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優秀生的政治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與初中的有較大的區別,四本必修教材側重於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文化現象和和生活中的哲學寓意,想要學好政治,高一的同學需要科學學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1、課前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聽課的基礎。新授課要求預習教材,因為授新課是傳授教材的新內容、新知識,預習功課可提前發現自己在新課學習中的難點,以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與新課有關的問題,從而增強聽課的主動性和理解力。凡新課預習要做到“四出來”,即把簡單觀點背出來、主要觀點標出來、重要論點劃出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預習過程中要邊讀、邊思、邊劃、邊記,即一邊閱讀,一邊劃出重難點,以便在上課時注意留神,把握重點解決難點;一邊讀一邊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難點記下來,把自己的初步體會或點滴看法記下來,準備上課時解決或參考。

  2、認真聽課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獲得知識的最主要途徑。第一,集中精力,專心聽課。這是保證聽課質量的主要條件,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從老師講課中受到啟發,發現問題,提高聽課質量,才能做好筆記,為課後作業和複習打下基礎。第二,眼、耳、腦、手並用,看、聽、思、記結合。眼睛要看教材,看板書,看老師的手勢表情;耳朵聽內容;腦要協調眼、耳、手的活動,思維要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手要認真做筆記,在書上劃出重點、記符號,同時在四者並用,四個動作結合時,要注意協調看、聽、思、記四者的關係。首先是聽,聽是關鍵,是基礎,特別要聽對難點的講解;其次是記,心記不如筆記,聽課筆記一定要記,而且要記好;第三是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啟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得到更多收穫;最後是看,看雖處於輔助地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

  1、記課堂筆記

  好腦子不如勤筆頭。記好聽課筆記可以幫助思考,加強記憶,有利於課後複習,鞏固和提高學習效果。怎麼記呢?一般採用兩種方式記聽課筆記。第一種方式是書上批記,即將主要論點、論據、重點、難點及理論知識的層次等在書上逐一做下各種符號,必要時還做一些文字記述;第二種是筆記本記錄***聽課摘記***。但無論怎麼記,切忌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老師的板書,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不一定都記,老師沒有寫的也不一定都不記。要聽記結合,不要貪多求全,把老師每一句話都記下來,要記關鍵性內容,特別是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凡是課本上敘述詳細的地方,可以不記內容而記書碼和行數,同時記筆記要精簡內容、分門別類、使用統一符號。

  2.及時鞏固複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複習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針對目前的新授課,我們學生自己複習的形式主要是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其中日常複習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複習形式和方法。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的。熟記以後,一小時忘56%,兩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說第一次重複最重要,當天學過的內容一定要進行及時複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及時鞏固增強記憶的效果。否則,日積月累,不會的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基礎差,以後很難再補,所以當天講過的內容一定要及時鞏固,搞好日常複習。其次是階段性複習,階段性複習可以按照筆記把知識編製成簡明扼要具體直觀的圖表,實現知識的系統性。總之通過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就能實現區域性到整體,整體到區域性知識的相互轉化。

  三

  1、一定要全面、準確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別是高考高頻考點,從橫向縱向、內涵外延等方面剖析基本概念、原理。如貨幣、網際網路金融、匯率、財政赤字、稅收、企業經營、“走出去”等,把這些概念原理讀“死”,把教材讀“厚”。

  2、理論聯絡實際,活學活用。要走出教材課堂的小圈子,盡一切可能的將所學原理和現實生活相聯絡。其實經濟學、哲學就在現實生活中,你不花錢嗎?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就是經濟,而且花錢這個活動中就涉及分配、消費、儲蓄、保險、股票、第三產業等諸多經濟學的問題,我們在網上交流就涉及第三產業、資訊化、工業化的問題,所以關鍵還是要做個有心人,充滿興趣,主動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動地去背政治。要相信知識獲得的同時,樂趣的獲得也會成為一種必然。正因為政治著重能力的培養,但又作為高考的一個科目,因此我們在學政治的時候要學會讀書,把厚書讀薄。在讀書的過程中掌握“不動筆墨不讀書”、“不記憶不讀書”兩個基本原則,二者合而為一,具體體現在勾畫書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這樣把範圍縮小,提高了學習效率。

  3、時政性強是政治科的一大特色,經常看看報紙、新聞,或從其它方面瞭解一些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有助於培養政治學科思維。如關注人民幣加入SDR、G20杭州峰會、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城市、每年的“兩會”、黨代會專題等。

  4、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相結合。通過作業練習,在每次的練習中融入一到兩題政治核心素養內容的題目,學生在讀題或老師的講評中領悟知識,提高思想素質。如學完《經濟與生活》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後,佈置學生參與家庭理財,“當家一個月”,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記好每天家庭消費內容、錢款,到月末結算一次,並對自己的家庭消費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練習訓練.學生懂得“當家才知柴米油鹽貴”的道理,從而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由此培養了艱苦奮鬥精神,學會了感恩。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倡導“日積月累”的長效教育。練習滲透德育的內容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並貴在堅持。筆者堅信,經過長期的累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提高必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