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是個怎麼樣的人

  項梁是秦末著名起義軍首領之一,楚國貴族後代,有關項梁的形象,電視劇也有很多,那項梁是和電視上一樣的人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楚漢傳奇》中,剛開始項梁還只是一個落魄的貴族,雖然一心想著復辟楚國,但奈何時機未到。有一次,項梁曾殺了一個人,但是他沒有逃跑,敢於承擔,跟自己的侄子項羽,去司馬欣的府上自首。司馬欣覺得他是一個英雄、志士,就將他放走,不治他的罪。可見,項梁是一個敢作敢當的大丈夫形象。

  之後,他們就想要逃亡到吳中避難。恰巧李斯派遣司馬欣,想要將其擊殺在咸陽。本來士兵們早已經發現了項梁,碰巧張良路過,將其解救,於是張良就成了他的救命恩人。雖然日後張良投奔到劉邦的帳下,項梁為了挖掘這個恩人,費盡了心思,但是於事無補。范增建議他,將張良給殺了,也不能讓其在劉邦帳下效勞,但是項梁念及恩情,並沒有這麼做,只是把張良送回韓國,給予金錢。可見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對自己的恩人下狠手,這也說明他不是一個成大事的人。

  不知為何,項梁在吳中這一帶的為難依舊很高,對賢士可謂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對待士兵們,他是念及性命,不希望損失任何一個人。

  之前說到項梁出身於貴族,是大將項燕的後代,因此他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能夠屢次在跟秦軍的拼殺中,取得勝利。但就因為勝利來的太快,讓他在驕傲自滿中,戰死在定陶,可見他的性格還是有點缺陷,不是一個成大事的料。

  項梁起兵反秦的故事

  在公元前209年的時候,秦始皇去世之後,秦國依舊驕奢淫逸,對百姓不斷的剝削,並且秦法極為嚴苛,導致陳勝等人因過了服徭役的詩句,覺得都得死,那還不如起義,於是在大澤鄉進行農民起義。

  這一年的9月,在會稽這個地方,有著項氏一族在此居住,並且其領頭的項梁跟當地的太守殷通關係還不差,曾替他出謀劃策。眼看陳勝起義之後,殷通就對項梁說:“江西那一塊的農民都起義造反了,這也許就是上天告訴我們,是時候可以反抗暴秦的統治了,我聽說這種事情最好先發制人,比別人慢了一步,那就得聽從別人的派遣了。而我也想要起義,任命你和桓楚為大。”這個時候,桓楚其實已經逃亡到了澤中那一帶。項梁說:“桓楚都逃到那麼遠的地方了,誰都不知道他的落腳點在哪兒,只有我侄子項羽才知道,我回去問一下他。”於是項梁出了太守府,把項羽給叫了過來,讓其拿著劍,在府外等候。

  於是,項梁再次進入太守府,坐下來跟殷通說:“我侄子項羽現在就在府外,請召他進門,令他去找桓楚。”於是,殷通就跟下人說,把項羽帶入府內。而項羽剛一入府沒多久,項梁就示意,叫項羽動手。於是,項羽就拔劍砍下殷通的腦袋。項梁此時,提著殷通的腦袋,然後手中拿著他的太守印,到了門前,引得殷通的手下大吃一驚,拿劍就上去。項羽見狀,就把上來的幾百個士兵都給殺死,而剩餘的士兵都畏懼項羽,然後臣服於他。

  項梁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他號令自己原來認識的那些官吏,告訴他們自己將要起事,馬上發動暗地裡的那些吳中8千子弟兵。然後任命各個官職,把混亂的局面治理的條條有道。集中力量,準備對抗暴秦。

  項梁和項羽是什麼關係

  說起項羽,首先想的就是他的勇猛,能夠力能抗鼎,還有就是力敵千軍,身負萬人敵的本事。但是為何他最終的結果會是失敗,有人說是他不聽信叔父,又有人說是隻能怪項梁死太早。

  項梁是楚國的名將項燕的兒子,並且是項羽的親叔父。項羽年幼就跟隨他,在其起兵反秦的時候,兩個人就是一起共圖霸業,想要攻破暴秦。在此之前,他們有過很多的準備,例如項梁就曾給項羽找過很多老師,讓他們教授項羽本事,其中就有劍道,而我們都知道項羽的脾氣極為暴躁,他不滿老師的囉嗦,跟其打了一架,發現老師打不過自己,於是不再學劍道。項梁的本意就是讓其學習劍道,安撫他那暴躁的品性。

  於是,他把項羽叫到自己身邊,問他想要學習什麼。項羽說的就是萬人敵,學習兵法,他又不滿足於一步步開始學,他覺得自己能夠一步到位,而項梁覺得學習兵法就得循序漸進,兩個人雖然有分歧,但是項羽依舊聽從其叔父的話。

  直到起兵攻打秦軍之後,他們曾有一次大勝,俘虜了一萬的秦軍。原本項梁設想著將他們馴化,加入到項家軍內,而仇恨秦人的項羽,連夜將這一萬人給屠殺幹盡。項羽這樣的行為,氣的項梁怒斥他,罰其閉關,不讓他上陣沙場。之後沒多久,項梁就戰死定陶。

  可以說,在項梁還沒有死的時候,項羽最聽從的人那就是他,就是因為他,才把項羽推上了歷史的舞臺,讓我們能夠這個西楚霸王的英姿。但就是因為他死的過早,他的謀略並沒有實施多少,這對於項羽來說,是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