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學論文

  一些關於生物教學的論文,會讓你在教學上有新的收穫。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世界各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科學教育。生物學作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點學科,其基礎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過重大變革來提高生物教學。目前的生物教學體現了基礎性,但忽略了對內容的更新以及對學生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脫節。現在有些生物教學仍然是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生物界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決定了生物的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要求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資訊、培養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有效備課

  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傳統備課中常用瞭解、掌握、理解等動詞描述的教學目標,學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需要準確瞭解。備課時應儘量用知道、說出這樣的動詞。

  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並不只是一張白紙。現代社會中,孩子在資訊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澱,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

  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並“再度開發” 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過精挑細選、反覆洗練的。教師必須給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但傳統備教材中,教師一般主要是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後知識的聯絡等。而有效備課應更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講授

  1、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創設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一般不會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而有效講授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在傳統的講授中,教師只有講到重難點內容時,才會提醒一下。但由於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3、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鬆,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儘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4、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並且要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三、有效提問

  1、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要向全體學生髮問,抽答面要廣,這就必須要求所提問題必須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後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相應到引導。

  2、有效提問要求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材中找出標準答案的問題是常見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儘可能多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問題提有所用,有學習價值。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 曾經的教學是“滿堂灌”,新課程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於是“滿堂灌”的現象少了,但我們的課堂又遭遇到了“滿堂問”的尷尬。教師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諸如“對不對”、“是不是”等低階問題充斥課堂,這種課堂氣氛可能是活躍了,但學生收益不多,雖然在形式上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沒變,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這種“滿堂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難點,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也限制了學生思維。

  四、有效傾聽在學習過程中。

  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麼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麼沒有機會說出完整的答案,要麼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迴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這也是生物教學加強“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

  ***二***

  一、在實驗方面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創設多種情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並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例如; 七年級的學生的第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本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對於如何觀察卻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來引導學生明確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而要想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到細胞,材料必須薄而透明,要達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製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以此同時,臨時裝片的製作又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將書本上洋蔥磷片葉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我們可以將整個製作過程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這樣,學生面對實驗臺上的各種用具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並鼓勵學生大膽而又細心的進行實驗嘗試操作,對於不規範的操作,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本實驗是學生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使用顯微鏡學生非常積極,在此,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例如:調節粗細準焦螺旋要用雙手進行,轉動轉換器不能搬著物鏡進行。觀察到細胞之後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在此,細胞的結構又是本實驗的另一重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多種細胞結構,通過比較和分析,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按從外到內的順序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並指導學生正確繪圖,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例如:繪圖要保證圖形的真實性,在一張紙上圖形要位於左上角,陰暗部分只能用鉛筆尖來點而不能塗等。最後,總結自己在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學生歸納整合的能力以達到做實驗的目的。

  二、在知識方面

  對於知識點的教學,有很多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講解,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創設情景,並且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瞭解其中的生物學道理。例如;在探討“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這個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將一滴紅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變紅的過程,直接在課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實驗,就可以理解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同時多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化難為簡;“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類比的方法,如:將細胞膜比作蚊帳,對人體有益的空氣能夠進來,而對人體有害的蚊子卻不能進來,使學生了解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怎樣控制,控制了什麼物質,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例如,“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資料,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如:將細胞看成汽車的話,線粒體就相當於汽車的發電機。這樣就能通俗地理解細胞通過葉綠體和線粒體實現了能量的轉換,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我們對課堂的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問題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使大部分學生都能與同學合作探討、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不同的觀點勇於質疑,例如;我們在《開花和結果》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花”的錄影片段和圖片,欣賞描寫花的詩句,觀察“花的結構’等活動,不僅訓練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還拓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其愛護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重視採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評價,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學生是非常積極主動的,如:一些對生物學有特別興趣和愛好的學生,我們老師就應該在平時參與活動和課堂互動的過程中鼓勵和幫助他們,使他們在鼓勵和幫助下發展自己的興趣,從而逐漸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知識的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