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勵志素材

  高中語文不乏勵志的話題,讓我們明白:從自願自覺到堅忍不拔也許是必經之路。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

  ***一***

  不覺回首,又是一年高考季。昨日窗外的瀟湘淅雨猶迴響耳畔。在這個本應是收穫的季節,貌似我們卻更多的沉浸於離別的傷感。其實人生就像一趟公交車程,每到一站,有人上,有人下,如此自然,我們又何必去勉強傷感?

  時間總是如此不留情意,三年匆匆而過,容不得等待,更容不得迷惘。千軍萬馬於我何懼,我自傲立群雄,任它風雨飄搖,亦自勇往直前。只要我們都盡到了最大努力,再大的困難都不是困難;如若我們只是淺嘗輒止,那失敗將會成為理所當然。

  高考是很聖神,但也並非是遙不可及。它不過是對每個人成長的一個檢驗罷了,決定不了任何事,你依然是你。與其說高考是我們進入大學的門票,倒不如說是我們通向社會的新起點。如果你以功利去對待高考,那麼你很可悲,因為你已經成功的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僅僅是一具追功逐利的行屍走肉罷了。

  你們很累,很緊張,充滿壓力,但也不要抱怨,因為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特別是還未嘗試就放棄。當你產生放棄念頭的時候,你就背棄了你對父母的信誓旦旦,你在欺騙,欺騙父母,欺騙自己心中的渴望。你在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殊不知,你的父母還依然執著的相信著你。有人說,“每一個孩子,在上一輩子,都是他今世父母的債主;每一位父母,上一輩子都欠了今世子女的債”。所以,這輩子他們為你們傾盡所有,為你,他們佝僂了腰背,凌亂的頭髮還染上歲月花白的痕跡,瘦黃的臉龐爬上皺紋,炯炯有神的雙眼也凹陷……你是否依然很享受他們為你理所當然的付出?

  想要成功,總會有方法,世界是公平的,只要自己沒有放棄,它也絕不會拋棄你。失敗算什麼?不算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算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成功的路。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失敗不可怕,怕的就是不去嘗試,不敢面對失敗。只要這一秒沒有放棄,下一秒就還有成功的可能。競爭了,努力了,失敗的是弱者,但連競爭的勇氣都沒有的人,連弱者都算不上,因為他不配。

  面對高考,恐怕沒有幾個人沒有過恐懼,這沒有什麼。不用管那麼多,因為你的心中裝得下拼搏已經裝不下別的了。行動就是治癒恐懼的良藥,猶豫只會不斷滋長恐懼。寧願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要駐足不前,因為別人每摔倒一次就有前進了一步。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有的就只有青春,有的就是任性,趁著這個年紀,我們任性的拼一把又怎樣?不要太計較成功失敗,只要我們竭盡了自己全力去追求過,就足夠了。成功的信念遠比一時的成功更重要,一個信念執著,奮勇向前的人,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最後,我想送給你們一句激勵我高三一直堅持的話,“The most difficult time,it is not far from success”最困難之時,便是離成功不遠之日,永遠執著的相信自己,能,我能,我一定能。

  ***二***

  我們做事情常常有兩種狀態:一種是自願自覺去做,另一種是儘管艱難卻不得不去做,堅忍不拔地去做。肚子餓了我們會吃飯,困了累了我們會睡覺,快樂的地方只要有機會我們會去尋找,比如電影院、遊樂場或名勝地。這些都是自願的事情,人性所趨的事情。但如果只是吃喝玩樂,我們就會逐漸失去活力,甚至體會不到生命的美麗。生命的美麗來自進步和成就,只有進步和成就才能使我們感到生命存在的意義。人類是進步和成就的生物,進步和成就包括經驗的積累、品質的培養、學識的增加、智慧的獲得、人格的塑造等,當然也包括了世俗的財富、名聲和地位的獲得。但所有這一切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都需要經由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努力是與人們趨向懶散的天性相悖的,因此努力做事是人們應對現實的一種不得已的行為。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點上我們常常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我們發現有的人好像天生就有獲得進步和成就的能力。比如我們周圍的有些人,能夠把學習本身當做一種樂趣。我小時候,班內的一些同學能夠日夜學習而不知疲倦、樂在其中,這總讓我吃驚不已。你可以說,是老師的表揚強化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因為他們樂在其中地學習而得到了優秀的成績,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人確實天生有不同的愛好,因此會逐漸向不同的方向發展。有的人喜歡語文,有的人喜歡數學,有的人喜歡游泳,有的人喜歡下棋,各種不同的愛好使人們自願自覺地向自己愛好的方向努力,最後也常常能夠取得相應的成就,這就是俗話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個人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自願自覺地去做,就更加容易取得成就。

  如果到此為止,事情就太簡單了,大家只要去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就行了。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能夠取得成就的事情。首先,感興趣的事情有時並不是好的事情。如果你一天到晚打電子遊戲,通常是不太容易把自己打成另外一個比爾?蓋茨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喝酒,通常也不太容易把自己喝成濟公那樣的智慧人物。其次,感興趣的事情就算是好事情,你也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成就。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喜歡下圍棋,但能下到像聶衛平那樣的人卻屈指可數;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喜歡研究數學,但能研究到像陳景潤那樣的人寥若晨星;世界上有無數的人喜歡塗抹丹青,但能夠畫到像徐悲鴻那樣的人百年一遇。很多人說這是因為人的天分不同,但在我看來,天分的作用只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所有獲得大成就的人,都經過了一條必經之路,那就是從自願自覺走向堅忍不拔。只有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後才能達到極高的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爬山的經歷:如果爬一座小山,我們可以用散步的心情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爬上去,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如果要登上泰山或黃山,即使你非常自願自覺去爬,也會爬得你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儘管景色很美,有的人可能也會中途放棄;如果我們要爬珠穆朗瑪峰,那就絕對不僅僅是自願自覺的問題了,這需要我們擁有異於常人的精力、體力和耐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麵對絕境的勇氣,甚至要作好付出生命的準備。一個我認識的人曾經去登過珠峰,登頂途中他無數次想放棄,但之前所有的努力、內心不服輸的自尊和被絕境激發出來的勇氣,使他願意用生命去博得登上珠峰的榮耀。後來他用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到了那種時候,死了也得往上爬。

  凡是做出大事業的人,也許剛開始是出於愛好和興趣,自覺自願地去做了;但到後來自覺自願會退到其次,堅忍不拔的意志開始佔上風,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使自己不得不努力前進,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有一次我和一位游泳奧運冠軍聊天,談到羨慕她在游泳池裡矯健的身手時,她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她說:“你知道我受過多少次傷嗎?你知道有哪一個運動員的身上是沒有傷痕的嗎?小時候只是因為喜歡游泳,但後來整整十年就是為了奧運會奪冠的那一刻。知道為什麼獎牌掛在運動員脖子上的那一刻,他們的眼中會充滿淚水嗎?因為他們之前有再大的傷痛也不流淚。”那一刻,我明白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還沒有資格流淚。

  因此,對想要獲得大成就的人,從自願自覺到堅忍不拔也許是必經之路。也許,只有當你被自己的努力感動得淚流滿面時,你的生命才能稱得上是美麗的生命。

  ***三***

  我該如何度過我的一生呢?

  我想這個問題肯定不只我一個人認真想過。

  不過,最近我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更加的頻繁。今天早上,人力資源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以後想幹什麼?你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嗎?你們又為你們的目標做了哪些努力?

  那刻全班都安靜了,有的也許被老師的問句問楞了,有的也許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反正那刻教室很安靜。

  當時的我想的是這一年多,我做了些什麼,我獲得了哪些證書,我掌握了哪些技能,而我離我想做是事是不是更近了一點。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習慣被告知客觀的東西對我們的影響力有多大,卻忘了思考自己對自己的影響力。

  環境、人際關係這種東西真的決定不了我們的一生,而只有我們自己能夠決定自己的樣子。

  我的20歲生涯還有幾天就要結束了,所以這幾天我還真的挺焦慮的。一邊忙著要去展望未來,一邊卻又在心裡認真的想替20歲做個總結。

  19歲的最後幾天,我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前20年看起來獨立些,慌慌忙忙的跑去跟室友發了幾天傳單,還給這個行為取了高尚的名字“靠勞力賺錢”。不過也算讓我的19歲獲得圓滿吧。

  如今這幾天一直盤旋在我腦海的一個問題是:在這最後幾天我還能做些什麼讓我的20歲看起來更圓滿?

  回首我的20歲,似乎活的並不那麼悲壯,準確來說,還算真實。

  20歲的生日,我送自己的禮物是健身房的一張會員卡,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想要20歲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有那麼一些不一樣。每天跑步一小時,學了爵士,也還上過幾節肚皮舞,最後沒有馬甲線也沒有瘦到多麼傾國傾城,但我在運動中學會了接納自己。我開始接納不那麼完美,不那麼優秀,甚至還有點倔強的自己,而現在的我很自信也很愛自己。

  20歲的時候,我開始很羨慕那些能夠寫文章的人,覺得他們一邊寫著自己的故事一邊治癒著別人,那樣真酷,而那個時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自己的公眾號,能夠用文字跟別人分享我的故事。那時候我的腦袋裡有兩股力量在鬥爭,一個說“算了,反正也就那麼想想,你每天有那麼多想法也沒見你一一實施”,還有一個小人一直告訴我的是,“你現在20歲了,你要為自己的人生和夢想負責”。

  也就是那個信念一直支撐我倒現在,我真的很想為自己的夢想拼一拼。我開始給各個雜誌投稿,每天寫文寫到很晚,最瘋狂的時候,我是每天睜開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今天要寫什麼方面的東西,甚至我刷微博的時候,看到的任何一個點,我都會思考這個可不可以用到我的文章裡面。

  那段時間我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書沒看完,文沒寫完,曾經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說“上帝可以給我個VIP,讓我一天擁有48個小時嗎”,還被朋友們說太拼。

  而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公眾號,還有一批支援我的人,還能寫出你們喜歡的文字,似乎我的20歲還算圓滿。

  其實我說這麼多,並不是想讓你們給我大紅花,順便說一句“長長,你真棒”。我真正想說的是: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讓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想,於我而言,20歲的最後幾天,我最該做的就是好好幾篇文,為我的21歲多鋪幾塊磚。

  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你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去選擇。

  今天徐滬生的一篇文章,覺得他算是真正的活成他想要的樣子吧。

  本來是一個程式設計師,還算程式設計師裡算厲害的那種,受《月亮和六便士》的影響,加上自己本來喜歡寫作,他攢了15萬之後,很堅決的辭職了,去追求自己的寫作夢想。這周圍也有人嘲笑他,說他又不是韓寒郭敬明,怎麼寫的了文章,但他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他給自己三年時間,如果三年內,他出書了,能依靠稿費養活自己,那他以後就走寫作這條路。如果三年後,他還是一本書都沒出,那他再回頭找工作。

  2014年6月他辭職,2015年1月他的第一本書就出版了,而現在他在準備第三本書的稿子。

  我很佩服他,除了覺得他很牛,我更佩服他想過自己生活的勇氣和決心。

  他的孤勇,和一定要過自己想要生活的決心,是我們大多數人羨慕的吧。

  我害怕自己會浪費我的生命,但我更害怕,這一輩子我都過不了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送給大家一句話,也送給我自己的21歲,一定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無論你承受怎樣的壓力和不理解。這世上最大的成功就是你獲得真正的快樂,用自己的方式,過你擅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