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答題方法

  為了幫助高考考生複習數學,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考數學一輪複習答題方法,歡迎閱讀。

  

  一、答題和時間的關係

  整體而言,高考數學要想考好,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一定量的習題練習,在此基礎上輔以一些做題方法和考試技巧。往年考試中總有許多考生抱怨考試時間不夠用,導致自己會做的題最後沒時間做,覺得很“虧”。

  高考考的是個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會做題還要準確快速地解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並能取得較高的分數。因此,對於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養成快速而準確的解題習慣並熟練掌握解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快與準的關係

  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如去年第21題應用題,此題列出分段函式解析式並不難,但是相當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式甚至一次函式都算錯,儘管後繼部分解題思路正確又花時間去算,也幾乎得不到分,這與考生的實際水平是不相符的。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三、審題與解題的關係

  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於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0”,自變數的取值範圍等等***,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四、“會做”與“得分”的關係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如立體幾何論證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丟失1/3以上得分,代數論證中“以圖代證”,儘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於不善於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再如去年理17題三角函式影象變換,許多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五、難題與容易題的關係

  拿到試卷後,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作答。近年來考題的順序並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如去年理19題就比理20、理21要難,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定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高考數學基礎題型答題技巧

  一、選擇題:

  高考數學題選擇題佔40%的比重,把握好選擇題是考取高分的基礎。選擇題中一些特殊方法,如排除法、特殊值法、特殊圖形法、極限思想等的合理運用會使結果更準確,速度更快,尤其是遇到較難的題目,首先應考慮是否可以用這些方法來解。有些題目其實就是考查學生靈活應對能力的,常規思維很難解決。而哪些題目可以用此法,關鍵是看題中所給的條件和所求結論是否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一般性。

  這裡提一下特殊值法,特殊值法最適合的是選擇題,尤其適合的是選項裡都是一個答案的題目,可以直接用特殊值代入驗證。不過,用特殊值要熟練,思路要清晰,基礎知識要完全考慮到,而且不能脫離題幹,不然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另外,特殊值法並不是只是代入一個特殊值就好了,可以儘量把能想到的兩三個特殊值代進去,比如在三角形中,特殊值可以代入30°、60°、90°,但同時也應該注意三角形邊角比例的關係,不然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答案,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這裡解析中取的特殊值是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均為60°,如果取三個角分別為30°、60°、90°,雖然同樣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特殊值,但卻跟題幹中所提到的“三個角對應的三條邊a、b、c為等差數列”不符,自然就無法得到正確答案了。

  二、填空題:

  概念要清,方法要對,計算要準。填空題對思維的嚴密和計算的準確性要求都很嚴格。符號、小數點的錯誤都會造成勞而無獲,因此要特別注意運算的規範,要一絲不苟,不可貪快不細,做無用功。

  三、解答題:

  這一型別的題目的要求除了與填空題相同外,還應注意:

  1、注意分步解答題目的形式,若各個小問題由一個大前提統領,則很可能上面的結論是下面問題的條件,要注意這一點,同時若小問題單獨添加了限制條件,則其結論不可應用於下一個小問題的解答,所以應仔細審題,不可疏忽。

  2、在運算過程中要求一次性運算準確,否則若出現運算失誤,考生往往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很難檢查出來。只要細心了,對自己就要有信心,不要一道題做了再反覆去檢查是否準確,那樣會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在此問題上應把握“寧慢勿粗”。

  3、對於解答題,要注重通性通法,不要過於追求技巧,把高考神祕化。因為高考越來越注重基礎與通性通法的考查。舉個例子來說吧,解析幾何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很難得全分,通常解析幾何放在高考最後一題或倒數第二題的位置,算是一個壓軸題吧。這類解析幾何題的通法就是把直線方程與曲線方程聯立,雖然有些時候可能計算會比較麻煩,但是都能做得出來。如果過於關注技巧,對有些題目就不適用了。

  如以下的題目,就是直線和雙曲線方程聯立的一道題:

  4、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要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常規題目上***一般是指前19道題和最後1道選做題***。從高考的試卷來看,它的基礎分可能會佔到百分之七八十,如果你把基礎題、常規題做好了,取得中等成績是沒問題的。在這個基礎上,再拿一些難題的分數,就能獲得比較理想的分數了。反過來,如果求快心切,就很容易在前面的基礎題上出現本來可以避免的失誤,而後面的難題又不一定得分,這樣和別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很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