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拿來主義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拿來主義》說課稿,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必修四《拿來主義》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魯迅先生寫的關於繼承文化遺產方面的一篇雜文,編排在人教***實驗***版必修IV第三單元“隨筆雜文”第一篇。魯迅先生的雜文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語言特點。因果論證、比喻論證是其突出的論證方法,在魯迅先生這篇雜文中中得到了很好體現。另外,隨著我國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外來文化也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該如何來對待這種影響,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觀點,並對自己有所啟發和借鑑。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魯迅雜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目標:⑴知識與技能目標:把握文章思路、結構和觀點;揣摩魯迅雜文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⑵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運用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⑶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情,確定教學重點如:學習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推理的邏輯性;揣摩魯迅雜文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確定教學難點如:學習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明確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著重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二、教學方法

  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本文采用“疑問教學法”相對合適。

  通過質疑——析疑——釋疑三步法,以培養學生積極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議論文的把握程度還只停留在運用引證和例證這兩種最基本的論證方法來闡明一個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論證方法如較常見的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還未掌握,並且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

  四、課時安排

  第1課時:理清文章層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論證方法,掌握作者論證的內在邏輯性;第2課時:分析8-10自然段,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設想:鑑於高一學生知識基礎弱和魯迅先生雜文對於他們難以理解的現狀,我採用由淺入深,在逐步理解教學難點的基礎上,帶動因果論證及思路的理順。

  ▲ 匯入

  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 檢查預習情況,鞏固基礎知識

  ▲ 突破“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這一難點

  ▲ 突破這一難點,學生有一定的難度,需採取搭建學生知識臺階的策略:採用教師質疑、學生集體探究式析疑、師生共同釋疑的方法,通過例證法、類比法等論證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問題分為三個梯度,每梯度的問題為一個臺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臺階,這樣這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1、什麼是閉關主義?什麼是送去主義?

  2、在論述“送去主義”時,作者依次擺了什麼事情來說明的?運用了什麼方法論證的?

  第二梯度:1、作者在批判送去主義之前為何先談閉關主義?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聯絡和區別?

  2、在論證“送去主義”危害時,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

  第三梯度:1、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

  2、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還提到“拋來”“拋給”“送來”“拿來”,它們的的含義各是什麼?

  3、在論述“送來”的危害時,又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 其實質是什麼?

  4、作者對“送來”態度如何?為什麼?

  至此,送去主義的危害揭露無疑,順理成章引出“拿來主義”。設定三個梯度問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重在培養素質,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突破因果論證這一重點

  突破這一重點,採取從“果”入手的策略,切中要害;採用教師質疑、學生個體探究式析疑、師生共同釋疑的方法,通過因果論證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層次。

  1、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指出哪些自然段寫的是“原因”,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哪些自然段寫的是“結果”,即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哪些自然段是“結論”,即文章主旨?你認為文章應如何劃分段落?各段寫了什麼內容?

  2、作者寫作的思路是什麼?第7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 小結

  方法:學生課堂小結,教師補充完善,梳理知識脈絡,把握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簡明化、形象化。

  小結:本文是作者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而寫的一篇雜文,提出應採用“拿來主義”的方法批判地吸收和借鑑文化遺產。文章採用了先破後立的論證方式構段的。課文的前部分寫出了“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主要揭示了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作者運用了例證法、類比法,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受貧窮、被凌辱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六、佈置作業: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