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上學期教學總結

  教學總結是教師個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檢討,高一數學教師該如何寫好上學期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20xx-20xx第一學期高一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這學期我擔任高一7、8兩個普通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深入研究教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一方面,從學生基礎來看,學生底子,另一方面,上課比較活躍,上課氣氛非常積極,但中等生、差等生佔較大的比例,尖子生相對比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根提高數學高效課堂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教

  材,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比較感興趣的事例和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數學,就要讓學生喜愛數學,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笑話和數學典故,讓他們更瞭解數學,更喜歡學習數學。只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解題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數學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兩極分化的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

  的輔導。數學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想,多練。為此,在自修時,我堅持下班瞭解自修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紮實基礎的方式,先打實他們的基礎,然後想辦法提高他們的能力。

  ***二***

  一、在備課時我抓住以下幾點

  ***1***備課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

  備課中我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問題,對定理的理解、掌握應用,二是學法指導,在備課時就要充分考慮好,每節課的學習都要讓學生學會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在這方面下些功夫,學生就能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習的效率就體現出來了。

  ***2***備課應考慮師生雙邊互動式

  新課標強調“教”服務於“學”, 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在備課時,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3***備課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備課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新知識學習的切入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設計課堂教學,把握學習的鼓動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差異,根據物件確定分層施教,架好學習的橋樑,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得了”,使學有餘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

  ***4***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課後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我在課後把上課的一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知識體系。

  二、在教學工作中我做到以下幾點

  ***1***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在課前做不做預習,學習的效果和課堂的氣氛完全不一樣。為了抓好這一環節,我常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好以下幾點: 1、本小節主要講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點?2、本小節還有哪些定理、性質及公式,它們是如何得到的,你看過之後能否複述一遍?3、通過預習,你有哪些疑問,把它寫在作業本上。

  ***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作為數學教師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顯得至關重要,我採用組織引導,設定問題和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講授新課時,我將教材組成一定的嘗試層次,創造探索活動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從特殊去探索一般,通過類比、聯想,從舊知去探索新知,收到較好的效果。

  ***3***在課後作業,反饋練習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後作業和反饋練習、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這一環節的教學,也有利於複習和鞏固舊課,還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完一節、一課、一單元后,讓學生動手“列選單”,歸納總結,要求學生儘量自己獨立完成,以便正確反饋教學效果,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把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 三、存在的困惑:

  ***1***書本習題都較簡單和基礎,而我們的教輔題目偏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學生完成情況很不好。課時又不足,教學時間緊,沒時間講評這些練習題。

  ***2***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現象,更少鞏固練習的時間。勉強按規定時間講完,一些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來越多。而且知識內容需要補充的內容有: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與係數的關係;解不等式等知識。

  ***3***雖然經常要求學生課後要去完成教輔上的精選的題目,但是,相當部分的同學還是沒辦法完成。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有的學生則是學習意識淡薄。

  ***三***

  一、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在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階段,往往會有些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例如新的競爭壓力,以往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等一些問題困擾和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確實下了一翻功夫。

  1、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思想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開學初,我就給他們指出高中數學學習較初中的要難度大,內容多,知識面廣,讓他們有一個心理準備。

  2、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開始,有些學生有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作業字跡潦草,不寫解答過程;不喜歡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不會總結消化知識;對學習馬虎大意,過分自信等。我要求統一作業格式,表揚優秀作業,指導他們預習和複習,強調總結的重要性,並有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寫章節小結,改錯本,總結做題規律等。對做得好的同學全班表揚並推廣,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學要批評。在我的要求下,大多數同學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度。當然,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問題並不容易,以後還要堅持下去。

  二、刻苦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

  高一的教學對我來說雖不是一個新的內容,但要做好不容易。我認真閱讀新課標,鑽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教學資料,適當增減教學內容, 認真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真正做到重點明確,難點分解。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向老教師討教或在備課組內討論。多聽課、多體會,多總結,爭取堂堂總結,這樣每堂課便有不同的收穫。另外,我還積極閱讀教學教參書籍並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三、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方法

  鑑於本年級學生整體數學成績不平衡,段考前,課堂教學非常緊密,生怕學生聽不懂,學不會,課堂上總是講一遍再重複一遍,甚至2遍。但是,段考成績並不理想。反覆的講有礙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績也就不會突出。段考之後積極總結、反思。決定實行學生探究、分析、自己少講點播的方法,這樣整個課堂幾乎就是學生再講在學在動腦。有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去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學生都有想展示自己才華的一面。

  堅持了一個學期,我感覺收穫頗多,團結全組教師,開展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發揮集體力量。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