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總結表格歸納

  細胞器知識點是高一生物必修一課本重點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表格把知識點整理出來。下面小編給高一同學帶來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總結表格,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表格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發現:①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②1864年,德國科學家把綠葉放在暗處理的綠色葉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③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釋放的是18O2;第二組提供H2 O和C18O,釋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

  2、葉綠體的色素:①分佈:基粒片層結構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種類:高等植物葉綠體含有以下四種色素。A、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包括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黃綠色***;B、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包括胡蘿蔔素***橙黃色***和葉黃素***黃色***

  3、葉綠體的酶:分佈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光反應階段的酶***和葉綠體的基質中***暗反應階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過程: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②暗反應階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呼吸作用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後線上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絡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高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於呼吸作用的計算規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②產生同樣數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高一生物學習方法

  1.找到並利用規律

  作為高中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學的學習有它自身的規律,我們只需要找到其中的規律並加以利用其中的規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輕鬆學好生物學這門學科。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有一些常識性的規律是我們必須掌握並能熟練運用的,例如生物進化論中涉及的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等的一系列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之後你就能在遇見相關問題的時候從容熟練的加以利用去分析其他相關問題。除此之外,規律的掌握和利用還有利於促進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你掌握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後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為什麼線粒體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摺疊形成脊的益處何在”等相關問題了。

  2.培養觀察和比較的能力

  觀察和比較在學習任何學科的學習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觀察可以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而比較能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與舊事物的不同所在,能有助於我們理解並掌握新的東西,故而,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好好利用這兩項本領。我們知道在生物學的學習中經常會做一些生物實驗去獲取或是驗證一些結論,由此可見在生物實驗中觀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中生物學學習中需要記住許多公式概念等知識,這些知識中有些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不仔細很可能就混淆了兩者,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就是顯得十分重要了。運用比較的方法能讓你在弄清楚兩者的差異的同時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徹。

  3.學會歸納總結

  我們知道,為了把一個知識講得很透徹,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將課程分成一塊塊進行講授的,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理解。但這樣做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知識缺乏整體性,顯得零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之後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再像用線穿珠子一樣將知識連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樣做有利於我們對整個生物學科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比如,神經細胞、腦與脊髓灰質各自有他們的知識點,但是他們也有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就是把他們串起來的線索所在。

  4.正確利用所學

  我們學習各學科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生物學也不例外。一門知識或是技能只有在實踐應用中才能真正被掌握,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所在。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目的在於指導我們的生活與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敢於動手事件的勇氣。正確的利用所學的知識造福於社會發展,造福於人類發展應該是我們青年的所應有的理念。

  5.總結

  “溫故而知新”對一段時間內的知識,或者對某一部分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整理,複習是實現學習效果良好的有效方式。通過對知識結構的歸納梳理形成相關的知識網路可以極大地提高對知識的記憶程度,實現對知識的更好掌握。

  在這個總結複習過程中,需要做到及時與科學合理,使知識結構能夠是具有條理性、系統性、連貫性,這樣我們才能全面掌握知識,如同由零碎知識點構成的知識巨集圖,只有對零碎知識點實現理解學習,才能最終完成對整體全面的學習,點面結合是對知識進行靈活理解與運用的有效方式。


猜你感興趣:

1.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器知識點總結

2.高一生物必修1《細胞器》知識點

3.高一生物必修一走近細胞知識點總結

4.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知識點總結

5.生物必修一走進細胞知識點彙總

6.高一生物必修一細胞的生命歷程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