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

  做好每一個資料的複習,會讓你贏得考試的勝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1、農業與我們

  ⑴概念: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

  ⑵地位: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⑶主要部門:依據勞動物件的不同,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個部門。

  2、農業的地區分佈

  ⑴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主要表現為東西、南北和垂直三個方面的差異。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業區。

  ⑵東部地區農業分佈

  ①種植業:東部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地區。

  ②林業: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③漁業: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⑶西部地區農業分佈

  ①天然草場廣佈,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綠洲。

  ②我國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

  ⑷南北差異: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

  我國三大產棉區: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3、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①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

  ②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於耕作的地方,適宜種糧。

  ③宜牧則牧: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

  ④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適宜發展漁業。

  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⑴問題: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等。

  ⑵對策:①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種草。②科技興農,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業。④建立穩定的商品糧基地。

  ⑶九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鬆嫩平原、江淮地區、太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⑷ 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的差別及原因。

  ①“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地勢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豐富,熱量充足,水熱配合較好;交通發達,便於運輸,臨海,進出口方便,適於發展對外農業貿易;技術裝置先進,資訊來源廣;居民眾多,市場大。

  ②“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實行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主要是因為西部自然條件在發展耕作業方面處於劣勢,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已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形勢嚴峻,所以必須根據西部特點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多哈交通

  卡達唯一的一所大學“卡達大學”位於多哈近郊。設有教育、人文、理工、法律、工程、經濟管理、技術等7個院、系和一些科研實驗中心。

  多哈公路路況很好,卡達車輛靠右行駛,市區內少紅綠燈多轉盤,通過轉盤時須讓轉盤內左方車輛先行,車速較快,限速為50公里/時—120公里/時,前排人員必須系安全帶,多哈的警察非常嚴格,市區多個路段設有電子監控系統,並有移動雷達測速裝置,對違反交通規則者處罰嚴厲,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另外,卡達沒有鐵路,公共交通不發達,也沒有自行車。多沙丘和荒漠,地形較複雜,容易迷失方向,車輛容易陷在沙丘上,不過城市並不大,步行就可以逛遍。 多哈國際機場***DOH***

  機場距離市中心5公里,擁有超過20個國際航班,最有名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卡達航空。多哈許多酒店均可在機場大廳預定,豪華計程車***橙白相間***排列整齊,能把遊客載到市中心。

  總結:多哈,也叫貝達,是卡達國首都,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面一個小半島的東部沿海,波斯灣著名的海港,是卡達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多哈特產

  多哈是卡達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位於卡達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溼,冬季氣候涼爽。

  中東歷來以香料和香水為榮,他們有很多香味是比較特別的。香料一般是當地人接待客人時候用的,如果有外來的客人到訪的話,他們就會很注重香料的運用。他們會把家裡收拾得很乾淨,準備很好的飯菜,而且在客人來之前都會點燃一支香,頓時滿室飄香,也會灑一些香水在客人的身上,在香氣宜人的氣氛中進行熱情談話,並且有贈送香片、香枝、香水的習慣。

  市場裡還可以找到當地很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市場,比如金飾、生活用品、陶藝品、咖啡、編織品以及形狀各異的紀念品,當然還有椰棗。多哈市內還有很具規模的駱駝市場。這裡大部分駱駝是優質駱駝,產自北非蘇丹地區。

  香爐——卡達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香爐,每逢紅白喜事或親友來訪,都喜歡用香爐薰香。香爐不是銅製,也不是木製,而是用從海底開採出來的石灰石製成。質地細膩而有光澤,頗似玉石,上面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幾何圖案,有的雕刻駱駝、椰棗樹或採珠船。

  阿拉伯地毯——阿拉伯地毯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在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人就開始編織和使用適於逐水草而居的地毯。早期阿拉伯人制造地毯就非常講究,他們以上等羊毛作原料,在自制的機架上手工織毯。地毯的圖案服從於他們的裝飾和審美需要,多取材於阿拉伯人喜歡的玫瑰花、鬱金香、波斯梨等花果,顏色多為紅色、綠色和藍色。用金絲金線織成的地毯非常昂貴,一塊長1.5米、寬1米的價值往往高達10萬美元。

  金線刺繡——金線刺繡是卡達人的一種精美的民間藝術,它在當地和海灣其它阿拉伯國家中都很流行。用金絲線刺繡的布料可以縫製婦女們喜歡的漂亮的服裝和男女用的無袖斗篷。

  總結:還可以找到當地很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市場,比如金飾、生活用品、陶藝品、咖啡、編織品以及形狀各異的紀念品,當然還有椰棗。市場裡雜七雜八的貨物和人來人往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