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歷史百家爭鳴教案
對於歷史教師而言,要想上好課與在課前做好教案是離不開的!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學習目標: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知識與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區分各派的政治主張,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唯物辯證觀點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收集諸子百家各派學說的資料,感知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革;以辯論法展開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在辯駁中抓住問題的關鍵,清楚表達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孔子和戰國諸子百家對後世及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增進民族自豪感;學習孔子和諸子百家在當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敢於獨立思考、創新的勇氣,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批註:
教學重點:孔子及其歷史貢獻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和教師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授,使學生初步認識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百家爭鳴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張。
教學用具:PPT
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展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法、討論法、列表法等,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 學 過 程:
一、課前引導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科技文藝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回答之後,教師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現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對後世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新課教學
***一***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採用故事法,讓學生講述“苛政猛於虎”的故事,然後提問:這個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麼思想?學生回答:反對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師進而提問:“仁”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學生從人際關係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師指導學生看課後的暢想天地中的漫畫,引導學生將孔子的“仁”的外延擴充套件到政治領域。同時引導學生展開開放性討論,聯絡當前我們所提倡的“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暢談對“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養學生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問題的能力。
提問: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領域的貢獻之外,還在哪些領域有重大成就?學生回答後,教師依照重點分析整理書本內容。
最後採用討論法討論課中思考題:“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學生分析討論之後,教師視討論情況作啟發性的小結,以此結束這一小目的學習。
***二***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物,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在戰國時形成的。然後提問:什麼是百家爭鳴?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指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陰陽、縱橫等諸子百家對激烈的社會變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紛紛著書立說,在政治、學術上展開各種爭論,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提問: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看書,可以得出是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的結果。教師進而幫助學生回顧社會大變革的具體表現:在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變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確立。思想文化領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經濟大變革的反映,使學生初步瞭解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哲學觀點。
2、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
教師指導學生填寫下表:
學生填寫此表後,教師應指出:①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無為”的思想和他的辯證法。②可補充介紹春秋時期的傑出軍事家孫武和《孫子兵法》。③引導學生比較各派思想主張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思考題點撥與活動提示
1、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提示: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這句話是對的。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不要強加給別人,因為強加於人的行為是侵犯他人的人權。②孔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這一主張,有反對統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進步性。③在階級社會,要求統治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無法實現的。④如果用絕對化的觀點看待這句話,它也有不對的一面。例如,一個人喜歡自強,不喜歡別人資助他,但他經常資助一些有困難的人,你能說他不對嗎?
2、你能談談本課所舉各家主張的對立之處嗎?
提示:從立言之旨來看,儒法兩家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而道墨兩家則傾向於被統治者。從治國的手段來看,儒家反對苛政,主張實行“仁政”,法家主張嚴刑峻法、“法治”,儒法兩家是對立的;道墨兩家雖都傾向被統治者,但就“治”的方法來看,也有消極和積極的區別。
的人