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易混詞語複習

  語文中,有很多詞語容易混淆,造成考生錯誤理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按照 依照 遵照】都是介詞。“按照”重在引進動作行為的憑藉和根據,如“按照事實說話”。“依照”重在強調以某事為根據完全照辦,法律條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條”。“遵照”多用於介紹行為依據的重要原則、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級的指示辦事”。

  【必然 必定 一定】這三個詞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對判斷、推理的肯定,都經常做狀語。區別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觀事物發展“肯定會這樣”的趨勢或結果,它們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互換,而“必然”和“偶然”對舉,“必然”是形容詞,偶爾做名詞用,表示“客觀事物的規律性”;它還可以做定語,如“必然規律”。“必定”是副詞,常用於主觀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進城,必定來我這裡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對客觀事物發展趨勢的判斷,也可以表示人們的意志和願望,或表示一種命令的語氣;還可以做形容詞,表示“特定”或“相當”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本來 原來】都是副詞。“本來”強調理應如此,一直如此,如“當天的作業本來就應當天完成”。“原來”強調過去不知道或對情況有所認識,如“事情真相原來如此”。

  【不免 未免】都是語氣助詞,做狀語,用雙重否定表示肯定。區別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來加重句子的語氣,有時還可以做謂語,如“老栓見這樣子,不免皺了皺展開的眉心”。“未免”用來緩和句子的語氣,不能做謂語,如“這封掛號信倘要遺失,未免可惜”。

  【畢竟 到底】“畢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終歸”,如“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到底”表經過變化或曲折最後實現的情況,用在疑問句中表追究。

  【不止 不只】“不止”,①指繼續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話引得夥伴們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個數目範圍,如“他恐怕不止60歲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來灌溉,還可以用來發電”。

  【不至 不致】“不至”表示不會達到某種程度,如“作為一位受黨教育多年的幹部,不至於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會引起某種後果,如“事前做好準備,就不致到時手忙腳亂”。

  【處處 到處】“處處”指所有的地方,各個地方,各個方面,如“老師處處關心學生”。“到處”指所到之處,各處,如“到處都找不到他”。

  【從而 進而】“從而”用來引出目的或結果,如“鄉黨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從而推動了生產的迅速發展”。“進而”表示在前一個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行動,表遞進關係,如“必須首先解決物質生活問題,然後才能進而解決文化生活問題”。

  【大概 大約 約莫】這三個詞都表示估計的意思,都是副詞。“大概”側重於表示不十分精確或不十分詳盡,如“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臺沒有打領結”。“大約”側重於表示估計的數目不十分精確,如“從花開到果子成熟,大約得三個月,看來我是等不及在這兒吃鮮荔枝了”。“約莫”側重表示對數目或時間的估計,如“約莫一袋煙的工夫,老人又轉了回來”。

  【大力 大舉 大肆 大事】都是副詞,都有在行動上採取大規模的方式的意思。“大力”側重指盡最大的力量,適用範圍較大,多用於積極方面,含有褒義,如“大力推廣普通話”。“大舉”側重指大規模的行動,多用於軍事行動方面,如“A國大舉進攻B國”。“大肆”側重指不顧一切地任意妄為,一般用於消極方面,是貶義詞,如“組織大肆吹噓的‘神效’,致使許多不明真相的群眾上當受騙”。“大事”是中性詞,做副詞時指大力從事,如“電影還未上映,投資方已藉助各種媒體進行大事宣傳”。

  【但是 可是 然而 卻 只是】這五個詞都是連詞,用在兩個分句之間,表示轉折關係,不同的是轉折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轉折的程度和語氣重一些,為重轉連詞;其他的詞轉折的程度和語氣較輕,為輕轉連詞。

  【對 對於 關於】這三個詞都是介詞。“對”和“對於”都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物件,在一般情況下,二者可以通用,凡能用“對於”的地方均能改為“對”,如“他對***對於***工作很負責”。但它們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第一,當“對”含有“對待”“向”等意味時,“對”不能換成“對於”;第二,當“對”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後時,“對”不能換成“對於”;第三,“對”多用於口頭語體,“對於”的色彩莊重些,更適合書面語體。

  “關於”是限定、提示關聯到的人或事物範圍的介詞,有時可跟“對於”互換。如“關於***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我完全同意”。但它們又有明顯的區別:第一,指出明確的物件用“對於”,不用“關於”;表示某種範圍,用“關於”不用“對於”;第二,“對於”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關於”只用於句首,如“我對於這個問題很瞭解”,不能說成“我關於這個問題很瞭解”;第三,“關於”構成的介賓短語常做定語,常常單獨做文章的標題,而“對於”構成的介賓短語多做狀語,不能單獨做文章的標題,只有當它與名片語成偏正短語時才能作為標題。

  【而且 並且】二者都是連詞,在句子中起關聯作用,但是連線的句間關係不同:

  “而且”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它連線的是遞進關係,如“我們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而且獲得了大豐收”。

  “並且”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用在兩個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之間,表示兩個動作同時或先後進行,如“會上大家熱烈討論並且一致通過了這個生產計劃”。二是用在複合句後一半里,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如“她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並且出席了全國勞模表彰大會”。

  【果然 居然 竟然】三者都是副詞,經常做狀語,都表明預想和結果的關係。其區別是:“果然”含有表示結果和預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如“等到第二天早晨,山頭上的雲霧果然消散了”。

  “居然”表示結果和預想的相反,含有“沒有料到真會是這樣”的意思,如“現在居然有了一頭犛牛,怎麼不叫人高興呢!”

  “竟然”也表示結果和預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應該這樣而這樣”,常用於假設句,語氣較重,如“為了種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那麼殘酷的迫害,經歷了那麼嚴重的鬥爭”。

  總之,主觀願望與結果一致的用“果然”,主觀願望與結果不一致的用“居然”和“竟然”。

  【何曾 何嘗】都是副詞。“何曾”用反問語氣表示未曾發生,如“我何曾忘記過家鄉的一草一木”。“何嘗”用反問語氣表示未曾或並非,如“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時間罷了”。

  【或 並 而 與】這四個詞都是連詞。其區別是:

  “並”和“而”是連線動詞、形容詞或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的。“而”可以連線詞、短語、分句甚至上下兩段。它可以表示並列、轉折、順承、偏正等各種關係。

  “與”和“或”能夠連線各類詞或各類短語。“與”語氣色彩比較莊重,所表示的是並列關係,如“欲與天公試比高”。“或”所表示的是選擇關係。

  【忽然 突然 猛然】這三個詞都做狀語,位置可以在主語和謂語之間,也可以在句子前頭,指動作變化快,出乎意料,有時可以互相替換。其區別是:

  “忽然”指時間短促。“突然”有突如其來的意思,有時可以用程度副詞修飾。“猛然”指來勢凶猛、猛烈。

  【幾乎 簡直】二者都是副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做狀語,表示強調。其區別是:

  “幾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著重強調兩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裡,一家的客人,幾乎也就是公共的”。

  “簡直”還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實質上就是的意思,強調程度比“幾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簡直是一個用珍珠綴成的嶄新世界!”

  【基於 鑑於】都是介詞。“基於”主要表依據、根據,如“基於上述理由,我不贊成他當班長”。“鑑於”含有覺察到、考慮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為鑑或作為經驗教訓的事,如“鑑於上次比賽各自為戰的教訓,我不贊成他當隊長”。

  【繼而 既而】“繼而”,狀態副詞,表發生的兩事緊緊相接,如“我先是一驚,繼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時間副詞,表兩事發生的時間相繼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們又走在了攀登泰山的征途上”。

  【漸漸 慢慢】二者都是副詞,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漸漸”表示程度或數量的逐步增減,如“過了清明節,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緩慢,如“別急,讓我慢慢把話說完”。

  【儘管 不管】二者都表示偏正關係,用於偏正複句的偏句中。其區別是:

  “儘管”相當於“雖然”,表示轉折關係,與“但是”“可是”“卻”相呼應。“不管”相當於“無論”,表示***無***條件關係,與“都”“總”呼應。

  “儘管”肯定的是一個特定情況,後面可以用指示代詞“這麼”“這樣”“如此”等,但不能用疑問代詞。“不管”是排除一切條件,後面用疑問代詞“怎樣”“怎麼”“如何”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詞。此外,“儘管”還可單獨使用,相當於“只管”。

  【徑直 徑自】都是副詞。“徑直”指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彎、不間斷,如“放學後,他徑直到文化廣場去了”。“徑自”指自作主張,擅自行動,多含貶義,如“他不聽師長的勸告,徑自離校出走,長達兩個月之久”。

  【究竟 畢竟】二者都表示終於、到底,副詞,在表示判斷時,可以互換。其區別是:

  “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於問句***疑問、設問、反問***中。“究竟”有時還做名詞,指實際情形,如“他想到門口看個究竟”。

  “畢竟”是“終於、最後”的意思,表示客觀情況發展的必然趨勢,常用於陳述句中,如“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

  【絕然 決然】二者都是副詞,可以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不同的是:“絕然”有斷然、絕對的意思,如“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絕然不是最後一個”。“決然”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形容很堅決,如“決然返回”;一種是表示必然、一定,如“東張西望,道聽途說,決然得不到什麼完全的知識”。

  【況且 何況】二者都指在已經舉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補充一層理由,相當於口語裡的“再說”,都是連詞。其區別是:

  “何況”常用在反問句裡,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當然更是如此,相當於口語裡的“甭說”“甭提”***但“甭說”“甭提”沒有反問語氣***這一類用法,而“況且”沒有這種用法。如“上海地方那麼大,況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麼能找到他呢?”“他連最基本的字都不認識,更何況寫文章呢”。

  【臨時 暫時】“臨時”指當時、到時,非計劃性、非固定性的行為,如“集合的地點臨時通知”。“暫時”指行為時間短,如“老闆叫工人暫時停下手中的活兒”。

  【屢次 一再】“屢次”強調動作或活動的次數多。“一再”語氣比“屢次”重,它強調動作或活動的重複、反覆,不一定有明顯的次數。

  【偶爾 偶然】二者都是副詞,都指不經常。其區別是:“偶爾”是說次數極少,如“他常常寫小說,偶爾也寫詩”。“偶然”除了表示次數少之外,還有“不是必然的”意思,還可以構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個闊別多年的同學”。

  【實足 十足】二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實足”是實際上足夠、確實足夠的意思,指足數,如“今天參加義務勞動的實足五十人”;有時形容行為,指確實可以,完全可以,如“魯迅實足是青年的楷模”。“十足”指達到頂點,十分充分,如“他手握重權,威風十足”“十足的理由”。

  【尚且 姑且】二者結構相似,但詞性和語法功能不同:“尚且”是連詞,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下文常用“何況”等呼應,表示進一層之意,如“為了人民,流血尚且不惜,更別說流這點汗了”。“姑且”是副詞,表示暫時地,如“我這裡有兩間房閒著,你們姑且在這裡住著”。

  【甚 很 最 至 極】這五個詞都是程度副詞,用法上有不少相同之處。不同的是:

  “甚”和“很”意義相同,表示程度相當高,但未達到頂點,只是語體色彩不同,前者文言色彩濃,後者口語色彩濃,如“形勢甚急”“病情很嚴重”。

  “最”和“至”的意義相同,都表示達到了頂點,只是語體色彩不同,“最”口語色彩強,“至”富有文言色彩,如“太陽最紅”“此問題至關重要”。

  “極”做副詞時,表示最高的程度,如“極平常”“極少數”“好極了”等。

  【通過 經過】二者都是介詞。“通過”指以人或事物為媒介或手段而達到某種目的,如“通過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同學們提高了認識”。“經過”指引進某個過程,說明由於這個過程的完成使得其他情況發生變化,如“他經過長期的研究、試驗,終於出色地掌握了果樹嫁接技術”。

  【向來 從來】二者都是副詞,表示某種行為、狀態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都一樣。其區別是:“向來”是一向的意思,口語和書面語裡都用,如“但他向來看得官場還太高,以為文明至今,到他們才開始嚴酷”。“從來”表示從開始到現在都如此,強調的語氣較重,用於肯定或否定句都可以,含有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語氣,如“他從來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

  【向 到】二者都可以介紹行動的處所,都是介詞。其區別是:“向”既可以介紹動作行為的處所,又可以介紹動作行為的物件,介紹的物件可以指人,所帶的賓語常常是名詞或代詞,如“向雷鋒同志學習”“把手榴彈投向敵人”。“到”只介紹動作行為的處所,用於完成式句子時,可以加助詞“了”,如“他滑到了與人民為敵的邊緣”。

  【業已 已經】相同點:都是時間副詞,都表示事情已經過去。不同點:“業已”為公文用語,書面語體色彩濃。“已經”可用於口語,也可用於一般書面用語。

  【一齊 一起】“一齊”指同時或全部,如“所有的機槍一齊掃射”。“一起”表示一塊或同一處所,或表示同時,應用範圍廣,如“與人民大眾站在一起”。

  【一直 一向】二者都是副詞,都有表示重複或連續的作用,都可做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其區別是:“一直”表示動作、行為連續進行,中間沒有停頓,著重指動作的連續性,如“自上小學以來,他一直是學校的三好學生”。“一向”表示某種行為習慣很久以來始終不變,著重指行為習慣的穩定性,與“一直”適用的物件不同,如“他一向十分好客”。

  【以至 以致 乃至 甚至】“以至”“乃至”“甚至”這三個詞都是連詞,都能連線兩個以上的詞、片語或分句,表示層進關係,指明範圍由小到大,數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後面都可接上“於”。“以至”強調程度的加深,相當於“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還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結果。“乃至”比“以至”強調的程度重,多用於書面語,如“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甚至”強調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後面加“連”組成“甚至連”時,強調的意味比“乃至”重。“甚至”還可以做副詞,如“他激動得甚至說不出話來”。“以致”表示由前述原因造成的結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說話人不希望的結果,如“他的腿受了重傷,以致幾個月都得臥床”。“以至”“以致”一般都用在下半句開頭,“以至”還可以用在句中。“以至”可以和“於”連用,意思不變;“以致”後面不能帶“於”。

  【因此 因而 於是】“因此”和“因而”都是連詞,表示因果關係,連線原因和結果。“因此”不只表示結果,還表示原因,意為“因為這個,所以……”,作用是復指上文,承上啟下,除了用於後一分句的開頭,還可以用於後一分句的主語之後,如“月亮每個月繞地球一週,因此每月有一次朔和一次望”。“因而”不只表示結果,還表示推論,作用是連線上文,承上啟下,如“暗藏的敵人比公開的敵人更難識破,因而也更危險”。“於是”也是連詞,重在表前後兩事在時間上、順序上的承接關係,如“大家都鼓勵她,於是她漸漸地恢復了自信”。

  【因為 由於】二者都是連詞兼介詞,都可表示原因,做連詞時,都可連線分句。“因為”常和“所以”搭配,不和“因此”“因而”搭配;“由於”則可以和“因此”“因而”搭配。“因為”可以用於後一分句,“由於”不能。做介詞時,都可以和後面的詞語組成介賓短語,放在主語的後面或前面,在口語裡,“因為”比“由於”常用。如“他今天不能來上班,因為他病了”“由於工作太忙,因而照顧不了孩子”。

  【尤 尤其】二者都是副詞,都含有比較的意味,都有強調作用,所強調的,可以是整體中更為突出的某部分,或一般情況中更為特殊的情況,也可以是能夠構成比較關係的幾種事物,或幾種情況中更為突出的事物和情況。其區別是:

  詞義色彩不同,“尤”只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不能用在名詞前面。“尤其”則不僅能用在動詞前面,也可用在名詞前面,不過此時常在後面跟一個“是”,說成“尤其是”。“尤”用在雙音節形容詞前面時,常在後面跟一個“為”。如“不到半年,頭髮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甚而至於常常忘卻了去淘米”“這一點,對於各級領導來說,尤為重要”等。

  【與 和 跟 同 及 以及 並】這七個詞都是連詞,但其具體用法和意味不完全相同。

  “與”是從文言文裡繼承過來的,因此,口語中用得較少,但在文章的標題及書面語中較為常見。如“批評與自我批評”“《文學與出汗》”等。

  “和”“跟”“同”都是現代口語裡的詞,用法大致相同。“和”用法最普遍,文章裡最常見。“跟”在北京話裡用得比“和”更多。“同”流行在華中一帶,書面上多做介詞。

  “和”“同”“跟”“與”除了做連詞外,還可以做介詞,一般說來,可從兩個方面來判定:一是前後兩個部分可以對調,對調後基本意義不變的是連詞;前後兩個部分不能對調,對調後意義跟原來不同的是介詞。二是如果是介詞,它的前邊可以插入別的成分,如果是連詞,它的前邊就不能插入別的成分。

  “和”“跟”“同”“與”可以連線名詞,也可以連線動詞或形容詞。用“和”“跟”“同”“與”連線的動詞或形容詞往往做賓語、主語、定語,不大做謂語。

  “及”和“與”一樣,也是口語裡不大用,可它跟“與”的意味不同。它本來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它所連線的兩頭顯然有主要和次要或先和後之分,因此它所連線的兩部分不能顛倒過來。“及”也不能用“與”來代替,“及”常常跟“其”或“其他”連用。

  “以及”的作用相當於“和”,但又有區別。它和“及”一樣,所連線的兩邊前一部分總是主要的。但“以及”的用處又比“及”廣泛些,它不但能連線名詞,也能連線動詞、短語和句子。

  “並”專用來連線動詞,或以動詞為中心的片語,有進一層之意。

  【與其 寧可】二者都有把兩件事加以比較,衡量得失,選取其中一件的意思,都是連詞。其主要區別是:“與其”用於取捨關係的複句中,常和“不如”一詞相呼應,表示舍此取彼。“寧可”相當於“寧願”,有“寧願”的意味,常和“決不”相呼應,表示取此舍彼。如“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抗爭”“他寧可自己吃點虧,也決不虧了廣大人民群眾”等。

  【暫且 姑且 權且】三者都是副詞。“暫且”有“姑且暫時”的意思,表示發生這種情況是暫時的,重在強調時間短暫,稍稍帶有讓步意味。如“主任不在,讓小丁暫且頂一下,你看怎樣”。“姑且”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就一下,以後再做結論,重在強調讓步。如“姑且承認你說的都在理,但你無論如何也不應打人”。“權且”,有“暫時只能”的意思,指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這樣,如“校長不在,會議權且由楊老師代替參加”。

  【左右 上下】二者都是助詞,用在數詞或者數量詞後面,表示約數。“左右”“上下”前面的數目必須是確定的,不能是約數,同時數詞或者數量詞前面一般不用“約”“大約”等副詞。但是“上下”不表示時間的約數,而“左右”可以。如“九點鐘左右,江津號顫抖著起航了”“王大爺看上去也就是七十歲上下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