡單至極,可是這身戎裝卻讓那些曾經穿過他的人,讓那些現在還在穿著它的人,甚至是像我。

  3

  進步、前途,歷來是十分誘人的字眼。成才進而在自己崗位上有所作為,是每個人所共有的心理。然而,在改革的今天,有些同志認為“現在軍隊不是幹事業的地方”,那麼,如何看待軍人的崗位呢?下面是我的粗淺認識與同志們共勉。

  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軍隊都是一所大學校。自古軍營出人才,已被大家所熟知,xx、xx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戰爭年代所表現的文韜武略和豐功偉績。然而,在有些同志看來,戰爭年代軍隊稱得上是幹事業的最佳崗位。和平時期,黨的中心任務變了,軍隊幹不出多少名堂,這種認識是十分片面的。我們應當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要求現代軍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無比忠誠外,還要有豐富的文化和軍事知識,說到底是一個武器現代化和人才現代化的建設,正是有這一遠大目標,才為軍人的崗位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只要立志于軍營辛勤耕耘,定會有所作為。

  無論在軍隊幹一輩子,還是幹一陣子都是可以成才的。有些人提出,軍人不職業化,怎麼能在軍隊幹事業呢?的確,就大多數成員來講,面臨著再就業的問題。但決不能由此就得出軍隊不是幹事業的地方的結論。個人前途必須融合在現代化的建設這一大局中,是中國的富國精兵之路,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作為我們的目標,如果把這個目標比喻為萬里長征,就每個同志而言,誰也不可能走完這個長征的全程,只能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象接力賽那樣。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在軍隊時間是長是短,只要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都是可以幹成事業的,有許多離開崗位的老兵深有感觸地說:“短短几年部隊生活,奠定了個人人生的基礎。”這既是肺腑之言,也是軍隊培養人造就人的真實寫照。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全國的廠長經理和專業戶中,有相當部分是退伍軍人。這又說明什麼呢?說明部隊給了我們終身受益的東西,而且這東西正是這特有的軍人崗位上練就成的是的,軍人的崗位是特殊的。這種特殊不僅僅因為它是衛國的前哨,同時也表現在它是“四化”建設的堅強後盾。我們每個軍人都應當珍視我們的崗位,並且在這一崗位上去努力,去拼搏,去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

  4

  還記得三月,那個春暖花香,陽光明媚的日子,伴隨著“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祖國忠於黨,助人為樂好心腸,愛憎分明不忘本。”的呼籲聲,迎來了新的學期。

  雷鋒,那個偉大的英雄不斷的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他那助人為樂,辛勤工作的身影不斷的在我的腦海裡出現。三月,弘揚雷鋒精神的日子,我們一定要學習這位愛國的英雄!

  那時的三月,充滿激情的日子,這位英雄不斷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付出,他的英雄事蹟不斷的被人們傳頌。 三月,這個雷鋒的日子,我們要弘揚雷鋒的精神,繼續為人民奉獻。還記得我們那時候鬥爭先恐後的做好事:掃地、為老師幫忙、幫助同學抱本子,幫老奶奶提袋子。。.。。.

  還記得汶川大地震之後,同學們都呼籲別的同學為重建災區儘自己的力量。我們同學聽了這個訊息,都不停的賺錢,為賑災地區的重建付出,貢獻自己微薄的一點點力量。儘管大家捐的不多,但是盡了自己的力量,瞭解了心願,也算是一點貢獻。

  時間過得像一場夢,轉眼就到了八一建軍節了,我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想起那些軍人們在戰場上為祖國拼搏的身影,我都十分激動。是啊,他們為祖國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八一,我們要為他們祝福,為他們歡慶八一??這個軍人的節日!

  盡忠報國的歌曲會響徹在世界的每一角落,英雄們雄壯的聲音在歌唱,精彩的舞蹈在寬闊的表演現場舞動,在這一天,軍人們會用自己的滿腔熱血歌唱革命的每一段驚心動魄的時刻,向我們展現出那個特別的時代。

  讓我們一起為黨的事業儘自己的力量,慶祝八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