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選修五重要知識點

  地理複習的重點在於圖文要結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岩石分三大類: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變質岩***變質作用***。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2***外力作用——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喀斯特地貌:雲南的路南石林、桂林。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二***

  1.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

  ***三***

  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反射: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散射: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併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