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分析

  在考試結束之後,做好試卷的相關分析,會讓你得到新的收穫。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一、試題分析。

  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數學試卷全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全卷共三道大題22道小題,包括10道單項選擇題,6道填空題,6道解答題。全卷試題題量適宜,難度中等偏高,全面涉及到本學期教學的全部內容,重點考察有理數、相反數、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三檢視、方位角、角的計算、找規律、有理數四則混合運算、合併同類項等。試卷內容比較靈活多樣,對基礎知識、生活實踐、看圖做題等都有考察,尤其是把課本知識融入生活實踐中的這類題型,最能體現素質教育,同時也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試卷最後一道題***第22題***涉及到有關函式的知識,雖然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解答,但明顯超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所以基本無人能夠得到滿分,這是本次測試的一大失誤。另外,第21題答案出現失誤而沒有糾錯,所以很多學生正確的答案被誤判為錯誤,導致大量學生失分。

  二、考情分析。

  本人任教七年級二班數學教學,七二班平均成績48.25分,高出其他班級平均成績10餘分,基本實現學期初預定目標,也基本達到歷年本校數學平均教學水平。最高87份,最低7分,高低分之間相差近80分,相差懸殊,由此可知本班學生數學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大部分在平時能夠重視數學課程,能夠花功夫按時完成數學科目各項作業,課堂參與度高,對數學課程有興趣,能夠花時間預習複習數學課程的學生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但總體而言,學生數學成績和個人以往數學基礎和智力存在較高相關,同時,數學成績較好也可以預測其他科目成績。另外設計操作方面的題型也答題較差,這和學生空間思維不夠發達有較大的關聯性。

  三、教情分析。

  本學期是本人第一次執教七年級數學,本人基本依照如下原則開展教學:

  1,緊扣書本內容,鞏固學生基礎。

  2先學後教,每節課我都是先自己認真的學習後,完成了課後的練習後再進入課堂給學生授課。

  3勤奮虛心。認真督促學生按時完成每節課課後作業,按時批改學生作業,對存在錯誤的地方耐心修改提示。

  4不辭辛苦,百鍊成鋼。數學科目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規律,熟能生巧才能學好。本人充分利用午自習、晚自習甚至課下時間,對學生耐心講解輔導,把數學教學從課上延伸到課下。通過分析質量檢測成績可以看出,以上教學措施基本正確有效。存在不足之處就是在後進生轉化方面乏善可陳,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重點改進的地方。

  四、改進措施

  雖然從檢測成績看基本達到預期目標,也符合本校數學總體教學水平,但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畢竟還有很大的差距,學生的成績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新學期擬定通過以下措施進一步提高本班數學教學水平:1狠抓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發揮每一節課每一分鐘的教學效率。2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訓練學生把課本知識遷移到生活實踐中來3開動腦筋,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興趣高了,學習熱情有了,才可能學好數學課程。4加強學生的讀圖及觀察能力培養。

  ***二***

  一、命題說明:

  本卷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材的內容為基本素材,力求體現《課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努力貼近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試卷的主要特點如下:

  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題以本冊教材主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考點來設計試題,併力求將各知識點放到實際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和知識的內在聯絡,而不是單純考查對知識的記憶與識別。

  2、重視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對運算的考查強調的是基本的運算能力,對計算量和難度進行控制,避免繁瑣的運算;對空間觀念則從多角度去考查,如用平面截幾何體***如第二大題第1小題***,摺疊立方體***如第二大題第2小題***,畫簡單幾何體的三檢視***如第六大題第1小題***;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則加強了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視歸納推理***如第九題***,類比推理和合情推理***如第十題必須用到船順流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船逆水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而這兩個結論的獲得必須根據生活經驗做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3、試題貼近生活、突出運用。注意從生活實際中選取有關問題作為命題的素材,如第一大題的第4小題、第10小題、第11小題、第12小題,第二大題的第4小題,第八大題,第十大題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思考、形成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有重要的意義。

  本卷滿分值120分,總題量28題***其中填空題13題,共26分;選擇題7題,共21分;解答題8題,共73分。***第一章12分,約佔卷面總分的10%;第二章29分,約佔24%;第三章22分,約佔18%;第四章13分,約佔11%;第五章27分,約佔23%;第六章12分,約佔10%;第七章5分,約佔4%。考查內容覆蓋本冊教材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的知識點。難度分佈為:容易題:中等題:難題的比值約為8:1:1。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從巨集觀上看,據統計全市***除明鴻中學外***平均分為67.4分,及格率為47.1%,優秀率為13.1%。非重點中學的平均分最高為80.9,最低為52.1,二者相差28.8分;及格率最高為75%,最低為21.4%,二者相差53.6個百分點;優秀率最高為24.9%,最低為3.2%,二者相差21.7個百分點。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各校發展很不平衡,成績差距很大。

  三、對今後教學的建議

  1、深入學習課程理論,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努力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要通過學習強化課程意識,進一步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性質、特點以及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能,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向具有現代特徵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從演繹式教學轉向歸納式教學,即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則等--解釋、應用、拓展。

  2、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應僅僅教數學結論,而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探索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意義建構,進而到達對知識的真正理解,並注意揭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歸納、提煉和總結蘊含在知識內的數學思想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對基本技能的訓練,應通過創設新的情景,讓學生在變化的情景中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訓練,而不能變成大量的、機械的、重複的操練,因為操練並不發展意義,重複並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學習負擔,降低學習效率,引起學生的厭惡。

  3、重視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加強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觀念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注意分析處理資訊能力、探究發現能力,數學語言能力、數學運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調控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對運算能力的培養,既要鼓勵演算法的多樣化,即鼓勵筆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計算器進行復雜運算,又要防止過分地依賴計算器而忽視筆算、口算、估算能力的傾向。對空間觀念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展開思考與訓練,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對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演繹推理,又要重視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統計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發展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4、注重積極的情感、負責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發揮非智力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應用價值,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