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知識
學習七年級歷史課本知識可以促進人的成熟,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一***
兩漢經濟的發展***p72***
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1、西漢武帝和東漢明帝派王景修理黃河。
2、農業的進步:西漢出現了犁壁***翻土碎土***、耬車***播種工具***、二牛抬槓的方法。***圖***
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1、使用提花機;染色技術也很高***素紗衣***
2、冶煉技術:東漢杜詩發明水排***冶鐵工具***,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三、加強集權的經濟措施***見前***
東西二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專門的商業區:市。
***但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
***二***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一、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習俗:過著遊牧生活,逐水草遷徙。
2、統一: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產的發展:畜牧業興旺發達;冶鑄業也發展起來;學會農耕,開始墾田種穀—進入鼎盛。
二、匈奴與漢朝的和戰
時間西漢初年漢武帝時期漢元帝時期
形勢經濟蕭條、國家貧困經過文景之治,國力強盛匈奴分裂,其中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
政策和親:把皇室女子作為公主,遠嫁匈奴,每年送給大量穀物和紡織品。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漠北戰役:公元前119年***昭君出塞
效果匈奴騎兵年年揮師南下,和親沒有根本上解決匈奴的威脅漠北之戰,匈奴受到沉重打擊,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比漢初的和親與漢元帝時期的和親,有什麼不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國力變化的體現!
目的相同:都是通過和親政策換取漢匈兩族間的和平友好關係。
不同點:漢初和親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邊境上的騷擾問題;而昭君出塞和親是主動的,雙方是平等互利的結合,她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含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通西域
時間時期目的意義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時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瞭解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時期與西域各國進行友好政治經濟交往加強了與西域各國的聯絡
3、西域都護的設立:***1***時間:公元前60年 ***2***職能:總管西域事務。
***3***意義:標誌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以主要運輸絲綢到西方而得名***
***1***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西亞——歐洲
***2對漢代社會的影響: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的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作用。
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交通要道,在我國今天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廣州出發→……→斯里蘭卡***——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